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亮了!
4月8日零时,武汉两江四岸灯火通明,宣告这座城市正式“解封”。整整76天,1800多个小时,武汉蔡甸区供电公司工程分公司周文杰和同事们完成了一项非同寻常的保电任务。
1月23日下午,接到火神山医院电力工程建设任务后,周文杰给年近八十的母亲准备好春节期间必备的物品,叮嘱妻子照顾好家里后,就冲到了项目一线。
当晚有多台大型施工机械进场,但施工场地有一组10千伏输电线路电线杆,影响机械进场和地面平整作业,必须尽快迁改。
施工现场从东到西有十几米落差,工地上有上百个小水洼。周文杰深一脚浅一脚地开始作业。迁改刚开始,天空就淅淅沥沥下起雨来。冰冷的雨水拍打着周文杰,顺着脖子流进衣服里,又湿又冷,他禁不住打起寒战。有人招呼去穿雨衣,他急忙摆摆手:“不用啦,来来回回耽误时间,抓紧时间拆吧!”
连夜完成输电线路迁改后,周文杰来不及换下湿透的衣服,抓紧根据初步负荷需求,提前调配物资车辆,制定供电施工整体初步设计方案。
除夕夜,周文杰已经一天一夜没合眼了。整个火神山医院工地要敷设电缆8公里,雨一直下个不停,刚挖好的电缆坑道里很快积满了泥水,周文杰二话不说跳进泥坑,争分夺秒敷设电缆。
协调工作多、施工时间紧、任务重,周文杰一心抢进度、赶工期,经常随便扒几口饭就又投入到工作,现场听到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快点,再快点”。等到各项工作稍有眉目,他终于可以躺下休息时,已连续作战100多个小时。
在火神山医院电力工程建设期间,周文杰和施工队伍就像一个马达,不停地高速运转,实现五天五夜通电的“奇迹”。
据统计,1月23日以来,湖北电网最大用电负荷2721万千瓦,同比增长12.75%。全省156家定点医院、562家发热门诊、94家防控用品生产企业、316家其他重要客户以及6000万人民,都离不开供电保障。为确保电力供应,国家电投在湖北省电力装机容量232万千瓦,处于全容量在网运行状态;湖北能源在鄂6家水电、3家火电全力开动;三峡电站配合国家电网调度,加大电站出力,日发电量达到1.8亿千瓦时。湖北省每天投入保电车辆超过2000台,应急电源车60-80台,发电机50-150台。98个临时党支部、771支党员先锋队、1.7万余名党员在一起奋战,保障着电力供应这根生命线。
电不停,水不停,通信不停,物资供应不断。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下,打响了全方位的人力组织战、物资保障战、科技突击战、资源运动战。从疫情防控阻击战决胜之地湖北、武汉到全国各地,基本民生保障井然有序,人民群众生活必需品和主副食品供应充足、市场稳定。
鱼来了!
武汉号称“百湖之城”,水产资源丰富,活鱼是武汉市民餐桌上的最爱。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交通运输管控,吃到新鲜的鱼,成了武汉人心中的惦念。
“武汉人喜欢吃活鱼,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多组织供应。”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细致叮嘱。
在家中隔离的人想吃鱼,满足这个心愿,成为一场传递温暖和关心的物资保障接力。
3月13日早上5点,富泉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亮来到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官埠桥镇泉水湖渔场。起鱼的热闹场面,打破了清晨的宁静。陈亮指挥20辆专业水产运输车集结成队,满载着20万斤绿色养殖的优质活鱼驶向武汉。一百多公里的路程上,陈亮不停观察着增氧机。
上午11时许,青郑高速武昌收费站出口。武汉市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早已在此等待接鱼儿“进城”。这次运的是湖北人都爱吃的花鲢,为了供应和分配更方便,陈亮特意挑选个头大小都差不多的鱼。办完交接手续,活蹦乱跳的鱼儿,被分头送往硚口区11个街道下辖社区。
中午12点,硚口区汉正街接收点。水产车闸门一开,活蹦乱跳的鲜鱼顺水而出,纷纷跃进早已准备好的筐中。陈亮一路护送的鱼在这里被平均分拣打包,上门送到汉正街19个社区的600余户困难家庭。共和社区党委书记熊恒超与社区网格员和志愿者,拿着工具按照顺序领取到活鱼。活鱼离开水,将很快不新鲜,但熊恒超早有计划,捞鱼装袋、封口打包、分装编号、落实到人,社区网格员和志愿者们分工协作,不一会儿,鱼儿就从社区又启程了。
12点半,共和社区低保户辛闽家中。辛闽是重度残疾,家庭生活困难。熊恒超对辛闽的生活一直很照顾,经常送来爱心物资。这次,咸宁的鱼来了,熊恒超又第一时间送了过来。
在湖北荆州,安徽黄山,武汉东西湖、黄陂等水产养殖基地,活蹦乱跳的活鱼每天清晨起网,一车车从四面八方向武汉聚集,“游”上更多市民的餐桌。
让在家隔离的人吃上活鱼,只是物资保障战中的一个细微环节,这体现的是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实实在在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物资保障战是关乎疫情防控大局的关键,必须统筹运用综合国力才能打赢。据估算,疫情防控期间,武汉市一天约需口粮2600吨,蔬菜约3800吨。市场供应稳定、价格平稳的背后,是我国雄厚的农产品供应能力,实现了牢牢地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米袋子”,连续5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菜篮子”,蔬菜年产量超过7亿吨。全国共有粮食应急加工企业5388家,应急配送中心3170个,应急储运企业3454家,能够及时将主食口粮运送到千家万户。中储粮集团在湖北省内布局16个直属库和800多个政策性粮库,保持库存充足,可满足湖北6000万人半年以上供应。中粮集团每天发往湖北米面油等超过800吨。仅山东寿光就每天给武汉供应600吨蔬菜。
货到了!
