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驻马店讯(记者 黄向阳 实习生 宋莹莹 通讯员 李琳子)平日里,他们平凡如你我,看病、治病,都是普普通通的医务工作者;生活里,他们柴米油盐酱醋茶,是同在一个屋檐下的恩爱夫妻;疫情来临时,他们又有了新的身份——战友!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彼此支撑、惺惺相惜。
当千家万户欢度新春,一家家欢聚一堂,吃着团圆饭时,驻马店市第四人民医院外二科主任张路、汝南县罗店乡卫生院医生崔春霞夫妻俩却分居两地,坚守在抗击疫情的一线。
暂停进修 义无反顾上前线
2月3日,在郑州进修的张路得知医院进驻隔离区担任医疗护理感控工作后,立即放弃继续学习的机会返回医院,毅然决然的在请战书上签上自己的名字并按下手印。“我申请第一批进入集中观察区!首先我工作十多年了,临床经验相对丰富。说起来有点遗憾,我这个年龄这次进修估计是我职业生涯中最后一次。现在回来,不知道将来会不会影响继续进步,不过个人荣誉不算什么。国养士千日,正是报国时,国家需要我,我要到一线,与同胞们一起战斗!”张路乐观的说着,还跟大家开玩笑,说他刚回家那天家里专门炖了鸡汤,他没来得及吃一口,放下行李就冲到了前线报到。
保持乐观心态承担责任
张路和妻子崔春霞因为工作关系经常两地分居,自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开始后,张路留在市疫情防控集中隔离区,崔春霞工作在汝南县罗店乡设置的执勤卡点,这意味着两人长时间不能相见。考虑到张路家里还有两个孩子无人照顾,医院本不打算安排他进入观察区,但他坚持请战。
在张路心里,生活中妻子和两个孩子的安危冷暖排在自己前面,但紧急时刻,工作和患者却永远排在首位。在张路看来,他和崔春霞既是战友又是夫妻,他说:“最初和妻子选择医生这个职业的时候,就有准备,做的就是这份工作,担的就是这份责任。”
在集中观察区,临床经验丰富的张路更是重任在肩,每天他都全身心投入到收治留观人员的工作中。留观人员需要单独隔离,不免会有紧张和恐慌的情绪,张路就不分昼夜的到隔离间关心、安慰他们,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取得他们的信任和配合。因留观人员数量每日增加,医护工作者有限,张路经常连轴转,他宿在集中观察区24小时待命。
尽管这样辛苦,张路还乐呵呵的说:“乐观的精神,是促使我们把事情做好的更大动力,我们只有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才能去战胜各种各样的困难。”
夫妻两地抗击疫情 电话中互相鼓励
在汝南县罗店乡值守的崔春霞每天都会早早的到达执勤卡点,按照“不漏一车、不落一人”的原则,对来往人员进行体温监测,对监测结果异常的人员进行登记并及时上报医疗机构,严格控制其进入。
工作期间,崔春霞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来回踱步在不足5米的巡逻距离里。一天下来,她站着的时间超过9个小时,抬手测温至少1000次,为千余名村民监测体温。
尽管不能见面,张路无时无刻不在惦记妻子,他每天都和妻子视频聊天,熟知她一天的工作。看到妻子的辛苦,张路很心疼,却无能为力。“做好防护,加油!”是这对夫妻在电话里说的最多的一句。
“以前总是媳妇提醒我注意安全,现在我也总提醒她要注意安全,希望疫情结束了我们都能平平安安回家。”这是张路最想对妻子说的话。
散养的“两株仙人掌”
自疫情开始后,张路的两个孩子就没见过父母了。大女儿20岁,在读大四;小儿子13岁,今年要考高中。在张路心中,两个孩子从小就很懂事坚强。他和妻子长期两地分居,两人都坚守岗位,家里经常是大女儿照顾小儿子。面对父母的“散养”,两个孩子从小都习惯了,他俩还给自己起名叫“两株仙人掌”,寓意就是坚强,只要有光,没人管、没人问也能长大。
因为工作的特殊性,使他们不能时时刻刻陪伴在家人身边,不能兼顾团圆与亲情,甚至舍弃了自己的小家。在公与私的天平上,他们毅然坚守疫情防控一线,诠释了医者的操守与大爱,他们都是在疫情面前最可爱的人。
(映象网驻马店新闻热线:0396—3599908,投稿邮箱yxwzmdpd@163.com。映象网“大象陪办”电话18003719699)
这套专题摄影集紫红绒布覆面封面铜牌镌刻“京张路工撮影”影集分上下两册,共收录10英寸历史大照片184张;这套专题摄影集紫红绒布覆面封面铜牌镌刻“京张路工撮影”影集分上下两册,共收录10英寸历史大照片184张;
长江商报记者梳理公开资料发现,半年来喜茶已曝出四次卫生问题。长江商报记者梳理发现,加上苏州喜茶店曝出的卫生问题,在今年,喜茶已经三次因为食品卫生问题被推上舆论的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