新华社福州2月8日电(记者郑良)防控新冠肺炎形势严峻复杂,返岗、复工、开学在即,口罩等防护物资各地都紧缺,困难怎么解决?福建莆田的做法是:不等不靠,自主研发,仅用了不到10天时间,日产量就从零增长到上百万个。
1月底开始,莆田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张志宏有了一个新的头衔:“口罩研究院”院长。
“同事们现在一见面就叫我‘张院长’,压力很大,这是给我下了死命令,一定要把口罩的事做好。”张志宏说。
防控新冠肺炎阻击战打响以来,口罩等防护物资紧缺问题凸显。“全市常住人口近300万,即将到来的复工、开学高峰,一天的口罩用量在150万个以上,靠外面调配、社会捐赠是杯水车薪,只能生产自救。”莆田市市长李建辉说。
在制鞋企业莆田双联鞋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工人在缝制口罩(2月7日摄)。 (新华社记者魏培全 摄)
莆田是东南沿海制造业大市,鞋服等产业工艺完备,产业链完善,但全市没有一家口罩生产企业。
1月底,在市政府直接指挥下,莆田工业和信息化局联合市鞋业协会,以及当地生产纸尿裤、制鞋等企业,共同组建“口罩生产攻坚小组”。在内部,大家戏称为“口罩研究院”。
经过实地考察周边地市口罩生产企业,请教行业专家,问计质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等,“研究院”很快摸清了口罩生产“门道”。
“口罩生产工艺并不复杂,困难主要是在没有原材料,且专业设备一时难以到位的情况下,短期内研发出符合国家标准、可大批量生产的民用口罩。”莆田市鞋业协会会长陈文彪说。
众人拾柴火焰高,办法总比困难多。
口罩的罩面有3层,外层和里层材料是无纺布,中间层是熔喷布,这些原材料在婴儿纸尿裤生产中也大量使用。
2月7日,在纸尿裤生产企业福建新亿发集团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工人在对口罩罩面进行加工处理。(新华社记者魏培全 摄)
莆田当地两家生产纸尿裤的龙头企业主动请缨,利用其渠道优势,想方设法在外省采购符合口罩生产标准的无纺布和熔喷布,将原来生产纸尿裤的生产线设备改装,短时间内就建成多条口罩罩面生产线。
2月7日下午,记者在福建新亿发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看到,无纺布、熔喷布等原材料进入全自动生产线上,自动粘合、压合、裁切,工人们正紧张地将一片片做好的口罩罩面分装。
生产线旁的LED显示屏上实时标注产能:130片/分钟。
“这两天一直在调试设备,目前已达到量产水平,24小时开工,工人轮班,8日起将换上进口轴承、切刀,每分钟产能可以达到300片。”集团董事长郑俊杰告诉记者。
纸尿裤车间做出口罩罩面,而口罩鼻梁条、耳带的生产、组装则是更为细致的“技术活”。
在制鞋企业莆田双联鞋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工人在清理口罩上的线头(2月7日摄)。( 新华社记者魏培全 摄)
莆田有4000多家鞋企,制鞋技术精湛,世界知名运动鞋品牌在莆田都有生产基地。“研究院”吸收多家鞋企参与攻坚。
“大家群策群力,花了3天研究、生产调试,耳带生产不难,通过渠道优势,鼻梁条原料采购难题也可以解决,关键是熔合工序。而鞋厂的针车、热熔机、高周波机台、紫外线杀菌流水线等都能派上用场。”陈文彪说。
很快,“研究院”发布了“英雄令”:有自动针车50台以上、高周波机台20台以上、有紫外线杀菌流水线,有独立操作车间,操作工100人以上的鞋企都可以报名生产。
“20多家鞋企踊跃报名,我们精选了10家,每家承担日常量20万个口罩生产攻坚任务。”莆田市鞋业协会秘书长王德春告诉记者。
2月7日,在莆田市双联鞋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原本生产鞋子工厂的工人们,现在正紧张地缝制口罩。(新华社记者魏培全 摄)
在莆田双联鞋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记者看到,48名工人戴着口罩、穿着防护服正在紧张工作。“送来的罩面经过严格杀毒除菌,在针车车间经过热熔程序组装上耳带、鼻梁架。”陈文彪向记者介绍。
“研究院”的研发也并非一帆风顺。张志宏告诉记者,2月初,两款口罩样品做出来后,大家都很兴奋,开车连夜带着样品赶赴位于江苏的国家级机构检测,第二天却被泼了一盆冷水:样品不符合国家标准。
“大家没有气馁,根据检测中心反馈的问题,调整了罩面原材料,完善工序,在6号又做出了新的样品,目前,这两款样品经检测符合国家标准,可以进行量产。”张志宏说。
李建辉告诉记者,截至8日,莆田自主生产的口罩日产量达到百万以上,预计两天后能达到200万的日产能,能够满足全市需求,甚至还可以给全省乃至全国提供一些口罩。
多家企业负责人表示,防护物资特别是口罩问题解决了,下一步企业复工,心里就有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