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与脱贫,一头连着绿水青山,一头连着金山银山,两端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二者不可偏废其一,脱离发展谈生态环保是“缘木求鱼”,离开生态环保求发展则无疑是“竭泽而渔”,努力实现生态保护与脱贫攻坚双赢,让生态环境为乡村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资源支持和发展优势,才能确保脱贫不返贫,发展后劲足,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筑牢坚实的基础。
生态保护与脱贫攻坚双赢,讲求的是方式方法的科学与理性。在保护生态环境前提下脱贫致富、在经济发展基础上实现环境保护,是新发展理念在脱贫攻坚战中的生动诠释和深刻实践。脱贫攻坚越是时间紧、任务重,越不能乱了阵脚、失了分寸,越需要循序渐进、稳扎稳打,切不可寅吃卯粮、急功近利。竭泽而渔岂不得鱼,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虽能饱腹,而明年无兽。发展不仅要重“量”,也要重“质”,不仅要重眼前,也要重长远,以过度牺牲生态财富换取物质财富,欠下的环境账即便付出十倍、百倍的代价,恐怕也难以弥补,资源消耗、环境依赖型产业的发展终将有一日走到尽头。大力发展乡村生态观光、生态旅游等特色产业,将生态优势转变为乡村振兴的产业优势,抑或依托乡村的地形地貌及生态气候优势大力推进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抢占新一轮国际竞争制高点,才能牢牢握住乡村发展的手中“底牌”,真正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
生态保护与脱贫攻坚双赢,促进的是群众观念的引导和转变。扶贫脱贫注重“志智双扶”,此“志”与此“智”,不仅指的是脱贫的志气与智慧,也强调着发展的思路与观念。扶贫工作不仅要重视激发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内生动力,也要从根本上、从源头处着力培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通过扶贫脱贫的生动实践,有意识地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生态观,让绿色可持续发展观念深入人心。以生态护林工作为例,自国家林业局于2016年启动选聘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担任生态护林员工作以来,全国各地已经有10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当上了生态护林员,不仅两千多万公顷的森林、湿地、沙地得到了有效管护,更确保了贫困人口实现稳定增收,让生态护林成为了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渠道。真金白银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让老百姓意识到,青山绿树不只是生火煮饭取暖的柴火杆,更是保障长久幸福生活的“金饭碗”,不仅不能烧,反倒要留得住、当成宝。从老百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朴素生态观,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新思路,生态保护与脱贫攻坚双抓双赢的生动实践,不仅补足了人民的钱袋子,也进一步补齐了群众的“精神短板”,不仅让老百姓走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更走出了一条山清水秀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
生态保护与脱贫攻坚双赢,考验的是领导干部的眼界与担当。“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一季播种的粮食虽然填饱了肚子,却只能一树一获,终究不能打下基础、管好长远;唯有种好茁壮成长的“致富树”,使其扎下深根、伸展枝叶、代代相传,才是巩固脱贫成果的根本,也是“一树十获”的一剂良方。这要求领导干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要有甘为人梯、无私奉献的情怀与担当,始终牢记脱贫攻坚战中有“取”有“舍”、亦“加”亦“减”的辩证统一,重视发展的延续性、政策的长远性,真正走出一条协调、绿色、可持续的发展道路,让发展成果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真正做到“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乐于做藏身幕后的“搭台者”,甘于做默默无闻的“铺路石”,做好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让乡村发展喝彩不断、好戏连台。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全面小康的幸福新生活,离不开青山绿水的秀丽装点。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收官之年,虽然新冠肺炎疫情对各项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更大挑战,但我们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的标准和要求不会改变,生态保护与脱贫攻坚双抓双赢的决心和信心不会改变。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夺取全面胜利的冲锋道路上,青山不改,绿水长流,追“清”逐“绿”、行稳致远的发展理念必将为我们描绘人类发展历史中的更美风景。(作者:苏晖阳 张晓华,北京大学)
孙守刚、李亚、甘荣坤、孔昌生、穆为民、徐立毅、徐元鸿、赵素萍、王保存、张维宁、乔新江、戴柏华、王新伟、刘玉江、王战营、钱国玉、龚立群、高体健、谢玉安、顾雪飞、岳中明、习晓军等在郑州或当地参加了植树活动。
2016年8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意见》,在福建、江西、贵州三省首批开展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一次次探索、一次次实践、一次次创新,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率先构建生态文明制度框架,建立完善一批基础性制度,对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
2016年8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意见》,在福建、江西、贵州三省首批开展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一次次探索、一次次实践、一次次创新,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率先构建生态文明制度框架,建立完善一批基础性制度,对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
2016年8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意见》,在福建、江西、贵州三省首批开展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一次次探索、一次次实践、一次次创新,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率先构建生态文明制度框架,建立完善一批基础性制度,对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
12月6日,省委书记王国生、省长尹弘、省政协主席刘伟等省领导在郑州市与干部群众一起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孙守刚、李亚、甘荣坤、孔昌生、穆为民、徐立毅、徐元鸿、赵素萍、王保存、张维宁、乔新江、戴柏华、王新伟、刘玉江、王战营、钱国玉、龚立群、高体健、谢玉安、顾雪飞、岳中明、习晓军等在郑州或当地参加了植树活动。
12月3日至4日,省委书记王国生到南阳市桐柏县、新野县、南召县、方城县调研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等工作,就“十四五”规划编制征求意见建议。在桐柏县博源集团,王国生查看企业生产经营,与技术人员交流,了解产品研发、技术创新等,指出要千方百计激发人才创新活力,营造想创新、敢创新、能创新的良好生态。
奏响大合唱、建设幸福河,需要我们在保障黄河安澜上持续发力,筑牢人民幸福的安全防线。奏响大合唱、建设幸福河,需要我们在弘扬黄河文化上用心用情,构筑人民幸福的精神家园。
黄河流域党校学习贯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理论研讨会举行 王国生向中央党校、国家相关部委、黄委会和黄河流域兄弟省区长期以来对河南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现实要求。需要看到的是,我们更好实现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的目标,要采取多方面务实管用的保障举措,优化相应的公共经济领域的责权利配置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发挥人才和智力优势 助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