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那事、那河、那群人……读懂习近平宁夏之行念兹在兹的牵挂

2020年06月12日12:40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5034

  人民网北京6月11日电 (万鹏 任一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把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作为重中之重”,6月8日至10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来到吴忠、银川等地,深入农村、社区、防洪工程、农业产业园区等,就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民族团结进步进行调研。

  回顾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的考察足迹,始终离不开脱贫攻坚这件大事,此行宁夏,有何深意,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采访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督学、教授洪向华,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郑敬斌,吉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忠双,宁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党锐锋等多位专家进行解读。

  这一件事,始终关注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

  陕西、山西、宁夏……三个月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赴各地考察,从“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到“我最关心的是如何巩固脱贫、防止返贫,确保乡亲们持续增收致富”,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脱贫攻坚、全面小康,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须臾不忘。

  两会后首次考察,习近平总书记首站来到弘德村考察脱贫攻坚工作,在村扶贫车间院内,他听取了宁夏以及弘德村脱贫攻坚情况介绍,指出“兴办扶贫车间目的是扶贫,要坚持扶贫性质,向困难群众倾斜,多招收困难群众就业”。在吴忠市利通区金花园社区,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社区党群活动服务中心,了解社区党建工作、民族团结社区创建和为民服务工作情况,同社区志愿者代表亲切交谈,强调“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伟大民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

  洪向华表示,我们要建成的小康社会是全民族的小康社会,一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体现了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显著优势。少数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没有民族地区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所以,我们要把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聚焦短板,着力解决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针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必须加大力度、强化手段,集中力量攻坚克难,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帮助少数民族地区贫困群众增加收入和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只有这些短板问题解决好了,才能为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供坚实的保障。

  吴忠市利通区金花园社区,汉、回、满、蒙、藏等各族群众和睦相处,曾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党锐锋对记者说,宁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长期以来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民族关系十分融洽,金花园社区是宁夏民族团结进步的一个“缩影”,“金花园”里绽放出了宁夏各族人民团结进步之花。把民族团结进步融入到基层社区治理之中,以民族文化融合为桥梁,推进民族团结与社区工作相融合。各民族要团结携手,共同迈进全面小康,这既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也深刻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社区是各族群众共同的家园,将民族工作融入到和谐社区创建之中,在少数民族聚居地要努力把社区打造成为各族群众守望相助的大家庭,积极创造各族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社区环境,让各族群众在参与中交往、交流、交融,增强文化认同感、增强社区归属感,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李忠双谈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蓝图”需要依靠各族人民绘就、通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需要依靠各族人民铺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依靠各族人民成就。中华民族是“中华儿女”“炎黄子孙”的代名词,是民族精神、民族情感的凝聚和象征。建成覆盖领域全面、覆盖人口全面、覆盖区域全面的小康社会,56个民族一个也不能少、一个中华儿女也不能掉队。脱贫攻坚收官之战由于遭遇疫情影响,要取得全面的胜利面临的工作任务更艰巨、工作节奏更快、工作难度更大,必须团结全国各族人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各族人民的爱国热情、强国之志、报国行动融入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之中。

  “这一论述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不忘同步小康的总体目标、时刻关心关注各族人民的扶贫脱贫情况,力求在奔小康的路上,不丢下一个人、不落下任何民族的心愿”,郑敬斌谈到,当前,我国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任务已进入攻坚克难的重要阶段,需要以争分夺秒的态度、坚韧不拔的意志和精准发力的举措,凝聚全民族、全社会之力,啃下脱贫工作的硬骨头,以打好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彻底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

  这一条河,频频考察

  ——“把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作为重中之重”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一年内,习近平总书记四次考察黄河,高度重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2020年上半年,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已经走了黄河流域的3个省区,实地考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发展情况,就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建设提出要求。黄河,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的分量很重。

  ——在陕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黄河流域从过度干预、过度利用向自然修复、休养生息转变,改善流域生态环境质量。

  ——在山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好“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修复治理,扎实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

  ——在宁夏,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调研考察时指出,要加强黄河保护,坚决杜绝污染黄河行为,让母亲河永远健康。此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宁夏要有大局观念和责任担当,更加珍惜黄河,精心呵护黄河,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明确黄河保护红线底线,统筹推进堤防建设、河道整治、滩区治理、生态修复等重大工程,守好改善生态环境生命线。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置于中国发展的国家全局战略来考量。让祖国的大山大河、锦绣山川永葆生机活力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题中应有之义。

