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日报记者 华凌
5月18日,第七十三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在瑞士日内瓦开幕。这是世界卫生大会首次以视频会议形式召开。在新冠病毒疫情下,全球大会将这种视频会议的形式视为首选,会逐渐趋于常态。
让业内技术专家深思的是,下一代线上视频会议发展需要突破哪些硬核科技?会取代传统的线下会议吗?是否会催生线上会议经济?带着这些问题,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孙毓忠教授。
高保真技术有待提升
“事实上,视频会议几十年前就有了,算是个老技术,而受到此次疫情的影响,这个曾经作为办公辅助工具的在线办公软件,当下成为企业的刚需,特别是国家元首采用网络视频会议的方式,更是催火了远程办公,将在全球掀起一股线上办公和会议风潮。”孙毓忠表示。
“目前,远程视频会议最大的通病,就是发言人的唇动与语音不匹配,也就是说嘴唇的形状与实时语音不同步。这说明,语音流和视频流传输时的协调性还存在很大挑战。”孙毓忠表示。比如,多国元首在讨论问题,以至于实时辩论,中国、美国、智利、俄罗斯等国谁的带宽快,就会先听到谁的声音,而不是按照发言顺序的声音出现。
孙毓忠进一步说,由于各国采用的是互联网技术,而不是专网、电话专用通道,这就存在带宽有限的问题。解决方案对后端技术要求很高,若达到多国开会保持唇动与声音同步的话,互联网公司要预留很宽的带宽,然而若平时不用的话,就会提高成本。
在收看电视台对视频会议报道时,我们会发现,位于北京的中央台与其驻华盛顿记者连线通话时,存在画面与声音延迟的状况。
“要是多国进行辩论的话,目前的实时视频语音多媒体技术很难支持实时辩论。就像看电影一样,唇动与声音两者应该同时匹配出现、精准控制,在技术上未来的道路还很长。”孙毓忠说。
保密安全性尤其要注意
“多国在线开会,需要打开麦克风或摄像头,向世界传递声音和图像。然而,有些现场突发情况是极不适合对外播放出去的,这就涉及到保密安全性的问题。”孙毓忠指出。
他说:“在技术上,这属于声与场的问题,需要通过对声音和画面采取自动识别筛选技术作保密处理,利用前端延迟滞后的几秒中来对内容迅速删减。”
专家建议,互联网的开放性、软件自身的安全漏洞及部分终端防护不到位等问题,会导致召开视频会议时被黑客攻击、窃听窃视、冒名顶替、篡改内容等风险。因此,要做好视频会议保密工作,以防止窃密泄密为出发点和着力点,把保密防范措施落实在前面。而且,平时要确保用于视频会议的信息设备符合保密管理要求,安装防病毒软件和防火墙等防护软件,定期对操作系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更新补丁、查杀病毒,做到不明链接不点击、不明文件不下载,不给恶意入侵可乘之机。
多国协同克服“热点挤爆”难题
未来视频网络会议可能会更逼真,而且高质量视频会议将是未来5G的重要应用。而让全球更多的用户同步上线,在技术上具有较高难度。
孙毓忠指出,这就需要多国协同克服难点。由于不同国家地域的带宽不同,存在“热点挤爆”问题,如在信号不好的情况下,直播中手机登陆量多,4G带宽下会出现一些用户掉线,或者听不到、听不清等状况,这就需要多发展5G,但是各国发展水平不一样,这就要采取新的算法和模型,用更好的带宽调度技术,平衡单点登陆。
“更为重要的是,此次远程视频会议折射出对庞大云平台的需求。也就是说,未来若要支撑全球海量视频通话,从20个用户到200万+,云平台是否能顶得住?需要后端技术有过硬的调度能力、灵活的任务分配、超强的数据存储及压缩等。”孙毓忠说。
那么,下一代视频会议发展能否取代传统会议经济,催生线上会议经济?
“这将有待于技术上的革命。”孙毓忠建议,“希望国家从政策上对视频网络会议的发展给予支持,促进相关技术的突破,带来更多的可能性,以及更多新的就业机会。这将彰显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
来源:科技日报
编辑:岳靓
审核:朱丽
终审:冷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