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土房换楼房乐居又致富——河北坝上地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见闻

2020年06月01日10:39  来源:光明日报

5034

  “土房换楼房,冬天还不用自己烧煤了,能有这么好的生活,我打心眼里感到高兴”。4月30日,在河北省张北县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义合美新城,59岁的刘常福在自己两室一厅的新居里却坐不住,一会儿拖拖地,一会儿掸掸窗台。“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义合美新城的一幕只是河北省易地扶贫搬迁的一个缩影。近几年来,河北聚焦“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搬迁区域,瞄准任务目标,分类施策,强力推进,提前一年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任务。近日,记者来到河北坝上地区的丰宁满族自治县、张北县和康保县,走访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感受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搬得出:挪出穷窝窝,圆了安居梦

  从丰宁县城向南出发,十几分钟车程后便来到了丰宁经济开发区。开发区核心地段的山坡上,依山就势矗立着69栋崭新的居民楼。这里就是人才家园小区,也是丰宁28个易地扶贫集中安置小区中面积最大、人数最多的一处。从2018年年底开始,丰宁县20个乡镇、42个行政村的近8000名群众陆续搬进人才家园的新居。

  “过去在村里净是风沙,现在好了,住进楼房了,离城里又近”,63岁的孙德有把我们领进了他A1栋六楼的家。100平方米的三室一厅南北通透,屋内装修简洁大方,水电暖齐全。孙德有一家过去住在县城50公里外的小坝子乡富二营村,“原来在山里面,一有个头疼脑热的,去趟乡卫生院还得十几里地,路还不好走,到县里得花大半天的时间”,老伴杨凤兰说起过去的生活仍历历在目。2018年10月,孙德有一家四口搬进了人才家园。新家距县城仅10多公里,公交车开到了小区里;小区里有超市,生活用品一应俱全;楼下有300平方米、20张床位的卫生室,小病不用出社区。

  “以前那种墙不挡风、房不遮雨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心里美得很”,4月29日,在康保县易地扶贫安置区怡安社区,来自照阳河镇黑坝沟村的68岁老人申明星带我们坐上电梯,来到了五楼的家里。75平方米的房子里,冰箱、空调、液晶彩电、布艺沙发一应俱全。从申明家客厅向外望去,几百米外就是县城的医院和学校。客厅中央的储物柜上,一张斑驳的老照片将时光拉回两年前——低矮破旧的房屋千疮百孔,门上的塑料纸补了一层又一层,却依然难以抵御风沙和严寒。“这就是我们原来在村里住的地方。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春天刮出山药籽,秋天刮出犁底层。”老伴姚桂琴回忆说。

  康保县常务副县长韩启胜介绍,集中安置区占地面积543亩,共建设95栋小高层电梯楼,安置94个村7161户20110人,是河北省规模最大的集中安置区。

  稳得住:多项配套保证“快融入”

  搬出后,如何让搬迁群众稳得住?丰宁县在人才家园周边配套建设了商业综合体,依托县长途汽车站、公交枢纽站、开发区医院、第七小学、幼儿园等公共服务设施,为搬迁户就医、就学、出行、娱乐、购物带来极大便利,实现“舒心生活,舒适居住”。

  张北县在义合美新城成立社区党工委,积极推行网格化管理,建立完善信息台账,确保政策落实到位,遇事有人解决。此外,还加强安置区的水、电、路、讯等建设,配建学校、卫生室、警务室等,让搬迁群众的生活逐步城镇化。公会镇集中安置区还配套建设了养老社区,接纳当地60岁以上的在家老人,并解决贫困孤寡老人“老有所养”的问题。

  在康保县怡安社区,姚桂琴兴奋地指了指贴在门口墙上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脱贫明白画”,上面展示的“小红帽、白大褂、黄马甲”等正是康保县针对精准扶贫、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百米”推出的服务群众“三支队伍”。县乡村三级党员干部统一佩戴小红帽,在入户走访中积极帮助贫困户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难题。穿“白大褂”的家庭签约医生健康扶贫到户到人,他们把联系方式存入贫困户手机通讯录时,在自己名字前特地加一个“A”,将联系方式置顶,贫困户有了病痛,点开通讯录就能联系到签约医生,极大方便了老年群众及时就医。

  对于申明星和姚桂琴来说,每天穿上“黄马甲”来到社区工作是一件既热闹又幸福的事。“搬到怡安社区后,在政府的帮扶下,我们有了保洁岗位的务工收入,一个月光这一项我们老两口就能挣一千多块。”申明星说,在小区干保洁,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有收入。康保县因地制宜、因户制宜,科学设置了环境治理保洁员、道路安全维护员、安全员、宣传员等公益性岗位,变“输血”为“造血”,既解决了贫困群众的就业问题,又改善了社区环境卫生,加强了社区治理水平。

  能致富:家门口有活干,好日子有奔头

  “每天骑车只需10多分钟就能上班,我还和企业签订了长期劳动合同”。每天早晨,44岁的王宝东都会准时到丰宁经济开发区内的怀丰产业园上班。去年7月,王宝东一家从几十公里外的黄旗镇哈拉海湾村搬到了人才家园。在社区的引领推荐及后续培训下,王宝东和妻子都在开发区怀丰产业园找到了工作。一个做汽车横梁铆接,一个做园区保洁,夫妻俩一个月的总收入达到了6000多元。“家门口就有活干,孩子也能就近在七小读书,真有种做梦的感觉”,王宝东的喜悦心情溢于言表。

  “家门口就能上班,还能照顾家人,特别感谢政府的好政策。”在张北县公会镇集中安置区幸福港湾养老社区,80后女孩席卫琴高兴地说。席卫琴来自公会镇盘城房村。由于父亲病故,母亲温秀莲体弱,哥哥患病失去劳动能力,她十几年间一直在外打工,靠微薄的收入苦苦支撑着这个摇摇欲坠的家庭。如何能一边在千里之外为家里赚来“面包”,又能照料好亲人的衣食起居,成了她无法克服的难题。去年年底,席卫琴一家搬到了公会镇安置小区。公会镇根据席卫琴的实际情况,聘任她担任养老社区院长助理,负责日常管理工作,还安排温秀莲在社区洗衣房工作,解决了一家人的难题。

  “2019年年底,河北省30.2万名搬迁群众全部实现搬迁安置,提前一年完成安置任务,13.6万贫困人口全部落实后续帮扶举措,其中13.4万人实现稳定脱贫,脱贫率98.51%”,河北省发改委二级巡视员赵增宝介绍,下一步将高质量做好后续扶持工作,确保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圆满收官,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力量。

      (本报记者 陈元秋 耿建扩)

文章关键词:犁底层 致富 集中安置 易地扶贫 乐居 康保县 公会镇 黄马甲 白大褂 贫困户 责编:付琛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一位农业科学家的泥土情怀

    在广西宾阳县,韦本辉用刀耕火种、人工锄头、牲畜犁头、拖拉机犁耙、粉垄钻头等,做了“五千年农业模式”试验。2018年10月,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专家在江西测试,粉垄种植红薯平均比传统耕作增产超过100%。

  • “收到农民报喜电话最激动”(科技视点·把论文写在大地上②)

    原标题:“收到农民报喜电话最激动”(科技视点·把论文写在大地上②)  胡树文(右)在安徽砀山县大棚里和村民查看桃树生长情况。“我想象自己是一棵东北盐碱地里的水稻,琢磨怎么生长得更好”  胡树文团队做的最多的,是对东北盐碱地的改良。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