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西官房村“变形记”

2020年06月17日15:01  来源:新华网

5034

  新华社天津6月17日电(记者李亭)海河故道河畔,枣花飘香,柿子挂果,砖青色的村居掩映在树荫下,71岁的李凤会正在自己家门口乘凉。

  “以前家门口是臭水沟,一到夏天,不仅难闻,还苍蝇蚊子满天飞,出门‘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现在臭水沟没了,路也修好了。家门口这棵椿树,还有那棵枣树有好几十年了,我又新种了一些果树,整理了一片小花圃,不仅环境美,还特别凉快!”

  不仅臭水沟变身小花园,李凤会住了20多年的民房也大变样。屋内干净整洁,洗手间里抽水马桶、洗手池、燃气壁挂炉等一应俱全。“现在的日子以前可没法比。”李凤会说。

  李凤会眼里的这些变化还要从天津市2017年启动的新一轮结对帮扶困难村三年行动说起。2017年8月,李凤会所在的津南区双桥河镇西官房村被定为新一轮结对帮扶对象。

  双桥河镇党委书记陈子苓介绍,西官房村的卫生环境是几个村子里比较差的,帮扶小组首先从人居环境开始攻坚,镇村联动开展了“治脏、治乱、治差、治臭”行动。垃圾分类、道路硬化、自来水入户、煤改清洁能源、污水进管网……村庄环境焕然一新。

  为了保持治理成果,西官房村制定了《村规民约》,发动村民实施“门前三包”,开展“美丽庭院”大比拼,组建志愿服务队伍,党员、村民代表、志愿服务队伍成为践行《村规民约》、垃圾分类等工作的义务宣讲员,鼓励村民自发共建共治共享。

  “‘面子’有了,‘里子’也不能差,得想办法让村民们的腰包鼓起来。”陈子苓说。2019年,双桥河镇以西官房村为试点,探索“党组织+合作社+农户”产业发展模式,引入专业合作社作为产业孵化基地。开展500亩精品小站稻种植和稻蟹混养示范试点,变过去的单一水稻种植为稻蟹混养,亩收益跟过去比翻了一番。开展了30亩南美白对虾“一季两茬”标准化水产养殖,亩产值增加了7000元。

  “今年我们还计划引进‘秸秆-菌业’生态循环项目,探索‘统一菌棒、统一技术、统一收购’的模式,利用水稻秸秆种蘑菇,种完蘑菇后的秸秆还可以用作肥料,既能实现水稻秸秆的回收利用,也能带动周边农户就业增收。”陈子苓说。

文章关键词:官房村 变形记 李凤 村规民约 秸秆 双桥河镇 门前三包 垃圾分类 志愿服务 混养 责编:王江龙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双桥河清引蟹来

    三个污水处理站陆续建成、双桥河水质不断提升……随着绿色生态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西官房村走上了高质量发展的道路,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据天津市津南区委书记刘惠介绍,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仅津南区就植树造林3.12万亩,栽植乔灌木212万余株、地被花草和水生植物近65万平方米。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