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是全面小康的应有之义。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成效。还强调,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作为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拥有多样的景观地貌、缤纷的民族风情,却曾因草山资源不堪重负、生态破坏严重,一度遭遇发展阵痛。近年来,该地区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突破口,实现了生活环境的绿色蝶变,绘就了全域旅游的大美蓝图,生态红利不仅换来了百姓金饭碗,也为当地百姓推开了“文明之窗”。
两会期间,来自甘南藏区的全国人大代表带来了多条建议,描绘经济转型升级的新愿景,力求促进生态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旧貌换新颜 甘南藏区重绘生态画卷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甘青川三省交界,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多样的景观地貌、缤纷的民族风情吸引着全国游客。但长期以来,部分藏族群众定居后的家庭卫生并没有摆脱“游牧生活”的影子。传统人畜混居的生产方式和乱堆乱放、乱倒乱扔的生活陋习,一度使这片大自然恩赐的美丽山水黯然失色。
草山资源不堪重负,生态破坏严重;旅游资源靓而不优,转型发展亟须突破瓶颈。如何破解生态和发展的两大难题?
“藏区要发展,贯彻执行总书记的生态文明思想是关键。”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甘南州委书记俞成辉告诉记者,做好生态保护需要生产转型,但藏区生产要转型,首先要有好生态。2015年5月开始,当地从“环境整治”入手,结合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实现“视线内无垃圾”,全面革新了甘南藏区的整体形象和气质内涵。
俞成辉介绍,甘南藏区把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纳入县区一把手考核内容及网格化管理体系,实行分片包干,打造“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区”。同时,每年选择60个适宜发展乡村旅游的村子作为旅游专业村,按照A级景区标准进行打造。干部身先示范,进村入户、分片包干,从锅台灶台、炕上炕下一直到户内户外制定了一套严格的标准。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这场“环境整治”中,家住甘南州碌曲县西仓镇贡去乎村的宫保扎西感触颇深。“这些年明显感到口袋里的钱多了,但老觉得生活质量没有多大变化。是因为生活方式没有变,生活环境没有变。自从实施了‘人畜分离’、厨卫改造工程,感觉生活一下子美好了。”宫保扎西说。
旅游奔小康 产业转型释放经济红利
生活方式的改变也在推动生产方式转型,甘南藏区群众由过去的脱贫靠放牧,变为现在的旅游奔小康。
宫保扎西2013年在村子附近的尕海湖边上开了家牧家乐。没想到的是,这个甘南草原最大的淡水湖并没有给他带来好生意。“满地都是牛羊猪的粪便,苍蝇乱飞。家里没有垃圾桶,到处都是泥坑和垃圾堆。”
现在的甘南草原,满山满谷的绿意和青草气息迎面扑来。环境美了,家里靓了,游客纷至沓来。如今甘南州将文化旅游业确定为首位产业,作为当地稳增长、调结构、扩内需的重要支撑,走出了一条具有甘南特色的全域旅游发展之路。
经济转型红利不断释放,更多老百姓端上了金饭碗。
有着“甘南第一村”之称的夏河县曲奥乡香告村通过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转变了放牧的单一生产方式,村级集体旅游发展得有声有色。村支书闹日加说,去年村里把紧挨村子的太阳山打造成环村景区,全村一下变成“网红村”,一年下来旅游收入不低于500万元。
坐拥绿水青山,不愁金山银山。2019年,甘南州荣获2019年亚洲旅游“红珊瑚”奖——十大最受欢迎文旅目的地。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44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4亿元,增长16%。
碌曲县尕海镇尕秀村是甘南州第一批创建的“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村”。2019年被评为“AAAA”级旅游景区。去年7月,村民贡保加在县里的帮助下开了牧家乐。“有时候一天就能赚2000多元。”贡保加说,以前养了200多头牦牛,现在缩减到只剩50多头,收入反而提高了。目前,尕秀村全村391户居民有80多户开了藏家乐、牧家乐,收入过10万元的牧户比比皆是。
迭部县位于甘南州南部,境内有着广袤的天然林区及腊子口战役旧址、俄界会议旧址等一串串红色足迹。近年来,迭部县实施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工程,走出了以“绿”带“红”,“红”“绿”齐步走的发展路子。
全国人大代表、甘南藏族自治州副州长、迭部县委书记仁青东珠告诉记者,迭部县将不断加快全域旅游和乡村旅游发展步伐,充分发挥其在助推脱贫攻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乡村振兴中的龙头引领作用,全方位促进农牧民群众脱贫致富。
推开“文明之窗” 生态之路越走越宽
生态兴则文明兴。“环境整治”带来的一系列变化引发革命性嬗变,这种嬗变正在转变成一种力量,不断激发藏区群众追求幸福生活的动力。
21岁的藏族小伙儿卓玛加是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尕秀村人,从小就梦想当一名歌手,那时这个村子只是一个杂乱的草原定居点,卓玛加过着居无定所的游牧生活。如今,全村依靠旅游收入踏上致富路。卓玛加加入村里的歌舞团,实现了当一名歌手的愿望,“我的梦想自由了。”
“由环境整治到环境革命,是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更是从习惯转变到认识转变、从物质文明到精神文明的延伸。”俞成辉说。
今年两会,来自甘南藏区的全国人大代表也带来了多条建议,为甘南州生态发展之路勾勒新愿景。
全国人大代表、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桑科乡曼玛村乡村医生旦正草对甘南生态非常关注。她说,有了好生态才能涵养好这方水土,保护好黄河上游的生态是甘南人民的责任和义务。
