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
伴着浓郁的棕香,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如期而至。端午节纪念屈原,是中国的文化传统和精神传承。而今年再提屈原,更是具有特殊意义。
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曾留下许多千古传诵的名篇,其中那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更是至情至切,在一咏一叹之中抒发了诗人对百姓生活艰难的哀伤与慨叹,表现了诗人心忧家国、情牵百姓的伟大情怀。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丰衣足食一直是中华儿女心底最朴素的愿望。就在今年,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得到历史性解决。这一壮举无疑“对中国和世界都具有重大意义”。
郑重承诺
“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这一郑重承诺,为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凝心聚力。
脱贫攻坚的标准,就是稳定实现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本来就有许多硬骨头要啃,疫情又增加了难度,必须尽早再动员、再部署。”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不能虚假脱贫、降低标准、影响成色。
△2020年6月8日,习近平来到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镇弘德村,同回族村民刘克瑞一家亲切交流。
6月8日,总书记赴宁夏考察,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他第二次踏上这片土地。上一次到宁夏,他说:“全国还有5000万贫困人口,到2020年一定要实现全部脱贫目标。这是我当前最关心的事情。”
如今,最关心的事情到了最关键的时刻,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督战。他为企业参与兴办扶贫车间点赞,为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指明方向……
虽然疫情为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很多不确定性,但总书记心中始终挂念着脱贫攻坚这件大事。
正如他自己所说:“扶贫始终是我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我花的精力最多。”过去7年多,这位大国领袖访贫问苦的身影出现在山路崎岖的四川大凉山、天寒地冻的太行山深处、黄沙漫天的甘肃布楞沟村……
“一些贫困群众一年也吃不上几次肉,不少孩子没有上学或中途辍学,很多人生病基本靠扛……”习近平直言看了心里很沉重。
几年来,他坚持走遍中国所有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因为“只有看到中国贫困的真实状况,我们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
制胜密码
2013年11月3日,中国扶贫史上熠熠生辉的一个日子。
这一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蜷缩在大山之中的湖南十八洞村,并在这里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理念,作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
“他希望大家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不要喊大口号,也不要定那些好高骛远的目标。”十八洞村村民回忆。
从“大水漫灌”式扶贫改为精准扶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扶贫方略的重大调整。很快,一项史无前例的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工作在全国展开,我国贫困数据第一次实现了到村到户到人。
今年春夏之交,一张“五级书记”同框的照片刷屏网络。
△2020年4月21日,习近平来到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老县镇,在茶园考察脱贫攻坚情况。
照片定格下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平利县一家茶园考察时,面带微笑向茶农们迎面走来的一个瞬间。在他身后,是陕西省委书记、安康市委书记、平利县委书记、蒋家坪村党支部书记。
习近平带领大家,层层压实责任,兑现对人民的郑重承诺。
7年多来,280万扶贫干部奔赴战场。贵州大山里的老支书黄大发用实际行动兑现“水过不去,拿命来铺”的誓言,带领群众抹去了祖祖辈辈“过年才有米汤喝”的饥饿记忆;壮族姑娘黄文秀从贫困山区走出来,又回到家乡从事扶贫工作,她在驻村笔记里写道:“每天都很辛苦,但心里很快乐”……
“脱贫致富不仅仅是贫困地区的事,也是全社会的事。”在习近平的推动下,全社会参与扶贫的氛围越来越浓厚。
窥斑见豹。一系列数据很能说明问题:从2012年年底的9899万人到2019年年底的551万人,中国贫困人口7年间减少了9000多万,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规模。这是14亿中国人民用7年多时间书写的历史答卷。
“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之一”“全世界都应该给中国点赞”……中国摆脱贫困的巨大成就,国际社会也为之赞叹。
历史跨越
“这几年,我再去一些贫困村,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道路平坦通畅,新房子一片连着一片,贫困群众吃穿不成问题。”看到贫困群众的生活一天天变好,习近平非常高兴。
十八洞村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随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的实施,这个曾经人均年纯收入仅1668元的贫困村,一跃成为人均收入超万元的小康村。从前不通自来水、用电不稳定,如今已是水电全通;往日“有女莫嫁十八洞”的无奈也渐渐消失……
△十八洞村村民龙先兰学习养蜂技术,因地制宜发展养蜂产业,逐渐成为养蜂大户,还收获了甜蜜的爱情。
中国大地上,成千上万个“十八洞村”的命运开始得到根本性转变,一批又一批农民主动在退出建档立卡贫困户登记申请书上签字,向昔日的贫困挥手告别。
昆仑山脚下,新疆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拔地而起,“从山上搬下来,住上新房子,有了新工作”的群众感慨:搬进安置区,居所海拔降了,生活水平高了,日子越过越好了。
在凉山彝区,“精准脱贫瓦吉瓦,习总书记卡莎莎!”这句彝语在干部群众当中口口相传,成了新的“流行语”,意思是“精准脱贫好得很,感恩习总书记!”
△上图为宁夏永宁县闽宁镇建设初期的乡镇雏形;下图为2016年7月22日拍摄的闽宁镇原隆移民村。
在宁夏,取“福建宁夏合作”之义的闽宁镇,让“苦瘠甲于天下”成为历史,也树立起东西部结对牵手、协作扶贫的典范。
…………
一切改变,归功于全党全国“围绕着人民群众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来实践”的决心和努力。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2019年全国两会,村支书李连成把农民的八个梦想带到了习近平总书记面前。他一条条地讲:“第八,环境梦。想改变村里脏乱差的面貌,实现天蓝地绿水美……”总书记面带微笑地看着他,认真聆听。
“你今天讲的这些恰恰是广大农民同志下一步新的发展要求,对幸福生活的新追求。”总书记说,“我们的实践过程,是一步一个脚印、一棒接着一棒往前走。既要看到我们取得的辉煌成就,更要看到前面的路还很长,我们要继续努力地走下去!”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几千年前古人对小康生活的美好憧憬,如今终将成为现实。屈原2300多年前的那声慨叹,终于在新时代有了美好回音。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联播+12月7日,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29.04万亿元,进出口已连续6个月实现正增长。从战“疫”主战场武汉到三秦大地陕西,从国家粮食主产区之一松辽平原到澎湃着经济活力的长三角……习近平总书记今年的考察足迹中,留下许多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殷殷嘱托。
12月7日,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研究部署我省脱贫攻坚、双拥工作、知识产权保护等。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革命文化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与改革中创造的,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小红船承载千钧,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跨世纪航程。
习近平:我们都在同一艘船上。在今年多场多边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密集阐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回应时代之问,给出中国方案。“我们都在同一艘船上”,风高浪急之时,人类唯有团结合作、同舟共济,才能应对全球性风险挑战,才能乘风破浪,行稳致远,驶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天天学习福州繁华闹市中,静立着一座古朴的院落。这里是林觉民在《与妻书》中回忆到的“杨桥巷故居”,也是冰心在《我的故乡》中用细腻笔触描绘的令她魂牵梦绕的“父母之乡”。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以“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大力弘扬宪法精神”为主题的第三个全国“宪法宣传周”在各地同步展开。建立宪法宣誓制度,设立国家宪法日;国歌法、国旗法、国徽法等,以国家立法形式,落实了宪法规定的关于国家象征和标志的重要制度;
“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新时代全民普法的头等大事。”唐一军表示,目前正值“七五”普法收官、“八五”普法规划谋划之际,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将把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贯彻与普法紧密结合起来,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人心。
重逾千钧
全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12月3日至4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亲切接见全体会议代表,代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对全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大家致以诚挚的问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