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在更高起点上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2020年04月06日10:41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5034

  作者: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黄小军

  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到浙江安吉县余村考察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既包括城市现代化,也包括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之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更加美丽的乡村。习近平总书记表示,要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上下更大功夫,推动乡村经济、乡村法治、乡村文化、乡村治理、乡村生态、乡村党建全面强起来。这为我们在更高起点上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指明了方向。

  一是要在推动乡村经济发展上下功夫。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首先要把新发展理念贯穿于美丽乡村建设之中,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同时要努力把生态资本变成富民资本,将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以实现美丽乡村建设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得益彰。其次要从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变革入手,坚持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走融合发展之路。通过抓住资源、人和经济的关键环节,加强资源优化配置,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全要素生产效率。另外要高度重视以新型职业农民、适度经营规模、作业外包服务等主要内容的现代农业模式创新,逐步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促进农业产业链延伸,为农民创造就业实现增收。最后,还要引导农民加快拓展农业的旅游休闲等非生产功能,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等新兴业态,促进乡村经济大发展,让广大农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有更多获得感。

  二是要在推动乡村法治建设上下功夫。建设法治乡村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乡村振兴战略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法治乡村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只有在乡村形成良好的法治环境,才能有力有序有规范地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进而保障乡村振兴战略得以顺利实施。此外,建设法治乡村也能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立法、执法、司法、守法保障。通过建设法治乡村,不但能够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而且能引导农民群众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入美丽乡村建设,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三是要在推动乡村文化建设上下功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文化是先导和引领。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必须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通过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的人际关系,构建温馨、和谐、美好乡村,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为建设生态美好、社会和谐的美丽乡村提供精神支撑。

  四是要在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上下功夫。要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更加美丽的乡村为出发点,坚持和加强党对乡村治理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坚持把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作为主攻方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促进乡村和谐稳定作为根本目的,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以自治增活力、以法治强保障、以德治扬正气,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善治之路,建设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乡村社会,不断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增强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五是要在推动乡村生态建设上下功夫。生态兴则文明兴。保护好生态环境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基本前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绝不是对立的,而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环境,作为一个相互依存、联系紧密的生态系统,不仅为人类的生存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和条件,而且还与人类共同构成了共有精神家园。围绕美丽乡村建设的科学内涵,我们一定要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乡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领域各环节,在保护好生态的前提下,积极发展多种经营,把生态效益更好的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定要通过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万村示范行动”,全面推进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开展乡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全力实施乡村“厕所革命”,推进乡村绿化,提升村容村貌,努力构建乡村生态文明发展机制,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六是要在推动乡村党建全面强起来上下功夫。乡村党的建设,一定要以狠抓组织力提升为重点,通过提升乡村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组织覆盖力、群众凝聚力、社会号召力、发展推动力、自我革新力,健全基本组织,扩大有效覆盖,建强党组织书记队伍,有效激发乡村党组织活力,充分发挥乡村党组织的带头作用,把乡村党组织的力量充分发挥出来,使乡村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带领群众建设美丽乡村,实现乡村振兴的主心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坚强战斗堡垒。

文章关键词:乡村生态 乡村绿化 乡村文化建设 乡村治理 乡村建设 乡村社会 乡村文明 振兴战略 党组织书记 万村 责编:彭向华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共舞长江经济带·看高质量发展】“绿色蝶变”让耕读小村迈向振兴

    苏家塘距县城9.6公里,是江西省横峰县姚家乡的一个耕读小村,村如其名,村里大部分人都姓苏。苏家塘村利用秀美乡村建设成果、乡村生态资源,搭乘乡村振兴战略快车,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度假等农村经济新业态,不断增强着秀美乡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 这五年,粮食安全更稳固(“十三五”,总书记关心的这些事)

    要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健全粮食安全制度体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在探索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上创造更多经验。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突出抓好耕地保护和地力提升,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 为全球减贫贡献伟力的中国实践

    消除贫困是国际社会亟须正视的严峻挑战,更是各国人民孜孜以求的共同梦想。中国的减贫探索和实践对世界减贫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为世界减贫事业作出了看得见、摸得着的贡献,为世界人权事业交出了一份成功的答卷。

  • 双节假期国内旅游市场加速复苏

    到周边乡村感受自然闲适的田园生活,体验蔬果采摘,感受乡土民俗……双节期间,生态旅游也受到许多游客欢迎。为保障景区安全有序开放,游客健康安全出游,各地景区认真落实“限量、预约、错峰”要求,推出各类安全防护举措。

  • 谱写新时代农业农村改革新华章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中央对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作出的最新重要部署,为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

  • 【中国梦·黄河情】水库移民住上青砖古院 陕西合阳依托沿黄公路实现乡村振兴

    岔峪村东临黄河,西压徐水河之末,北依百良镇,南靠坊镇,是徐水河入黄河最后一村,全村75户303人都是水库移民。”  岔峪村东临黄河,西压徐水河之末,北依百良镇,南靠坊镇,是徐水河入黄河最后一村,全村75户303人都是水库移民。

  • 【中国梦·黄河情】水库移民住上青砖古院 陕西合阳依托沿黄公路实现乡村振兴

    岔峪村东临黄河,西压徐水河之末,北依百良镇,南靠坊镇,是徐水河入黄河最后一村,全村75户303人都是水库移民。”  岔峪村东临黄河,西压徐水河之末,北依百良镇,南靠坊镇,是徐水河入黄河最后一村,全村75户303人都是水库移民。

  • 正在公示!河南这8个村拟获评国家级称号,有你家乡吗?

    河南省济源示范区大峪镇王庄村  济源示范区大峪镇王庄村地处济源西南山区,是全国生态文化村、河南省森林乡村,2018年4月挂牌为国家AAA级乡村旅游景区,是愚公移山干部学院脱贫攻坚现场教学点。

  • 事关废旧宅基地!这里发布重要公告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破旧宅院的拆除是基础,也是难点。近年来,朔城区针对农村破房烂院、残垣断壁,注重“四个突出”,破难点、疏“堵点”,拆旧增绿、化茧成蝶,持续用力推动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提档升级。

  • 不负绿水青山 方得金山银山

    河南省新县周河乡西河村景致 光明日报记者 张蕾摄/光明图片  我讲的第二个故事是一个村庄的故事。如今,全村开办农家乐30余家、民宿旅馆27家,衍生出西河特色小吃、乡村柴火饭、根雕手工艺品等丰富的创业形态。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