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地评线】华龙两江评:线上线下“双向发力” 经济发展“聚势蓄能”

2020年04月11日16:48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5034

  线上线下融合发力,必将加快释放消费市场潜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为经济发展聚势蓄能。

  【地评线】华龙两江评:线上线下“双向发力” 经济发展“聚势蓄能”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04-11

  随着国内疫情逐步得到有效防控,消费市场潜力迎来集中释放。其中,线上线下融合等新消费模式正在为市场回补、消费升级注入新的动力。

  消费是最终需求,既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也是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体现。中国广阔的消费市场需求释放着能量,也蕴含着供给提升的潜力。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是短期的、总体上是可控的,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令世界瞩目,也让中国经济有底气、有能力做到不惧风雨。

  线上消费加速释放,为中国经济聚势蓄能添动力。近年来,我国以网上购物为主要内容的线上消费不断成长壮大,比率逐年提高,增速一直保持在高位。从2019年来看,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上升到20.7%,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国消费市场在受到较大冲击的同时,也展现出强大的韧性、活力和新的增长点,特别是以网络购物和网上服务为代表的新型消费和升级消费不断拓展,呈现出了强大生命力,无接触配送、无人零售、直播零售等线上消费新模式、新方式快速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国家统计局官网3月16日发布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8.5万亿元,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超过45%。尽管受疫情影响,1-2月份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20.5%,但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3.0%,实现“逆势增长”。可以想见,由于特殊的新冠肺炎疫情使中国居民对网络消费的依赖性进一步增强,催生并强化了新的消费习惯,加速了消费场景的转换,也为日后线上消费增长注入了强劲动力,而这无疑有助于加速释放消费需求,助力消费市场回暖。

  线下消费加速崛起,为中国经济聚势蓄能增助力。我国拥有14亿人口的大市场,其中有4亿中等收入群体,蕴含着大量的消费升级需求。3月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明确,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费、升级消费培育壮大起来,使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得到回补。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和工信部等23个部门又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从优化市场供给、推进文旅消费、建设城乡融合消费网络、加快构建智能消费体系和提升居民消费能力五个方面推出19条举措,多方并举刺激国内消费。放眼现实,全国多地集中发布消费券相关政策,为消费群体送上几百万到上亿元不等的“红包”,成为各地拉动经济复苏的重要手段。比如,3月18日,浙江省宁波市宣布实施产业联盟“千企万品”百亿云促销计划,各企业将联合或独立发放消费券、代金券、优惠券等,为消费者献上200亿元“红包”。可以想见,在政策组合拳的发力下,不断提振的线下消费市场也将回补因疫情影响而受到遏制的消费需求,从而加快消费市场恢复速度。

  内需市场是经济运行的重要支撑。中国经济的最大优势和充足底气,依然来自于内需市场。办好自己的事,做大做强国内市场,是经济平稳运行和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条件。揆诸当下,我国消费市场规模大、潜力足、韧性强的基本特点没有改变,消费市场长期稳定增长和加快转型升级的发展态势没有改变。展望未来,随着复工复产和社会秩序的加快恢复,线上线下融合发力,必将加快释放消费市场潜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为经济发展聚势蓄能。

  作者:洛可可

  首页| 新闻原创视听| 问政评论匠心| 区县娱乐财经| 旅游亲子直播| 文艺教育应急安监| 房产健康

  站内

  【地评线】华龙两江评:线上线下“双向发力” 经济发展“聚势蓄能”

  2020-04-11 09:52:10 来源: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0条评论

  随着国内疫情逐步得到有效防控,消费市场潜力迎来集中释放。其中,线上线下融合等新消费模式正在为市场回补、消费升级注入新的动力。

  消费是最终需求,既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也是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体现。中国广阔的消费市场需求释放着能量,也蕴含着供给提升的潜力。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是短期的、总体上是可控的,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令世界瞩目,也让中国经济有底气、有能力做到不惧风雨。

