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春光无限看阜阳】脱贫路上,土豆很“忙”——脱贫攻坚调研(三)

2020年04月23日15:59  来源:央广网

5034

  央广网阜阳界首4月23日消息(记者赵家慧)安徽省界首市陶庙镇有个赵庄村,村支部书记名叫赵子银,由于种得一手好土豆,人称“赵土豆”。2019年10月底,“赵土豆”正式变成了注册商标,赵庄村的土豆事业又登上了一个新台阶。

  土豆大棚里的赵子银(央广网发 赵家慧摄)

  土豆+香菇,“错茬”模式有新意

  赵庄村园区的大棚里,土豆已进入收获季。农户们正一刻不歇地清理着土豆上的泥块准备装箱,批发商就等在一旁,以2.5一斤的价格全包了这个棚里的土豆,“这里的土豆拿出去好卖得很。”

  赵庄村种植土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只是那时,土豆丰收季可没有这般好光景。村民王雷感叹道,“小时候家里种土豆是露天的,质量不行,快烂了都卖不出去,哪像现在,根本不愁销。”

  清理干净正在装箱的土豆(央广网发 赵家慧摄)

  从几十年前的无人问津,到如今获得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赵庄村的土豆经历了一个“大翻身”。2017年,赵庄村成为界首市陶庙镇农村“三变”改革试点村,2018年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第八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一路走来,“赵土豆”采取的“土豆+香菇”的“错茬”种植模式功不可没。赵子银告诉记者,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是培育、种植土豆的时候,这茬收完了,4-10月就轮到香菇了。

  通过农村“三变”改革,赵庄村厘清了村级资产,让村民成为了股民,于2019年8月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从最初的20亩到如今的3000亩,大棚面积在不断扩展。同时,赵庄村与宣城市宁国亿农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展技术合作,投资500万,建设100万棒香菇种植,企业保障每棒香菇不少于1元的基础收益,超过部分村与企业按7:3的利润分成,可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00万元以上。

  实现立体培育的食用菌棒(央广网发 赵家慧摄)

  赵子银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年租赁大棚的收入有近70万,培育食用菌棒这块儿有100万,再加上土豆深加工制成的淀粉、粉丝等产品,又有6、70万的收入,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可达200万元。 ”

  产业园的土豆种植带动全村200多人实现家门口就业,以及周边800多人就近务工。通过在园区打工、土地流转费、入股分红等形式,贫困户平均增加收入3200元。股份经济合作社还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促进大家拓宽视野,更新观念。

  今年,通过与界首市徽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合作,赵子银计划要延长香菇的产业链,“香菇脱水做成的香菇脆,现在市场情况很好。菌柄还可以研磨成粉,冲茶喝。厂房已经建好,预计年底就可以投产。”

  土豆+红薯,“两薯”并重齐发力

  除了和香菇“携手”致富,在中原地区最大的设施大棚马铃薯种植基地——界首市泉阳镇现代农业示范园,马铃薯和甘薯也是一对致富好“帮手”。

  一座座钢构大棚内,农民正在忙着采捡第二茬的甘薯种苗,负责产业园运营的安徽丰絮现代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艳杰介绍道,“这些水肥一体化的钢构大棚每座造价6万余元,园区目前有1000多座。里面不用人工施肥浇水,工人只负责采摘和捆扎。”

  泉阳镇现代农业示范园的钢构大棚(央广网发 赵家慧摄)

  泉阳镇现代农业示范园建于2017年10月,两期项目总投资3亿元。第一期项目已经完成核心区3700亩钢构温室建设。

  受疫情影响,示范园于2月19日正式复工。王艳杰告诉记者,园区计划完成800亩脱毒甘薯苗繁苗种植和238亩脱毒甘薯薯种繁苗下种,“眼下正是甘薯种苗繁育的高峰期,每天都有100多人在大棚里忙碌,按计件工资,每人每天收入70-80元。”

  正在整理甘薯种苗预备捆扎的当地村民(央广网发 赵家慧摄)

  马铃薯和脱毒甘薯种苗是园区的主要产业。亩产马铃薯5000-7000斤,每年5月1日前后上市,亩产值1万元左右。脱毒甘薯种苗亩产30万株种苗,每棵0.15元,亩产值4.5万元。

