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深刻领悟生态产品概念的理论意蕴

2020年06月24日17:50  来源:学习时报

5034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山”理论,反映了发展的价值取向从经济优先,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并重,再到生态价值优先、生态环境保护成为经济发展内在变量的变化轨迹。这为我们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提供了一个新的解读路径。因此,我们应当站在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发展的高度,深刻领悟其理论意蕴。

  首先,生态产品概念是反映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需求的战略性变化的重要概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其中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需要出现战略性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生态环境改善问题,逐步上升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更加重视的关键环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上升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矛盾的重要内容。生态文明建设本来就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之一,基于此,在人民群众关于生态环境的旺盛需求面前,生态文明建设自然也就面临新的压力和挑战。可以说,来自实践的变化要求观念的变化与更新,这在客观上就形成了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要树立新理念、提炼新概念、推动新实践。生态产品这一概念在实践层面直观地反映了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旺盛需求,在理论层面反映了生态需求和生态供给之间矛盾的战略性变化,充分印证了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的“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各种观念形态”。

  其次,生态产品概念为实现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协同并进搭建了理论桥梁。新中国成立后的七十年,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在取得国家与民族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实现经济高速增长,工业化、城市化水平快速提升,在数十年中几乎走完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数百年才走完的路程。但是,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发达国家几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恶化问题,在我国已经集中出现,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给人民生活和健康带来严重威胁,直接危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和全面小康的水平、效果。为此,要建设生态文明,就必须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就必须充分认识和理解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长期以来,我们对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存在一定程度的片面理解甚至错误理解,在实践中处于要么选择生态环境保护而放弃经济发展,要么选择经济发展而放弃生态环境保护的二元认知状态。这种对于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关系的二元认知状态,导致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与实践之间容易形成“两张皮”。一些地方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片面理解成单纯追求经济的高速增长甚至GDP的高速增长,自觉不自觉地把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对立冲突起来,没有把生态环境视为重要的财富和价值,没有把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反而把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作为经济发展的障碍。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生态产品概念的重要论述把生态环境、生态资源视为重要的财富和价值,拓展了我们对于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理解,拓展了我们对财富和社会生产以及经济发展的认识,在理论层面深刻体现了“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念的深层逻辑与内涵。可以说,生态产品概念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念的抽象表达,这一概念切中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关系的要害,为两者从对立走向统一搭建了理论桥梁,为我们打破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置于对立冲突境地的思想窠臼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武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再次,生态产品概念为我国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夯实了理论前提。生态环境恶化和人民群众生态环境需要增长意味着生态环境资源日益稀缺,供求矛盾突出。面对这一矛盾,保护生态环境能够解决生态环境不再继续遭到破坏的问题。但是,从供求平衡的角度看,仅仅保护现存的生态环境资源,并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态环境需求,我们必须探索能够扩大生态环境资源供给的增量路径。生态修复就是一条增量路径。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可以将已经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恢复起来,提高生态环境资源的存量和质量,从而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态环境需求。具体来说,就是根据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停止进而打破生态系统被破坏的链条,运用生物、生态、工程的技术和方法,使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潜力尽快成功地恢复到被破坏之前的水平。生态修复的对象是已经被破坏了的生态环境,其立意在于通过人的活动恢复生态系统合理的结构、高效的功能与和谐的内部关系,进而提高生态环境的总体水平。从生态产品生产的角度,生态修复就是通过工程措施恢复、提高生态产品生产能力、质量和规模的过程。相对于被动地保护生态环境,生态修复更为积极主动,应当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重要路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生态修复实践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针对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水体污染、森林草原退化等开展生态修复,大力推进天然林保护工程、人工林建设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退牧还草工程、荒漠化治理工程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生态产品这个理论概念,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实施生态修复工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助于形成实施生态修复工程的社会共识,为我国未来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夯实了理论前提。

  总之,生态产品概念具有丰富的理论意蕴,对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需要我们深刻领悟并研究发掘这个概念的理论价值,进而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

文章关键词:生态修复 生态文明 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系统的功能 理论前提 理论发展 生态价值 理论价值 意蕴 生态保护 责编:王江龙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种好“试验田” 结出“生态果”

    2016年8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意见》,在福建、江西、贵州三省首批开展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一次次探索、一次次实践、一次次创新,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率先构建生态文明制度框架,建立完善一批基础性制度,对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

  • 种好“试验田” 结出“生态果”

    2016年8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意见》,在福建、江西、贵州三省首批开展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一次次探索、一次次实践、一次次创新,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率先构建生态文明制度框架,建立完善一批基础性制度,对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

  • 种好“试验田” 结出“生态果”

    2016年8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意见》,在福建、江西、贵州三省首批开展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一次次探索、一次次实践、一次次创新,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率先构建生态文明制度框架,建立完善一批基础性制度,对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

  • 宜兴:生态宜 产业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

    近年来,江苏宜兴市始终坚持“生态宜居、生态惠民”,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走出一条生态宜居、产业兴盛的特色发展之路。2012年开始,丁蜀镇对莲花荡区域实施环境整治,拆除圈舍面积近3万平方米、退渔还河300亩,原本的千亩农田复垦后经过流转,打造成了生态农场。

  • 千岛之问——浙江千岛湖的生态和谐之道

    题:千岛之问——浙江千岛湖的生态和谐之道 杭州市生态环境局淳安分局副局长余永华说,近年来,淳安陆续淘汰化工、水泥、化肥、电镀等污染企业,整治关停采砂、网箱养殖等行业,以及高尔夫球场等违规项目。

  • 【共舞长江经济带·看高质量发展】反哺母亲河:从索取者到保护者 长江南通段生态修复之路

    据悉,五山及沿江地区共拆迁“散乱污”企业203家,清理整治“小杂船”162条(户),退出港口货运功能、腾出修复岸线5.5公里。”史洪伟说道,未来,希望后辈们能够继续完成守护母亲河的使命,鱼儿能够一直跃动于江面之上。

  • 因江而兴的“苏大强”,交出长江大保护靓丽答卷

    深秋时节,江苏南通长江边碧波荡漾,一幅原生态风貌的临江美景展露无遗。治理长江成为江苏发展重要契机:既重新调整升级了产业结构,又促进了一系列沿江生态带建设,推动了经济高质量发展。

  • 从“四乱”突出到生态修复 黄河渐成中原“绿飘带”

    新华社郑州10月31日电题:从“四乱”突出到生态修复 黄河渐成中原“绿飘带”基于黄河深厚的文化、生态禀赋,河南省委省政府围绕郑州、开封、洛阳“三座城、三百里、三千年”,提出打造世界级黄河文化旅游带。

  • 从“四乱”突出到生态修复 黄河渐成中原“绿飘带”

    新华社郑州10月31日电题:从“四乱”突出到生态修复 黄河渐成中原“绿飘带”基于黄河深厚的文化、生态禀赋,河南省委省政府围绕郑州、开封、洛阳“三座城、三百里、三千年”,提出打造世界级黄河文化旅游带。

  • 河南省生态保护修复有了路线图

    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要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系统性出发,统筹推进生态环境协同保护与修复。“三屏”是指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3大生态屏障,“四带”指黄河、淮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及干渠沿线、大运河及明清黄河故道4个生态保育带。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