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讯(记者 王韶卿 文/图)4月28日,河南省委政法委召开全省政法系统爱民实践服务承诺新闻发布会,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省公安厅、省司法厅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结合服务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等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各自职能,推出2020年爱民实践服务承诺,共40项。据了解,本次公布的爱民承诺,既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便民措施,也有涉及企业营商环境的服务项目。
省高院承诺90%以上网上立案实现3天内审核,加快实现网上多项诉讼服务;在基层法院普遍建立诉调对接中心等组织,开展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工作,让群众更加公正、高效、便捷、低成本地解决纠纷;持续强力推进解决“执行难”;着力优化营商法治环境;精准服务保障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等。
省检察院承诺建立健全涉疫情防控案件依法快速办理机制,开展服务保障企业复工复产五个专项活动,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推动打造“河长+检察长”依法治河新模式,建立扶贫领域涉案财物快速返还机制,推行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六项机制等。
省公安厅承诺实行省内户口迁移“一站式”办理,推行出入境“周末办证”服务,开辟交通违法、事故网上处理渠道,委托下放涉枪涉爆、保安监管等10项行政许可、行政审批事项,降低民营企业往来港澳商务备案单位一二级信用等级评定标准,进一步推动公安业务“一网通办”等。
省司法厅承诺深化“一站式”的法律服务,做好重点群体法律援助工作,深入推进服务型行政执法,扎实推进监狱、戒毒所政务公开,健全完善公证服务“绿色通道”,在全省开展人民调解“化纠纷、筑防线、促发展”专项活动,降低特殊困难群体司法鉴定收费标准等。
人民利益高于一切。践行初心使命,就应当以百姓心为心,当好人民群众贴心人,及时解决群众所急所忧所思所盼。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省高院、省检察院、省公安厅、省司法厅四家单位针对群众关心的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指什么?能带来哪些便利?
“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就是人民法院将开庭之外所有的审判辅助性事务集中在诉讼服务中心。近年来,全省法院不断加强诉讼服务中心现代化建设,群众在在诉讼服务中心,不仅能办理立案、交退费、查询咨询、联系法官、诉前保全、诉前调解,还可以自助立案,通过全省统一的诉讼服务网、移动微法院等,还可以实现网上立案、交费、查询案件、风险评估等20余项服务。
2019年,全省法院共收到网上立案38.2万件、网上交费2.5亿元,提供线上服务165.2万人次。今年,省高院将持续推进诉讼服务中心转型升级,加快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将送达、保全、鉴定、评估等工作集中到诉讼服务中心,让人民群众“不跑腿”“少跑腿”。
“河长+检察长”模式的成效和下一步打算是什么?
通过努力,黄河流域河南段266个问题线索已整改销号264个,共督促清理污染和非法占用黄河干支流河道733.26公里,督促拆除违法建筑43.86万平方米。
下一步,全省检察机关将全面推行“河长+检察长”依法治河模式,继续围绕“三大攻坚战”全面发力,重点关注水源地保护及城市黑臭水体、固体废物、尾矿污染的治理等问题开展检察公益诉讼监督活动,持续开展“携手清四乱、保护母亲河”专项行动。
省公安厅十项措施将如何落到实处?
省公安厅将更多利用科技手段,使河南公安“互联网+”平台的功能更强大、群众使用更便捷;更多下放审批权力减少办理层级,简化办理流程,缩短办理时限;通过不断完善网上业务办理流程,网下民警业务培训,实现PC端、手机端、微信服务号互融互通,给群众提供了多种办理渠道。
我省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哪些成绩?下一步有何举措?
当前,我省村(居)法律顾问已经实现全覆盖,1.5万余名法律顾问贴身服务人民群众;12348热线电话覆盖城乡,24小时不间断服务。
2019年,我省人民调解化解矛盾纠纷69.24万件,提供法律援助9.4万人次、法律咨询56.7万人次,办理公证39.6万件、司法鉴定6.5万件,河南法律服务网办理各类咨询、业务近12万次。
下一步,我省将继续整合法治宣传、律师、公证、司法鉴定、法律援助等法律服务资源进驻实体平台;推进“12348”热线平台省级统筹,继续推进“互联网+”,实现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司法鉴定等相关事项“一网通办”。同时,重点保障低收入群体、老年人、残疾人、农民工、青少年等重点群体的公共法律服务权益,将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事项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保障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各项经费。
爱民服务承诺活动自2006年开展以来,在省委政法委的统一组织下,省政法单位累计推出便民利民举措555项。为做好下一步的工作,相关负责人代表省委政法委对全省政法系统提出要求,全省各级政法单位要把践行服务承诺作为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把每一个承诺事项落实好、抓到底、结硬账,在服务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等中心工作中,敢攻坚、善攻坚,通过践诺活动,转变作风,切实提升司法质效和公信力。同时,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及时通报服务承诺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宣传好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激发干警进取精神,为承诺活动注入不竭动力。
这是一趟知青专列,不满16岁的习近平坐在上面。辗转几天后,习近平来到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他将在这里度过七年知青岁月。当时,知青们能吃到蒸玉米团子、高粱米团子,而老乡们大多时候只能吃糠窝窝。
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要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孙守刚、李亚、甘荣坤、孔昌生、穆为民、徐立毅、徐元鸿、赵素萍、王保存、张维宁、乔新江、戴柏华、王新伟、刘玉江、王战营、钱国玉、龚立群、高体健、谢玉安、顾雪飞、岳中明、习晓军等在郑州或当地参加了植树活动。
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人民群众对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你我对品质生活的向往,也是“十四五”规划着力擘画的方向。
切实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我们既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也要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建议》提出了“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的目标,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彰显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彰显了坚持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增福祉,彰显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12月3日召开会议,听取脱贫攻坚总结评估汇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 听取脱贫攻坚总结评估汇报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点击查看专题
用全面、辩证、发展的眼光认识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要看到这是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使然、生产力进步必然,增强解决矛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只有大力提高发展质量,才能解决好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以更加平衡更加充分的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12月4日,省长尹弘在洛阳出席2020年全省四水同治工作推进会议,并对做好当前全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他强调,各地各部门必须清醒看到冬季大气污染防治面临的形势,坚持标本兼治,突出抓好四个“严控”,确保完成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目标任务。
新发展理念是相互贯通、具有内在联系的整体,提出的要求是全方位、多层面的。我们要坚持系统观念,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努力提高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