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讯(记者 张允强)2月10日是辽宁省沈阳市沈鼓集团复工的第一天,早上8点,迎来了员工进厂高峰,在工厂大门口每个人都要接受体温测量。记者了解到,从10日开始,沈鼓集团实行弹性工作制,每天有2600名一线工人和重要岗位员工上岗,1300人实行弹性办公。沈鼓集团对消杀管理、防疫物资管理等32项内容作了详细部署。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生产运营保卫战也随之展开。
沈鼓集团副总经理单玮说:“今年生产任务还是非常繁重和紧张的。复工以后,我们要充分把握时间,提高效率,按期完成和交付。”
面对疫情严峻形势,辽宁省启动“战时”机制,加大企业摸排力度,加强协调服务,保障企业稳步复工复产。
据介绍,辽宁省坚持特事特办,开辟绿色通道,围绕防护用品及原材料、药品、医疗器械、消杀用品、生活用品等5大类26种产品确定了一批重点企业,实行动态监测。目前已明确以沈阳为中心,以大连、丹东、葫芦岛为分中心的模式,分工协作、并联推进全省医用防护服生产基地建设,会同药监、质检等部门加大服务力度,加快形成新的生产能力。
为保障企业资金需求,辽宁组织资金短缺企业同国家开发银行、辽宁省交投集团等对接,根据资金需求情况,目前已有一批企业所需生产资金陆续到账。在原料供应方面,积极协调大连瑞光等企业解决工艺难题,为重点防疫企业开发生产医用口罩、防护服用面料。在生产资质方面,对大连瑞光、丹东华洋等一批企业进行优先检测,帮助沈阳、大连、丹东等市的10余户企业办理医用口罩、防护服生产资质。
辽宁省工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辽宁省重点物资生产企业复工复产比例稳步提升,多个企业联合生产的链条正在形成,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全省防疫物资供需压力。
题:开放振兴新气象——辽宁老工业基地以全面开放促进振兴观察 从2018年初开始,辽宁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制定《辽宁“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创建“中国—中东欧16+1”经贸合作示范区,参与构建东北亚经济合作圈。
初春的辽沈大地,冰雪消融,万物复苏。越来越多的辽宁企业借着对外开放的东风,沿着“一带一路”绘就的蓝图,走出国门,在更广阔的国际市场上搏击风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