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在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南陵村的一处麦田里,秦印红将收割的小麦装车。
眼下正值“中原粮仓”河南的麦收时节,麦田里随处可见“麦客”驾驶着联合收割机穿梭其中。来自河北省无极县的秦印红就是其中的一员。
51岁的秦印红干“麦客”这行已经20多年,每年麦收时节,他都会包车载着他的收割机追逐着成熟的麦浪往返于河南、河北两省。今年,秦印红的麦收迁徙从5月20日开始,“我们第一站是南阳,然后到平顶山,现在在周口,在这干完就到新乡,最后回河北,一趟下来差不多20多天。”秦印红说。
在麦收的20多天里,秦印红和同伴每天五点多起床,维护机械、收割作业,通常要干到晚上八九点,平均一天可以收打80多亩麦子。“出门在外,不干活就是在赔钱,我们也得抢时间。”大部分时间,秦印红和同伴以车为家,吃住都守在收割机旁,“刚干‘麦客’那会儿机器不行,又脏又热,现在开的都是带空调的联合收割机了,速度快还不受罪。”秦印红笑着说。
午饭时间,雇主送来了烧饼和简单的凉菜,秦印红和同伴蹲在地头匆匆吃完,躺在机械边短暂午休之后,又登上了收割机,继续着一天的忙碌。 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5月29日,在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南陵村的一处麦田里,秦印红为收割机安装除尘设备。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5月29日,在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南陵村的一处麦田里,秦印红驾驶联合收割机收割小麦。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5月29日,在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南陵村的一处麦田里,秦印红检查维护完机械后登上收割机擦拭汗水,准备开始收割作业。 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5月29日,在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南陵村的一处麦田里,秦印红驾驶联合收割机收割小麦(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5月29日,在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南陵村的一处麦田里,秦印红驾驶联合收割机收割小麦。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5月29日,在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南陵村的一处麦田里,秦印红将收割的小麦装车(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5月29日,在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南陵村的一处麦田里,秦印红躺在收割机旁短暂午休。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5月29日,在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南陵村的一处麦田里,秦印红蹲在地头吃午饭。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5月29日,在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南陵村的一处麦田里,秦印红登上收割机做检查维护。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5月29日,在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南陵村的一处麦田里,秦印红在收割作业前检修维护联合收割机。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5月29日,在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南陵村的一处麦田里,秦印红驾驶联合收割机收割小麦。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5月29日,在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南陵村的一处麦田里,秦印红驾驶联合收割机收割小麦。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5月29日,在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南陵村的一处麦田里,秦印红在维修联合收割机水箱。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5月29日,在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南陵村的一处麦田里,秦印红将收割的小麦装车。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5月29日,在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南陵村的一处麦田里,秦印红驾驶联合收割机收割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