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豫事 > 正文

山水文章有风光,河南“沿黄人家”改行记

2020年04月15日10:16  来源:新华社

5034

  新华社郑州4月14日电(记者韩朝阳)50岁的孙江子生在黄河边,长在黄河边,数十年间在黄河两岸闯荡。前些年,他沿着黄河揽工程,20多台工程机械挖煤挖矿,一年能挣几百万元,成了小山村里走出的“大老板”。近几年,他顺着河岸搞绿化,承包5个山头,投资数千万元种果树、栽苗木,绿化荒山坡,成了远近闻名的“造林先锋”。

  起初,孙江子执意要改行,全家老少一致反对,原因很简单,种林果、搞绿化不挣钱,但孙江子有考虑:“生态保护越来越重要,干工程不长久,经营好荒山坡,也能抓住大机遇。”

  孙江子的家乡位于河南省新安县仓头镇横山村,20世纪90年代末,小浪底水库蓄水,临近黄河的小山村被水库淹没,孙江子搬离村庄,定居县城。走出山沟的孙江子撂下锄头,搞起运输,逐渐有了自己的工程队,生意红火时有20多台工程机械,一年挣400多万元。

  事业如火如荼,孙江子却时常闷闷不乐。“想念在老家的生活,喂牲口、种地,抬眼就是黄河,日子轻松自在。”孙江子怀念山村里的好山好水,“我干工程那些年是一种破坏状态,眼看着山荒了,村空了,乡邻也少来往了。”他总想重回农村包块地,养些鸡,种点菜,过上小时候的生活,但作为家里的“顶梁柱”,面对亲朋好友的劝阻,孙江子迟迟无法下决心。

  “这些年国家越来越重视生态保护,我觉得转行是大势所趋,今天的荒山坡,明天可能就是‘金银坡’。”于是,孙江子在新安县石井镇承包了靠近小浪底库区的数千亩荒坡,4年间,他请公司做规划,按照“一边绿化,一边美化”的思路种下约50万棵树苗。如今,这片抬头望得见青山、俯首看得见绿水的山头被起名为“黄河神仙湾”。

  4年时间,绿化的大框架刚形成,还需要在“美”上下功夫。令孙江子没料到的是,绿化初见成效,2019年“黄河神仙湾”就涌进游客约20万人次,这让原想发展林果经济的孙江子看到了农旅融合的新路。如今,皮肤黝黑的孙江子更加坚信改对了行,他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几十万游客不就能带来金山银山。”

  “山高岭多河谷碎,七岭两山一分川”的新安县境内,黄河主河道长38.7公里。近些年,沿黄绿化越来越好,黄河岸边像孙江子一样改行的“沿黄人家”还真不少。

  新安县正村镇北沟村靠近小浪底库区,位于山区的北沟村基础条件差,以种粮、打工为生的村民都想往山外跑。“穷怕了,村里人觉得吃饱饭、有水喝、有路走就是幸福。”当了18年村支书的张永安说,“村民扎堆外出谋生,老宅荒废了,这道沟就像慢慢‘死亡’了一样,哪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想法。”

  2015年,北沟村开了第一次“乡贤联谊会”,在外开公司的韩云伟提出了发展旅游的思路,这与村支书张永安不谋而合。“我们村望得到山,看得见水,就是基础条件差,留不住乡愁。”张永安说,村里谋划发展,一边修路、通水、建社区,一边把我们的生态资源转化为产业资源。

  在当地政府和韩云伟等人支持下,北沟村及相邻的石泉村进行绿化美化,山上植树造林,建了观景台,42家闲置或荒废的农家院被改造为民宿,乡村旅游蓬勃发展,该旅游项目被命名为“大河田园”。“借黄河的光、库区的景,2019年‘大河田园’营收近400万元。”项目负责人王向阳说,目前项目覆盖两个村,带动近百人就业,未来将辐射周边5个村。

  “北沟村人要逐渐转行,家家户户搞旅游,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还要留得住乡愁。”如今,站在新建社区楼上望北沟,张永安信心满满,“有山有水,能吃能住,我们就要从绿水青山中‘刨’幸福。”

文章关键词:山水文章有风光,河南“沿黄人家”改行记 责编:邵恰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