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燕
4月22日,第51个世界地球日如期而至,主题是“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背景下,这一主题显得意义非凡。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促使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也再次警示人们,保卫全人类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每个人都不是局外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每个人都不能置身事外、袖手旁观。
要让绿色发展成为社会共识。地球生态环境的恶化使越来越多人认识到,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仅仅是财富的增长和精神的富有,还应该包括生态环境的改善。要想让大家的生活质量更上一层楼,要想留下美好的家园给子孙后代,生态环境必须保护好。在这个过程中,让绿色发展理念成为大家发自内心的认可,是重要的一环。提倡节约资源、爱护环境、善待动物……推广和践行绿色发展的理念,相当于为地球撑起了一个保护伞。
要让绿色生活引领社会风尚。绿色生活方式应该成为每个人的行为指南。节约用水、用电是绿色生活方式,少用塑料袋、多植树播绿是绿色生活方式,低碳出行、垃圾分类也是绿色生活方式……这些绿色生活“小事”,践行着爱护自然和生命、崇尚节约、提倡再生利用等文明理念,如涓滴之水汇聚着生态文明建设“大能量”。只有树立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尚,才能进一步巩固、扩大当下的绿色发展成果,让其惠及更多的人、更远的将来。
毫无疑问,我们都爱这个承载着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蔚蓝星球,但这份“爱”不止在世界地球日这一天,更应在平时,不止在口头,更应在行动。顺应自然、保护生态,让“绿色因子”融入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是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对地球家园最好的爱护。
面对广大人民群众对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热切期盼,生态文明建设仍存在一定短板,开展绿色生活创建活动刻不容缓。开展绿色生活创建活动,关键要加强教育引导,提升广大青少年绿色生活创建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促进生产和消费方式的绿色化转变,有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为了在2030年之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除大力节能,在“十四五”“十五五”期间还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李宏伟认为,未来,切实做好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和确权登记等基础性工作,应以落实产权主体为关键,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体系。
如何在减缓碳排放量增长的同时,保证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是中国迈向绿色低碳发展新征程的艰巨挑战。面对如此艰巨的挑战,中国仍然做出了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政治承诺。
11月16日,2020年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在光山县召开。与会人员参观了光山县的司马光油茶园、诚信公司油茶种植基地、蓝天公司油茶种植基地、司马光油茶智慧产业园等地,了解观摩当地油茶产业发展情况。
“十三五”规划首次将绿色发展理念纳入国家的五年规划,着力补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短板。低碳婚礼、关灯一小时、少开一天车、空调调高一度、杜绝“舌尖”上的浪费,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逐渐成为全民行动。
近日,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西藏始终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始终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以前“一个筐”,现在“四个桶”;过去“减源头”,而今“再利用”;曾经“嫌麻烦”,时下“好习惯”……今年以来,北京、苏州、武汉等多个城市加入到执行垃圾分类的行列中来,深圳、长沙、海口等城市也即将施行相关法规。
编者按:用典生动深刻又恰到好处,是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文章中的一大特色。习近平总书记在《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二十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讲话》中这样引用: 坚持与时俱进,进一步提升特别行政区治理水平。
8月22日,省委书记王国生到开封市调研夜经济发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重要指示精神,倡导珍惜粮食、节约用餐的绿色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