  自建成以来,示范园引进了国际马铃薯中心亚太中心、省农科院园艺所专家团队在泉阳镇成立工作站,开展马铃薯、甘薯技术研发和技术指导,还引进了中化集团旗下中化现代农业经作MAP中心,开展强强联合,建立产业共赢模式,对马铃薯产前、产中、产后的水肥一体化节水减肥灌溉、技术管控、市场销售全过程进行对接。

  示范园带动了胡集社区、张楼村2000多户近万人土地流转、产业转移、就近就业,先后被评为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安徽省级农业科技园、阜阳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并正在创建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相关阅读:【春光无限看阜阳】小小袜子,如何从“脚下”到“云上”——脱贫攻坚调研(二)

  相关阅读:【春光无限看阜阳】一根芦笋的“跨江”之行——脱贫攻坚调研(一)

文章关键词:三变 电商 阿凡提 贫困户 脱贫奔小康 大棚 阜阳 春光无限 赵土豆 赵庄村 责编:邵恰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辽宁义县:“三变”改革“变”出强村富农新天地

    在辽宁省锦州市义县张家堡镇官场沟村一家农业企业里,一名工人将收获的花生装入分拣机(11月4日摄)。”  辽宁省锦州市义县张家堡镇土营子村果农在果园里将采摘的苹果装箱(11月4日摄,无人机照片)。

  • 老杨会客厅走进甘肃华池 津甘携手共话三农新作为

    天津市北辰区、甘肃省华池县政府代表,探访团成员及当地新农人代表等参会,中国产业集聚研究专家、老杨会客厅创始人杨建国担任主持。北辰区委宣传部副部长鞠振强,重点介绍了北辰对口帮扶华池县过程中,打造的扶贫产业协作生态。

  • 老杨会客厅走进甘肃华池 津甘携手共话三农新作为

    天津市北辰区、甘肃省华池县政府代表,探访团成员及当地新农人代表等参会,中国产业集聚研究专家、老杨会客厅创始人杨建国担任主持。北辰区委宣传部副部长鞠振强,重点介绍了北辰对口帮扶华池县过程中,打造的扶贫产业协作生态。

  • 红红小龙虾 “火”了彭泽农民的日子

    “稻蟹模式、稻虾模式是利用动物和植物和谐共生,达到稳粮增收的效果,这是一种绿色生态种养新技术。目前彭泽县已成为江西省最大的虾蟹产出地,2019年养殖小龙虾12万亩,年产量1.5万吨,年产值6亿元左右,预计到2020年底将达到16万亩以上。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丨博峪三“变”

    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摄  这是8月13日拍摄的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博峪村一景。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摄  这是8月13日拍摄的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博峪村一景。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摄  如今,博峪村的旅游业日渐红火,博峪村也成了甘南州第一批小康村中的旅游专业村。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李子园里“嘿巴适”

    满载李子的无人驾驶“单轨列车”穿梭在田间,李子在加工车间经过自动化挑选完成装箱,被快速运往全国各地。仙桃李让重庆市渝北区古路镇乌牛村的村民当上了股东,享受分红,日子越过越红火。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李子园里“嘿巴适”

    满载李子的无人驾驶“单轨列车”穿梭在田间,李子在加工车间经过自动化挑选完成装箱,被快速运往全国各地。仙桃李让重庆市渝北区古路镇乌牛村的村民当上了股东,享受分红,日子越过越红火。

  • 【你笑起来真好看】雨鞋下岗了 元古堆脱贫了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吃粮靠天,吃水靠挑。不只是郭连兵的雨鞋下岗,元古堆村的13个村民小组共447户1917人的雨鞋,跟着郭连兵的雨鞋一起下了岗。目前,已经建成特色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马铃薯原种扩繁和绿色无公害当归(百合)基地,目前正在倾力打造自然生态村休闲旅游基地。

  • 【决胜2020 河南更出彩】商城县鄢岗镇:“三变”带贫创新路 奏响三产融合“致富歌”

    四年前,鄢岗镇还是远近闻名的“北大荒”——土地荒、经济荒、人才荒、思想荒。现如今,再生稻、茭白、芡实等特色产业遍布全镇,“名誉村长”、成功人士纷纷返乡发展。昔日的“北大荒”已经变成了“北大仓”,未来鄢岗镇还要把“北大仓”变成“北大行”。

  • 王东京: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需建立长效机制

    我国脱贫攻坚战进入收官阶段,目前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已接近完成,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与从需求侧扶贫不同,供给侧扶贫主要是帮助贫困人口发展生产,立足于“造血”,并通过发展产业建立脱贫的长效机制。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