  一南一北,长江黄河。2020年既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同时又是“十四五”规划纲要的编制启动之年。洪向华认为,黄河流域,既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重要的经济地带,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区域,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强调,“编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这些工作部署充分表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并列为重大国家战略,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的国家战略,在新时代治国理政的战略格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党锐锋谈到,“重在保护,要在治理”,是习近平总书记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定下的重大原则。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生态保护”在“发展”之前,是根本前提,也是重要保障,要以更强的大局观念和更高的责任担当,坚决守好改善生态环境生命线。

  郑敬斌表示,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滔滔江水是中华儿女生生不息的血脉,将保护黄河摆在各项工作的重要位置,采取措施维持黄河健康生命、保障黄河长治久安,能够确保这条“母亲河”永远造福人民,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态环境需要。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是在释放各地要树立绿色环保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信号。中华民族从古至今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进入新时代,我们更要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深入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高度的责任感完成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任务。

  这一群人,深深牵挂

  ——“把保障农民利益放在第一位”

  有着“塞上江南”之称的宁夏平原土地肥沃、物产丰富,6月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银川市贺兰县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听取宁夏现代农业发展、农业合作社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运营模式等情况汇报,观看宁夏特色农产品展示,了解稻渔种养业融合发展的创新做法。他强调,“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和文化旅游业,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出农民主体地位,把保障农民利益放在第一位”“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农业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改善农村面貌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洪向华对记者说,鉴于农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重要地位,鉴于农民占中国人口比重中的大多数,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把保障农民利益放在第一位。要加快构建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的长效政策机制,集中力量完成打赢脱贫攻坚战和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两大重点任务,持续抓好农业稳产保供和农民增收。

  郑敬斌谈到,广大农民作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依靠力量之一,直接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的成功与否。坚持农民主体地位,保障农民利益,有利于促进农村发展、推进农业转型以及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成为破解“三农”问题的突破点,从根本上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切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顺应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时代诉求。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必须提高农民主体地位,发挥农民主体作用,高度重视广大农民群体的切身利益,促进实施各项惠农工程,让广大农民共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果。

  李忠双表示,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突出农民主体地位,切实保障农民利益,是中国共产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实践,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保障农民利益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下大力气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在坚持和巩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符合国情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保障农民利益要整合各方面力量,进一步加大对“三农”问题的研究力度,突出普惠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出台一批含金量高、操作性强的重大政策,通过深化改革和完善制度进一步盘活农村资源,激活农村经济发展动力,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实现农村发展、产业兴旺、农民增收。

文章关键词:习近平 发展 总书记 小康社会 共同体意识 乡村生态 和谐社区 宁夏平原 宁夏大学 黄河流域 责编:赵惠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联播+丨2020 习近平这样引领中国经济化危为机

    联播+12月7日,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29.04万亿元,进出口已连续6个月实现正增长。从战“疫”主战场武汉到三秦大地陕西,从国家粮食主产区之一松辽平原到澎湃着经济活力的长三角……习近平总书记今年的考察足迹中,留下许多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殷殷嘱托。

  • 河南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研究脱贫攻坚、双拥工作、知识产权保护等

    12月7日,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研究部署我省脱贫攻坚、双拥工作、知识产权保护等。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 关于革命文化,习近平总书记这么说

    革命文化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与改革中创造的,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小红船承载千钧,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跨世纪航程。

  • 【每日一习话】风高浪急之时 我们更要把准方向

    习近平:我们都在同一艘船上。在今年多场多边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密集阐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回应时代之问,给出中国方案。“我们都在同一艘船上”,风高浪急之时,人类唯有团结合作、同舟共济,才能应对全球性风险挑战,才能乘风破浪,行稳致远,驶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 天天学习丨一座有故事的院落 习近平曾这样保护

    天天学习福州繁华闹市中,静立着一座古朴的院落。这里是林觉民在《与妻书》中回忆到的“杨桥巷故居”,也是冰心在《我的故乡》中用细腻笔触描绘的令她魂牵梦绕的“父母之乡”。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