  线上消费加速释放,为中国经济聚势蓄能添动力。近年来,我国以网上购物为主要内容的线上消费不断成长壮大,比率逐年提高,增速一直保持在高位。从2019年来看,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上升到20.7%,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国消费市场在受到较大冲击的同时,也展现出强大的韧性、活力和新的增长点,特别是以网络购物和网上服务为代表的新型消费和升级消费不断拓展,呈现出了强大生命力,无接触配送、无人零售、直播零售等线上消费新模式、新方式快速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国家统计局官网3月16日发布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8.5万亿元,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超过45%。尽管受疫情影响,1-2月份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20.5%,但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3.0%,实现“逆势增长”。可以想见,由于特殊的新冠肺炎疫情使中国居民对网络消费的依赖性进一步增强,催生并强化了新的消费习惯,加速了消费场景的转换,也为日后线上消费增长注入了强劲动力,而这无疑有助于加速释放消费需求,助力消费市场回暖。

  线下消费加速崛起,为中国经济聚势蓄能增助力。我国拥有14亿人口的大市场,其中有4亿中等收入群体,蕴含着大量的消费升级需求。3月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明确,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费、升级消费培育壮大起来,使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得到回补。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和工信部等23个部门又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从优化市场供给、推进文旅消费、建设城乡融合消费网络、加快构建智能消费体系和提升居民消费能力五个方面推出19条举措,多方并举刺激国内消费。放眼现实,全国多地集中发布消费券相关政策,为消费群体送上几百万到上亿元不等的“红包”,成为各地拉动经济复苏的重要手段。比如,3月18日,浙江省宁波市宣布实施产业联盟“千企万品”百亿云促销计划,各企业将联合或独立发放消费券、代金券、优惠券等,为消费者献上200亿元“红包”。可以想见,在政策组合拳的发力下,不断提振的线下消费市场也将回补因疫情影响而受到遏制的消费需求,从而加快消费市场恢复速度。

  内需市场是经济运行的重要支撑。中国经济的最大优势和充足底气,依然来自于内需市场。办好自己的事,做大做强国内市场,是经济平稳运行和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条件。揆诸当下,我国消费市场规模大、潜力足、韧性强的基本特点没有改变,消费市场长期稳定增长和加快转型升级的发展态势没有改变。展望未来,随着复工复产和社会秩序的加快恢复,线上线下融合发力,必将加快释放消费市场潜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为经济发展聚势蓄能。

  作者:洛可可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文章关键词:线上线 两江 红包 重庆 经济发展 双向发力 聚势蓄能 肺炎 新冠 逆势增长 责编:邵恰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第17届东博会:设置5400个实体展位 多领域成果丰硕

    此次东博会在传统实体展的基础上,同步上线“云上东博会”,线上线下参展参会踊跃,推动一大批项目签约落地。本届东博会设置5400个实体展位,有86个国际、国内投资合作项目签约,总投资额2638.7亿元,同比增长43.6%,是东博会举办以来签约项目投资总额增幅最高的一届。

  • 线上线下相结合 第17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准备就绪

    第17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将于11月27—30日在广西南宁举行,本届展会以“共建‘一带一路’,共兴数字经济”为主题,同步举办实体展和“云上东博会”,目前各项工作已经准备就绪。   中国贸促会副会长 张少刚:中国不断扩大的市场规模,不断改善的营商环境,不断便利的通关安排,使得中国和东盟的经济合作日益紧密。

  • 【地评线】数字赋能,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11月23日,以“数字赋能 共创未来——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世界互联网大会 互联网发展论坛在浙江乌镇开幕。11月23日,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发展论坛在浙江乌镇开幕。

  • 中国创新机遇受欢迎——高交会线上线下“外国客”扫描

    阿恩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阿诺德(左一)向观众推介自己设计的一款使用增强现实技术的摩托车头盔。15日,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高交会)在深圳闭幕,3300多家海内外展商带来了近万个“黑科技”项目参展。

  • 【AI智能·看进博】第三届进博会展期过半 世界看好中国市场——独家对话新西兰驻华商务参赞

    届进博会自开幕以来,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展览展示精彩纷呈、对接洽谈深入开展。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副局长孔福安11月8日透露,线上线下合计共有来自64个国家的674家展商、1351家采购商参会,已达成合作意向861项。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