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多地纷纷出台措施鼓励消费,包括发放消费券、推行2.5天休息日、领导带头下馆子等,起到了一定效果,也引起一些争议。硬核举措如何叫好又叫座?
“消费券”可以说是疫情特殊环境下刺激消费的有效方式,在短时间内能够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更是惠民利民的好声音。然而,针对“消费券”的发放出现了很多新问题。比如,一些地方“消费券”成了“闲置券”“浪费券”。有问题就需要解决,问题也反映了民意。要让政策手段发挥出更积极作用,尤其需要在精准和落实上多下“绣花功夫”。
政策手段要更精准。“消费券”是刺激消费的政策手段,其初衷是为了让更多人参与消费,推动经济发展。然不经调研就发放消费券,很容易造成大量“闲置券”“浪费券”。比如,涉及书店、药店、乡村旅游等消费,不一定是规定时间内民众的必需品。显然,政策手段也要精准才能有效,既需要针对当地实际情况出发,也需要做好调研,根据市场需求出发,让好政策发挥出积极效果。
政策手段应重鼓励。为了刺激消费,各个地方可以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鼓励干部带头逛街、下馆子等,发挥好“带头人”作用。近期,湖南某市财政局和总工会联合发文从干部职工工资中扣取促进消费款,引发网络热议。还有地方政府发文要求“单位食堂暂时关闭,干部职工不得将外卖带到机关就餐”。事实上,政策手段多一些温情,少一些粗暴,好政策将传递出更多好声音。
政策手段要求落实。政策手段只有落实好,才能发挥出刺激消费的作用。一些地方以延长休假时间的方式,让更多人腾出时间去消费。不少城市开始试行“2.5天休息日”,但能否刺激消费尚有疑问。“能不能先把双休落实了?”有网友在相关帖子下留言吐槽。“2.5天休息日”显然非常受大家关注,但是这样的好政策要落到实处,才有可能成为刺激消费的推手。
刺激消费不是简单地发放“消费券”,要让政策手段发挥预期效果,就需要深入到大街小巷去调研,要看到消费者的“购买力”、商家应对风险的承载力,让硬核政策更有针对性,更符合市场规律,让各项推动消费的政策落到实处。(辜飞)
3月24日,河南省商务厅举办“春满中原”促消费惠民利民百日行动启动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