“目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正在这里得到生动实践。”旦正草说,2019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为国家战略,今年全国两会上,她将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在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实施生态修复型人工影响天气工程,通过推进实施这一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和建设工程,提升水源涵养能力。
“我这次带来了7个建议,其中有5个是关于甘南藏区生态建设的。”仁青东珠告诉记者。从建议支持甘南州建设“生态特区”到建议建立黄河上游甘南地区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从建议优化甘南境内自然保护区布局,到加大甘南黄河上游、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投入力度,一条条建议,彰显当地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的决心。
仁青东珠说,甘南州下一步将精准聚焦生态功能定位、自然资源禀赋、民族民俗文化,探索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和藏区特点的转型发展之路。坚持“抢占绿色崛起制高点打造环境革命升级版”政策定位,正确处理开发与治理、发展与保护、眼前与长远的关系,加快形成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绿色生产方式,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美丽良性互动。
让草原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甘南藏区以“环境革命”为牵引,不断开启产业转型升级的崭新征程,铺就底色更亮、成色更足的藏区全面小康路。
2016年8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意见》,在福建、江西、贵州三省首批开展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一次次探索、一次次实践、一次次创新,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率先构建生态文明制度框架,建立完善一批基础性制度,对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
2016年8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意见》,在福建、江西、贵州三省首批开展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一次次探索、一次次实践、一次次创新,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率先构建生态文明制度框架,建立完善一批基础性制度,对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
2016年8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意见》,在福建、江西、贵州三省首批开展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一次次探索、一次次实践、一次次创新,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率先构建生态文明制度框架,建立完善一批基础性制度,对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
长江经济带覆盖沿江11省市,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占据全国“半壁江山”。长江经济带沿线,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攻关等方面在全国的地位凸显,数字经济、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产业领跑全国。
新发展阶段催生新发展格局,“十四五”时期要与时俱进贯彻新发展理念,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党中央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高度进行谋划,提出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做到清水下山、净水入库,密云关闭矿山,转型发展绿色农业、乡村旅游、高端制造,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6%以上。
密云水库综合执法大队大队长 宇兴评:总书记给咱们回信,大家都非常振奋,我们要按照更高的标准,保护好首都的净水。北京密云区区长 龚宗元:密云区始终秉持总书记强调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让老百姓在保护生态环境中获得很好的回报,奋力打造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典范之区。
密云水库综合执法大队大队长 宇兴评:总书记给咱们回信,大家都非常振奋,我们要按照更高的标准,保护好首都的净水。北京密云区区长 龚宗元:密云区始终秉持总书记强调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让老百姓在保护生态环境中获得很好的回报,奋力打造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典范之区。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湖北是三峡工程坝区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所在地,也是维护长江生态系统整体性的关键省份,生态地位极其重要。三要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形成全社会共同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新局面。
“我们过去讲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实际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15年前,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浙江湖州市安吉县余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