口罩、医用防护服、消毒液等医疗用品是医护人员在一线抗疫的重要保障。如何科学统筹生产资源,充分调动生产能力,畅通产业链供应链,是打赢这场战斗的难点所在。
作为保障国家疫情防控工作重点物资供应单位,河北海德塑业有限公司于1月28日复工。从那天起,河北省工信厅选派到公司、实施“一对一”包联帮扶的驻企特派员刘汝胜就吃住在驻点企业。他的任务只有一个,就是帮助企业解决复工复产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使其尽快打通供应链,实现满负荷生产,增加有效供给。
全体员工加班加点、通宵达旦生产医用防护服关键原材料——PE透气复合膜,生产能力马上提了上去。可刚过了十几天,关键原材料高抗静电医用无纺布却库存告急。眼看无米下锅,企业面临停产危险。
为了保障国家防疫物资生产,海德公司以三倍工资召回工人,还停掉出口产品生产分厂,将工人调来生产PE透气复合膜,以低于市场价1万多元价格执行国家调拨任务。现在原材料却无货可供,企业负责人坐不住了。
问题立即反馈到刘汝胜那里。“如果不尽快解决,既贻误防疫物资生产大事,也影响企业积极性。”刘汝胜迅速和工作人员启动“部省市县企”五级联动工作机制,连夜摸清需求后,第一时间将有关情况联动上报工信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物资保障组很快下达紧急任务调拨单,紧急调运20吨高抗静电医用无纺布,解决了企业燃眉之急。
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统一调拨要求,海德公司要保障PE透气复合膜15吨日产量供应。解决眼前的困难之后,刘汝胜并没有松口气,反而更加注意稳定生产供应链的重要性。他立即和所在企业负责人共同商讨建立原材料预警机制,在省工信厅指导下,对省内相关企业进行梳理,考虑疫情防控和运输成本,以500公里为运输半径,最终确定7家上游原材料企业,以3天生产、1天运输为一个周期,对公司每天可能供应数量进行预测并上报,请工信部给予协调,累计下达并执行高抗静电医用无纺布紧急调运155吨,确保公司连续稳定生产。公司从复产后的日产量5吨左右,很快增长至20吨,可供生产防护服约10万套。
强大的生产能力被迅速动员起来。截至4月2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物资保障组累计为湖北等地区调拨了医用防护服超过800万件,医用隔离面罩(眼罩)165万个,免洗手消毒液357吨,手持红外测温仪66万台,负压救护车1000余辆,呼吸机等医疗救治设备超过7万台套。
产业链供应链环环相扣,一个环节阻滞,上下游企业都无法运转。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我国拥有世界最完整的工业体系和最快速的生产能力,现代工业体系41个大类、666个小类的任何一样产品中国都有能力生产出来。自2010年以来,我国制造业占全球的比重稳居世界第一。高技术制造业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二。微型计算机、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空调、冰箱、彩电、洗衣机、抗生素、疫苗等产品产量均居世界首位。在疫情防控条件下,我国发挥集中能力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以更高效率组织资源解决问题,重要物资实行国家统一调度,哪个环节薄弱就加强哪个环节,哪种资源不足就生产哪种资源,有力地保障了一线需求。
武汉和湖北的背后站着整个中国。党中央运筹帷幄,坚持全国一盘棋,统筹运用综合国力,动员全社会力量、调动各方面资源,迅速形成强大合力,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八方驰援的物资洪流背后,体现的是中国制度强大高效的组织和动员能力,是中国经济超大规模优势和顽强韧性的坚实基础,是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血脉深情,这些积淀成中国抗疫斗争的厚重底色。(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刘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