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求恩?”
“对,就是那个抗日战争时期来华治病救人的国际主义医生!我们就来自他在中国建立的医院。”“我们这次来汉的医生都很有经验,你们一定能康复出院的,加油!”“对了,我们带队领导也是湖北的,还有一名湖北的姑爷,咱们联手抗疫,一定会扛过去的!”
“你们来了,我们就有信心了!”
2月5日,第二批转到武汉火神山医院救治的新冠肺炎患者,入住医院感染八科一病区。病区赵玉英主任和33床患者黄先生的这番对话,一下拉近了医患之间的距离,让人倍感温暖和亲切。
入住火神山医院后,经过几天的接触,患者和医护人员逐渐熟络起来。患者黄先生打听得知,接管他们病区的医护人员全部来自一所有着光荣传统的老八路医院。当年,这所医院是白求恩大夫亲手创建的,已经有80多年的历史。
这群千里驰援的医护人员中,有人去过非洲维和援医,有人在北京小汤山阻击过SARS,有人即将退休却依旧主动要求奔赴武汉,还有人已经退役了又再次披挂出征。
部队就是这样,雷厉风行,干事爽脆。在病房、在走廊,医护人员都是奔跑的姿态。额头满是汗珠,雾气模糊了护目镜。但是一见到患者,他们又总是轻声细语的。入院7天的感染八科一病区40床患者徐女士说,有几个细节特别打动人:
每天,医护人员进病房查房时总是笑呵呵地打招呼:“今天怎么样,是不是好多了?你这么年轻,一定能扛过去,要有信心”“小姑娘,我看你状态不错,一定要保持,多吃些饭菜,增强抵抗力”“有哪些不舒服告诉我,我们来想办法,解放军来了,给你当后盾,很快就会康复的”……从吃的怎么样、热水器温度如何,到有没有手机充电器、喜欢看什么节目,对患者的需求都一一过问、帮助解决。“这些解放军医生的话暖心,照顾细致,我们什么都不怕了。一定坚定信心战胜病魔。”徐女士感动地说。
这些奋战在战“疫”一线的最可爱的人,还是患者的心理按摩师、病区的清洁工、病人的家属好友。
治疗新冠肺炎,最重要的是给病人信心,让他们增强抵抗力,提升免疫力。这几天,赵玉英主任建起了医患微信群,让基本康复的患者帮助病情稍重患者建立信心,一起加油扛过去。“信心比黄金重要。基本康复病人的现身说法,能让其他病友看到希望,这是最好的心理按摩。”当了半辈子医生的赵玉英主任说。
除了医治病人,医护人员还承担了放饭和清理垃圾的活儿。每日三餐,他们准时通过传递间送到病患手中;吃饭过后,又会拿着垃圾袋上门清理垃圾。同时,医务人员们还当起了病患的家属。在打针送药的间歇,他们会问问患者的情况、拉拉家常。“家里人还好吧?”“相信自己,一定能康复!”有时多了份盒饭,医护人员还会挨个敲窗询问,要不要再来一份。看到体型高大的患者,他们还会硬塞给他,“多吃点,好得快。希望疫情早点结束,我还想在武汉看樱花呢。”“好,到时候我给你当向导!”听着这些暖心的话语,真可谓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遇到这群最可爱的人,试问谁会没有信心?遇到这群最贴心的医务人员,试问谁不会感动?”患者黄先生在自己的战疫手记里,还写下了这样几句话,“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希望这场疫情能早点过去,阴霾过去,便是繁花似锦的春天。到时候,我们组团去赏樱!”
(根据火神山医院感染八科一病区住院患者 黄先生口述整理)
他跟随白求恩学习救死扶伤, 他在新中国成立后尽心尽力为广东培养医学人才, 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毅然决定为祖国的医学事业捐献遗体……” 几个月后,2020年5月10日凌晨1时20分, 这名百岁老战士、中国共产党党员、原中山医学院副院长姚崇仁因病在广州逝世,享年101岁。
” 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第五批援武汉抗疫医疗队出征。” 2月7日夜,吉大一院副院长吕国悦带领第五批援武汉医疗队130名医护人员抵达武汉,整建制接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B座10楼东区。
↓ ↓ ↓1月19日 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 最早一批队员出征武汉 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邯郸院区 感染肿瘤科主任顾咸庆 是其中的一位 作为学科带头人 因临床工作繁忙 他一整年没有休假 原本打算春节回重庆老家
这是一个普通的早晨,微博热搜上蓦然出现了#周南医生去世#的消息。很短的时间,无数支蜡烛在社交平台上点燃,上万名网友沉痛送别……
在徐光的感召下,村子里20多位老党员、老军人、老干部、老模范、老教师、老家长、老骨干组成的“七老团队”最先行动起来了。为了寻找大石岩村的出路,徐光一上任便背上水壶、干粮,拿上拐杖,走遍了每个自然村,爬上了每个能爬上去的山头。
一大清早,甘孜州炉霍县斯木镇卫生院还是挤满了来看病的乡民。在乡民心中,谭晓琴是一名守护大家健康的好“门巴”(藏语:医生),也是一名不向命运低头的“抗癌明星”。
灵寿县南营乡车谷砣村村党支部书记 陈春芳:我是从大山里走出的孩子,从小在大山里长大,知道乡亲们多么苦,多么不容易。灵寿县南营乡车谷砣村村党支部副书记 李建设:成天说要想富得先修路,咱们首先要想打破咱们村的这个局面就得先修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