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六稳六保”看河南|“蒜乡”产业行稳致远

2020年07月01日17:28  来源:人民网-河南频道

5034

  井然有序的大蒜交易市场 司利强 摄

  人民网开封6月30日电(姜果)29日,骄阳似火,在“中国大蒜之乡”河南杞县,沉寂了多日的晟大农贸大蒜交易市场恢复了活力,一车车大蒜从这里发往全国各地。近一周来,全县大蒜日交易量在3万吨以上,成交额在700万元以上,仅晟大农贸这一个市场日成交量就达1.6万吨,成交额400多万元。

  杞县大蒜协会会长陈新奇兴奋不已:“这是杞县县委县政府,想方设法输通大蒜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以‘六保’作为实施‘六稳’的着力点,多策并举破解大蒜销售难题,保大蒜经济稳中求进、行稳致远的结果。”

  杞县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种植大蒜,经过30多年的发展,杞县成为“全国大蒜第一县”,大蒜也成为了杞县的一张名片。2019年到2020年,杞县大蒜种植面积70万亩,总产量达96万吨。今年大蒜喜获丰收,但是受疫情影响,致使2019年库存大蒜滞销,同时又冲击了2020年新蒜上市价格,加上今年全国大蒜面积较去年相比增加了10% ,进入了所谓的“蒜周期”,价格较往年偏低,销路不畅。

  上直播 进商超 保销售 蒜农端稳自己的饭碗

  “我这6万多斤都是优质绿色大蒜,但价格低,卖不出去,心里急得慌。自从俺县李胜伟副县长走进电商平台直播间,利用直播平台向万千网友们推销、介绍杞县大蒜,提高了杞县大蒜知名度,我们合作的订单开始骤增。”47岁的李国胜是河南省杞县众鑫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的成员,他的焦虑也是这个合作社532户蒜农共同的心理写照。

  今年,全社4500亩蒜田共收获大蒜7000多吨,产量虽说增加了,受市场行情影响价格低迷。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合作社社员们并没有放弃希望,他们西进成都,南下昆明,充分发挥合作社体量大、货源稳定的优势,积极对外开拓市场,如今已与两家大型连锁超市开展了合作。由此,农户手中的大蒜经过统一的剥皮、削胡、剪茎等工序的初加工,通过超市每天可以销售30多吨,占总销量的58%左右,李国胜的焦虑也化解了。

  目前,杞县2000多家农业合作社多方谋划、主动出击,除对接商超外,还通过大蒜切片、深加工、冷库存储等多种方式化解价低售难,确保社员收益。

  如今,一个小型支架,一部手机,便能成为一名主播。在互联网发展的趋势下,新一代年轻蒜农充分利用相关技术,通过直播带货等方式销售大蒜。杞县高阳镇金村的张申鹏就是其中的代表,张申鹏和他的父亲两代人相继涉足大蒜行业30余年,如今33岁的张申鹏继承父业拥有10000吨的仓储能力,年收购销售大蒜10万吨以上。

  今年,张申鹏除了要销售自己流转的300亩土地收获的700多吨大蒜外,每天还要收购50吨鲜蒜投放市场。如何将自产、收购的大蒜卖得出,卖得好,成了张申鹏不得不面对的难题。80后的他,将目光瞄准互联网,在郑州组建了20多人的专业电商团队,负责推广销售。如今,张申鹏的电商平台每天能接8000多单,可销售30多吨大蒜,电商销量占比从去年的10%提高到了30%。

  张申鹏说:“刚才俺村的贫困户吴钢枪委托我在网络平台上帮他销售家里种植的10亩大蒜。在我这边卖,有两点好处。第一,他们的销售价格每斤比市场上高出两毛钱,一亩地就能多卖400多元;第二,他们只需要把车开进来卸车、归仓、码垛,剩下的就不用管了,因为我这边有人专门负责销售服务,很便捷。”两个月的时间,通过这种模式,张申鹏帮助本镇的160多户贫困群众卖出了2000多吨大蒜,较市场价增收80万元,既巩固了140户脱贫户的脱贫成果,又保证了20多户贫困群众的稳定脱贫。

  “如今,杞县县委县政府积极打造‘互联网+大蒜’的现代商贸模式,积极发展电子商务交易,不断扩大线上销售规模,全县大小600多家电商企业每天销售量达到10万余单,70多万斤,年销售量20多万吨。”杞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张利民说,由此可见,保住销售,便能保市场主体、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任务。

文章关键词:蒜乡 刘文森 河南杞县 产业项目 错峰 市场人气 大蒜种植 鲜蒜 种蒜 专业合作社 责编:赵惠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