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社会 > 正文

杨宝玲代表——把脚印烙在田地里

2020年05月14日09:14  来源:人民日报

5034

  “这会儿正在防疫值班,村两委都在外头呢,咱明天采访成不?”电话打通,那头的天津东丽区胡张庄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杨宝玲问。

  胡张庄村地处城郊,上世纪80年代流传一句顺口溜:芦苇荡、盐碱地、土坯房,有女不嫁胡张庄。谁也想不到,那个年代从山东嫁到胡张庄的“外来媳妇”杨宝玲,如今成了1526名村民的带头人。上世纪90年代,胡张庄村利用盐碱地种植葡萄。2006年,杨宝玲当选村委会主任,在她带领下,葡萄销路越来越宽,去年葡萄种植人均纯收入2.8万元。逢年过节,村民每人都会收到1000元过节费,考上大学的学子有1000元到3000元的奖励,60周岁以上的老人过生日时还有生日蛋糕。

  杨宝玲一心为大伙儿,老百姓也信任她。2018年,杨宝玲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第一次就提交了统筹规划农村零散集体建设用地的建议。杨宝玲调研后认为,由于集体资产家底薄等原因,很多村庄舍不得为基础设施“输血”,农作物种植“看天吃饭”,导致抗风险能力差和田地减产、农民减收的恶性循环。

  为此她建议重点加大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扶持力度。杨宝玲介绍,全国人大常委会非常重视她的建议,有关部门也多次来胡张庄村调研。“去年村里建起了41个葡萄温室大棚。虽然数量不多,但反季节种植、‘错位’竞争的示范效应明显。”杨宝玲说,“作为人大代表,去年一年我没白忙乎。”

  在农村生活了一辈子,杨宝玲履职自然离不开这片土地。作为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杨宝玲带领村民奔小康;作为人大代表,她更关注乡村振兴方面的情况。“咱不能只盯着自己这一亩三分地,得把脚印烙在田地里,发掘有普遍性的‘三农’问题。”

  “去年葡萄大丰收,但感觉没往年那么好卖了,为啥?”杨宝玲跟记者念叨,“一方面产量大,导致销售压力大。另一方面传统销售模式跟不上,咱们得多条腿走路。”咋办?杨宝玲下了功夫:村里种植大户王长喜和下游厂商合作深加工葡萄酒,很快就卖光了。杨宝玲跑上门把产业链问了个一清二楚,又北上东北、南下湖南,回山东娘家、走本乡本村,跟村民干部聊实情、问实底。

  “乡村振兴、合作社、专业化路子走对了,但是农民还需要学会网络营销,把农产品精准销售到城市餐桌上。”60岁的杨宝玲学起新东西一点儿不含糊,“您看,这是咱们自己的新媒体平台、原产地认证。国外有周末市集,农民卖优质农产品,既能增收,也能打品牌。咱们也得学学。”杨宝玲记了厚厚一本子,“今年我打算提条建议,如何用好各种政策,给优质农产品销售打开更大空间。”杨宝玲说。

  这位大姐不简单(记者手记)

  走近杨宝玲大姐,发现这位农民出身的全国人大代表真不简单。

  她有句话给我印象很深:“得把脚印烙在田地里,发掘有普遍性的‘三农’问题。”面对乡村振兴带来的农村大发展,杨大姐高兴;面对发展带来的新问题,她也在用心琢磨。跳出一村一地的局限,用全国人大代表的视角去思考问题,撰写议案建议,折射出基层人大代表参政议政水平正不断提高。

文章关键词:杨宝玲 葡萄温室 代表委员 田地 故事 输血 张庄村 脚印 农民 三农 责编:付琛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把脚印烙在田地里(代表委员履职故事)

    胡张庄村地处城郊,上世纪80年代流传一句顺口溜:芦苇荡、盐碱地、土坯房,有女不嫁胡张庄。作为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杨宝玲带领村民奔小康;作为人大代表,她更关注乡村振兴方面的情况。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