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专题决战决胜脱贫攻坚2020>
中新社新疆和田6月25日电 题:探访“中国最后沙漠村落”搬迁点:隐居民众摆脱贫困拥抱现代生活
作者 胡嘉琛
从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驱车向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行驶约130公里,可以看到用红柳、芦苇和淤泥搭的“芭子房”零散坐落,这便是“旧达里雅布依”。2017年起,世居于此的“中国最后沙漠村落”分批通过异地扶贫搬迁,告别隐居,在“新达里雅布依”过上了现代生活。
达里雅布依乡于1989年设立,全乡仅一个行政村达里雅布依村;当地民众因世代沿新疆和田地区克里雅河而居,被称为克里雅人。无通讯信号、无常明电、饮河水……克里雅人以放牧和简单农业种植维持生计。随着脱贫攻坚深入,于田县于2017年建起了一个基础设施齐全、能满足民众生活需求的“新达里雅布依”。
记者在达里雅布依易地扶贫搬迁点看到,一排排居民房墙体洁净,屋前小院内,水流正通过滴灌管线滋润着花草。在乔力帕汗·买提肉孜家中,家具、家电一应俱全。乔力帕汗告诉记者,自2019年搬迁至此,生活发生了不少变化,最重要的是解决了两件事——住得安全、吃得舒心。
“芭子房”虽能遮阳,但“遇雨就漏”并不安全。“住的条件不好,更别说家具了。”在乔力帕汗展示的旧照片中,她与丈夫席地而坐,面前的沙地中架有柴堆。“这就是做饭的地方,添柴架锅,一顿饭要做一两个小时才能吃上。现在用燃气方便得很。”乔力帕汗说,在“旧居”中的难事——洗澡,也随着用上电热水器迎刃而解。
对于村民艾加汗·买提于素甫来说,搬迁后的幸福指数明显提升。“以前想去县城,要花100元(人民币,下同)坐车,走土路;现在是花20元走柏油路。”随着距离缩短,亲情也得以拉近。“因为路不方便,我从于田县嫁到村里后的10年间,母亲只去探望过我1次。搬来不到半年时间,妈妈已经来和我团聚了2次。”
达里雅布依村驻村第一书记刘刚告诉记者,搬迁点不仅实现了“五通”(通水、通电、通路、通广播电视、通宽带或通讯),还建有幼儿园、卫生院、便民服务中心等。“于田县属于国家级深度贫困县,达里雅布依则是该县161个贫困村之一。搬得出是第一步,还需要解决增收致富。”
刘刚称,距县城更近后,不少有劳动能力的青壮年选择进城务工。而村里相继成立的肉苁蓉合作社、养殖合作社,则为村民拓宽了增收渠道。“去年,共向贫困户免费发放300余公斤肉苁蓉种子,经种植后由企业统一收购。肉苁蓉价格波动不大,且适合在此种植,能为村民带来相对稳定的收入。”
艾加汗便是其中一员。“我免费领到了肉苁蓉种子,1公斤肉苁蓉种子可产出500公斤肉苁蓉,每公斤肉苁蓉可以赚6.6元,我通过肉苁蓉赚了3万多元。”据悉,该村今年种植了梭梭,除防风固沙作用外,梭梭次年即可嫁接肉苁蓉,达到扩产效果。
依托政府免费发放“扶贫羊”,该村养殖合作社羊规模发展到逾2.7万只,预计为贫困户户均增收4000元。刘刚称,村里还成立了旅游合作社,下一步,将以“旧达里雅布依”为依托,积极发展第三产业。2017年和2019年,达里雅布依共搬迁建档立卡贫困户216户839人,截至目前,仅剩13户35人未脱贫。(完)
责任编辑:白嘉懿
阿拉善盟科技局局长王柱芳说,种植梭梭等固沙灌木后,再嫁接肉苁蓉和锁阳,既能“添绿”又可“添金”,地上获得生态效益,地下实现经济效益。目前,全盟梭梭种植面积达577万亩,嫁接肉苁蓉70.85万亩,年采集肉苁蓉1300吨左右;白刺种植面积305万亩,嫁接锁阳23.5万亩,年产干锁阳2000吨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