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浙江考察看生态,深意不止在山水

2020年04月01日15:48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5034

  近几日社交媒体上,关于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的新闻频频刷屏。一举一动,释放重要信号。

  此行恰逢既要坚持疫情防控又要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的重要节点,调研企业发展和社会治理等内容,可谓主题鲜明、有的放矢。让很多人意想不到的是,习近平还深入安吉和西溪湿地,调研生态保护主题。

  看生态,其深意却不止于山水。

  一

  3月31日下午,习近平冒雨考察了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近几年,此地堪称“网红”,不少年轻人赴杭州专程到此打卡。这个位于城市中的绿肾河汊纵横,移步换景,鸭嬉鸟鸣、古木苍翠。濛濛春雨中,走过青苔石板,穿行于绿色长廊之间。

  很多人知道西溪湿地,只知其美,却不知其来历。它是中国首个国家湿地公园,七成面积为河港、池塘、湖漾、沼泽等水域,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作为从汉晋时便已兴起的生态与人文胜地,它历经唐宋发展、明清兴盛,到民国而衰落。随着城市活动加剧,西溪湿地自然生态、人文生态一度遭受严重破坏,曾是杭州人绕着走的地方。

  西溪湿地真正的变革,始自2005年。

  那一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那一年,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正式开园。习近平在发去的贺信中指出,实施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建设首个国家湿地公园,对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改善杭州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建设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具有积极的作用。

  从那时起,西溪湿地作为样板,开始诠释何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它也成为“美丽中国”和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实践基地。

  如今的西溪湿地,意义远不止旅游休闲带来的收益。

  以西溪湿地为中心的大西溪经济圈、文化圈和生活圈正在形成。更重要的是,西溪带来了影响深远的生态获得感。宜居的生态环境,也是“城市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体现。

  2013年12月,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明确提出,要“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句话迅速火了起来。梳理西溪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在提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的美丽愿景之前,习近平早已推动了相关实践,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绿色发展之路。

  二

  30日,习近平也去了一个风景秀美的地方考察,浙江安吉。他调研了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地方。15年前担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他在那里提出了一个科学论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别看现在翠竹连绵、溪水叮咚,余村曾是全县出了名的矿山污染村。那一次习近平来调研民主法治工作,开口却先讲生态环保。当时的余村党支部书记鲍新民汇报了村里靠开矿和建水泥厂发展经济的历程,腰包鼓了,但村民却尝到了环境污染之苦,漫天尘土、污水横流,开窗通风成了奢望,采下的茶叶也蒙了灰尘。

  以透支环境为代价的靠山吃山,岂能长久?转型迫在眉睫。余村通过民主决策的方式决定把高污染企业陆续关停,可不少村民一夜之间就失去了收入来源。怎么办?

  习近平听了村民的发言后,鲜明指出方向:“一定不要说再想着走老路,还是迷恋着过去的发展模式。下决心停掉一些矿山,这都是高明之举。我们过去讲,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实际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新理念从此诞生。9天后,他在《浙江日报》发了一篇“之江新语”,进一步阐述这一科学论断。在浙江工作期间,他提出“绿色浙江”概念并亲力亲为推动落实。

  15年后的春天,习近平再来余村,走进了村口的一个山庄。山庄主人曾是矿区的拖拉机手,也正是在2005年敏锐捕捉到了转型机遇,办起了村里首家农家乐。

  习近平在山庄小院里对村民们说:“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生态就会回馈你。”经过实践检验的这席话,蕴含着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客观规律,深远影响了中国的发展进程。

  三

  生态从来不是孤立的。它和民生,和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休戚相关。

  建设生态文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题中之义。光腰包鼓起来不行,还得有新鲜空气、干净水、放心菜和宜居环境。恰如两年前习近平在一次讲话中所说:“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边生态环境质量仍然很差,这样人民不会认可,也经不起历史检验。”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始终把生态置于发展全局中去考量。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

  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把“污染防治攻坚战”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这意味着,对中国的小康社会建设来说,保护生态环境是三大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之一。习近平指出,不管有多么艰难,都不可犹豫、不能退缩,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勇气、攻城拔寨的拼劲,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站在这个层面,再来理解总书记此行。

  春节过后,党中央高度重视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2月23日,总书记就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作出部署;3月27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明确提出,要继续抓紧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各项重点工作。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把握好二者之间的平衡,极为考验党的执政能力,更体现了习近平的远见和智慧。

  疫情耽误的时间,只能用加速发展抢回来。这是一。

  15年前,习近平在余村考察后在《浙江日报》发文感慨,“绿水青山可带来金山银山,但金山银山却买不到绿水青山”,“在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况下……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如今,因为疫情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巨大压力,接下来到底怎么发展?会不会为了GDP、为了经济指数的增长而重回老路?

  答案是,不会。中国选对了路,就要沿着既定方向前进。定下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目标一定会紧紧咬住。定下是“全面小康”,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中的任何一方面存在明显短板,都难称“全面”。

  这是中国共产党人接续不懈的奋斗目标,不会因疫情而打折扣或改弦更张。这是二。

  因此,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后,总书记出京考察经济社会发展,把西溪湿地、把余村都作为重要目的地,对外传递了明确的信号:无论形势多困难、挑战多严峻,中国将始终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

  四

  面对疫情的压力测试,面对脱贫任务的紧迫与脱贫后的期许,也许我们该关注两个概念: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余村是一个观察窗口。关掉曾经的摇钱树并没有返贫,反而路子越走越宽广,实现了腰包和生态的双赢。余村人的小康故事并非靠涸泽而渔,而是靠同自然和谐相处。

  就在3月初,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会议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总攻号令。脱贫后呢?农村图景里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势必包括生态环境。总书记在余村交流时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既包括城市现代化,也包括农业农村现代化。”这席话目光长远,着眼的是广大农村更加美好的明天。

  西溪湿地也是一个观察窗口,观察城市治理的窗口。城市里无人问津的边缘地带,因为生态改善,成为杭州的一张城市名片。

  (原标题《浙江考察看生态,深意不止在山水》。编辑 高唯)

文章关键词:习近平 浙江日报 生态文明 山水 浙江省委 西溪湿地 生态环保 生态保护 浙江安吉 党的执政能力 责编:徐宁宁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联播+丨2020 习近平这样引领中国经济化危为机

    联播+12月7日,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29.04万亿元,进出口已连续6个月实现正增长。从战“疫”主战场武汉到三秦大地陕西,从国家粮食主产区之一松辽平原到澎湃着经济活力的长三角……习近平总书记今年的考察足迹中,留下许多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殷殷嘱托。

  • 河南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研究脱贫攻坚、双拥工作、知识产权保护等

    12月7日,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研究部署我省脱贫攻坚、双拥工作、知识产权保护等。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 关于革命文化,习近平总书记这么说

    革命文化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与改革中创造的,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小红船承载千钧,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跨世纪航程。

  • 【每日一习话】风高浪急之时 我们更要把准方向

    习近平:我们都在同一艘船上。在今年多场多边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密集阐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回应时代之问,给出中国方案。“我们都在同一艘船上”,风高浪急之时,人类唯有团结合作、同舟共济,才能应对全球性风险挑战,才能乘风破浪,行稳致远,驶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 天天学习丨一座有故事的院落 习近平曾这样保护

    天天学习福州繁华闹市中,静立着一座古朴的院落。这里是林觉民在《与妻书》中回忆到的“杨桥巷故居”,也是冰心在《我的故乡》中用细腻笔触描绘的令她魂牵梦绕的“父母之乡”。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