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的初中生孙婉清在家中使用手机和父亲通话(1月29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孙婉清写给父亲的家书草稿(1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阿念解除隔离观察后回家(3月28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杨志刚 摄
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张继先接受采访(3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身患渐冻症的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走在去病房的路上(1月29日摄)。 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影像科副主任张笑春(右一)和同事一起察看新冠肺炎患者CT影像(2月5日摄)。新华社发(高翔 摄)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院长王伟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2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毓国 摄
在武汉市江岸区黄石路汉口大药房,惠民苑社区网格员丰枫把为居民购买的药挂在身上(2月24日摄)。新华社发
疫情以来,Wakanda轻饮咖啡店累计送出近3万杯咖啡。每个咖啡纸杯上都写有咖啡师亲手写下的祝福语(2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乐文婉 摄
杨雪(前左三)和“守护天使”志愿者车队的队友们在一起(3月22日摄)。 新华社发
首批踏上返程的陕西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队员崔雅清在乘车途中落泪(3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蔡林记”热干面馆的店长周秋香在做热干面(3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 熊琦 摄
3月28日,武汉轨道交通部分线路恢复运营。这是一名“随车安全员”在武汉地铁2号线车厢里巡视。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灯光维修师温瑞在雨夜中拍照记录武汉长江二桥灯光情况(2月28日摄)。 新华社发
开往德国杜伊斯堡的中欧(武汉)班列从中铁联集武汉中心站驶出(3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陕西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队员在回程的车上拍摄武汉的日出(3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新华社武汉3月30日电题:壮哉,大武汉——献给英雄的武汉人民“当……”长江之畔,江汉关大楼静静矗立。整点响起的钟声,仿佛这座城市的心跳。江汉关见证了武汉历经沧桑,也见证了武汉一次次从逆境中的崛起。不畏艰险、顽强不屈、坚韧不拔、高风亮节——当这座城市因汹涌袭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断然“封城”,钟声激越,记录着英雄城市、英雄人民的战“疫”历史。封一座城,护一国人。武汉保卫战为全国乃至世界提供了经验,赢得了时间。这座千万级人口城市和人民做出的牺牲和奉献,必将通过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斗争被载入史册!
面对这场艰苦卓绝的疫情防控斗争,中国人民展现出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彰显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面对这场疫情防控的全球阻击战,中国人民展现出开放合作、命运与共的宽广胸怀,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国际主义精神。
面对这场艰苦卓绝的疫情防控斗争,中国人民展现出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彰显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面对这场疫情防控的全球阻击战,中国人民展现出开放合作、命运与共的宽广胸怀,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国际主义精神。
新华社照片,北京,2020年9月6日 同舟共济战“疫”记——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全纪实 2月4日,医护人员走向武汉火神山医院病房(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北京5月17日电 题:风雨无阻向前进——写在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之际 ——习近平总书记向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发出号令:“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
新华社武汉4月25日电 题:上下同心,守望相助——中国抗疫众志成城的生动实践 在武汉金银潭医院,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宋彩萍鼓励大家奋勇努力,战胜疫情(2月1日摄)。
自去年12月30日武汉发布针对疫情的首个紧急通知以来,这场突如其来、举世关注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已持续整整100天。3月20日,武汉火神山医院重症医学一科副主任宋立强(中)护送81岁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去做CT检查。
题:从磨难中奋起——武汉战“疫”凝聚中华民族磅礴力量 2月17日,来自江苏医疗队的“90后”队员杨洁与同事张志俊、李飞、汤建伟、陈俊(从左至右)在进入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前加油打气。
题:从磨难中奋起——武汉战“疫”凝聚中华民族磅礴力量 2月17日,来自江苏医疗队的“90后”队员杨洁与同事张志俊、李飞、汤建伟、陈俊(从左至右)在进入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前加油打气。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影像科副主任张笑春(右一)和同事一起察看新冠肺炎患者CT影像(2月5日摄)。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武汉作为全国疫情的重中之重和决胜之地,接连传来好消息:3月18日以来,武汉市除23日新增一例确诊病例外,其余12天无新增确诊病例、疑似病例;
郭丹(右二)与同事深入社区,与下沉干部、志愿者沟通协调工作。我所在的武汉市江岸区惠民苑社区下辖5个小区,6000多户居民,老龄化程度高,不少人患有慢性病,1000多户有购买重症药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