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习近平连续3年在同一个代表团提到这一理念有何深意?

2020年05月23日13:01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5034

  人民网北京5月23日电 (万鹏、吴兆飞)22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习近平总书记为何在此时再度强调人民至上?如何理解人民至上这一价值理念?为此,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记者采访了多位专家学者,解读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深意。

  人民至上:根基在人民 血脉在人民

  记者注意到,习近平总书记已连续3年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的牵挂重点。2018年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内蒙古,“把广大农牧民的生活家园全面建设好”。2019年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又叮嘱内蒙古,“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今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

  “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是具体的,‘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既是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深刻表达,也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为民情怀和人民至上的理念。”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督学组督学、教授洪向华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至上理念体现在解决人民群众生产和生活的实际问题上。要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通过全面深化改革,重点解决好教育、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住房、医疗等问题,切实帮助人民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体解决实际困难,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使他们有更多的获得感。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至上理念还体现在从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出发,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思考问题,真诚倾听人民群众呼声,真实反映人民群众愿望,真情关心人民群众疾苦,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权益。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其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只有为了人民,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才能把人民动员起来、组织起来、团结起来,凝聚成创造历史的伟大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创新发展了我们党对于‘人民’和‘人民群众’的深刻认知,围绕以人民为中心作出了一系列新论断,体现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理论光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求我们坚持人民至上,把增进人民福祉、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党的建设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岳奎指出。

  疫情防控:不惜一切代价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经济社会运行逐步趋于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为人民而战,靠人民而胜。这场抗击疫情的严峻斗争是一次人民力量的生动展示,深刻证明:“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只要紧紧依靠人民,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正是因为站稳了人民立场,树立了人民利益至上的根本价值遵循,即使付出再大的代价,我们在疫情防控中也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到第一位,没有含糊的空间,也没有含糊的时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治理研究智库助理研究员马峰指出。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只是在说,而且是在实实在在地做。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私利,也没有什么特殊利益,唯有人民利益才是中国共产党唯一的利益。无论前进的道路有多曲折,只要紧紧依靠人民,紧紧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我们党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所在。这一历史真谛,在应对这场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又一次得到了充分印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重大疫情面前,我们一开始就鲜明提出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岳奎指出,疫情发生后,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全国上下万众一心、携手共进,在全国范围调集最优秀的医生、最先进的设备、最急需的资源,全力以赴投入疫病救治。对感染病人应收尽收、应治尽治,救治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依靠人民的力量,联防联控、群防群治,构筑起最严密的防控体系,凝聚起坚不可摧的强大力量。这都充分体现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理念,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人民为中心重要论述的生动实践。

  脱贫攻坚: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

  一枝一叶总关情,一言一行系民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实际问题,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岳奎表示,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守,让人民群众摆脱贫困走向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追求。因此,脱贫攻坚是中国共产党人人民至上理念在当前阶段的具体体现。当前,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我们要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夯实责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建立健全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使贫困群众彻底拔掉“穷根”,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当前,我国脱贫攻坚取已得决定性成就,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109万,贫困发生率降至0.6%。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个人都不能少。”

  怎样理解脱贫攻坚工作中体现的人民至上理念?“脱贫攻坚天然具备鲜明的人民底色。一方面,脱贫攻坚的成就彰显了党一以贯之的人民情怀和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意识,将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切实体现了党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的价值追求。在勠力同心助脱贫的行动中,党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另一方面,坚持人民至上也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劈波利器。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新冠肺炎疫情给脱贫攻坚工作带来较大的冲击和影响。我们现在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脱贫攻坚,若想牢牢把握脱贫攻坚的主动权,完成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必然要扎实办好民生实事,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把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脱贫攻坚的破题工作中”。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郑敬斌在采访中告诉记者。

文章关键词:习近平 马克思主义政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代表团 依靠人民 奋斗目标 共同富裕 改革发展 人民利益 生命至上 责编:邵恰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联播+丨2020 习近平这样引领中国经济化危为机

    联播+12月7日,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29.04万亿元,进出口已连续6个月实现正增长。从战“疫”主战场武汉到三秦大地陕西,从国家粮食主产区之一松辽平原到澎湃着经济活力的长三角……习近平总书记今年的考察足迹中,留下许多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殷殷嘱托。

  • 河南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研究脱贫攻坚、双拥工作、知识产权保护等

    12月7日,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研究部署我省脱贫攻坚、双拥工作、知识产权保护等。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 关于革命文化,习近平总书记这么说

    革命文化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与改革中创造的,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小红船承载千钧,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跨世纪航程。

  • 【每日一习话】风高浪急之时 我们更要把准方向

    习近平:我们都在同一艘船上。在今年多场多边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密集阐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回应时代之问,给出中国方案。“我们都在同一艘船上”,风高浪急之时,人类唯有团结合作、同舟共济,才能应对全球性风险挑战,才能乘风破浪,行稳致远,驶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 天天学习丨一座有故事的院落 习近平曾这样保护

    天天学习福州繁华闹市中,静立着一座古朴的院落。这里是林觉民在《与妻书》中回忆到的“杨桥巷故居”,也是冰心在《我的故乡》中用细腻笔触描绘的令她魂牵梦绕的“父母之乡”。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