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从援非到援鄂,他用仁心仁术谱写青春赞歌

2020年07月02日16:27  来源:日报头条

5034

  国难知安危,驰战方无悔

  2020年春节前,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拉开了全国人民的战疫号角,接河南省、郑州市卫健委指令,由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紧急组织49名院前急救工作者参加河南省援鄂医疗急救转运队,驰援武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战。作为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医学教研室主任、医技第五党支部书记的葛波涌,于2月4日夜晚接到领导电话通知时没有任何的顾虑和犹豫,作为一名二十多年党龄的他第一时间向院党委提出申请。从晚上接到通知报名,到次晨出发,仅几个小时,他身着一身橄榄绿,一包简单的行李,便作为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领队带领三位队友开着救护车随着河南第四批援鄂医疗救援队一起启程---

  葛波涌深知,这次的援鄂,与六年前他去支援非洲完全不同,援非面临的是人与艰苦环境的挑战,而这次,他将面临的是人与病毒之战,更是生与死的考验,这也是他从医以来从未经历过的战斗,是一场看不见敌人的战斗。这次的任务更加严峻,环境更加危险,但无论作为党员,还是作为医者,他都义无反顾。在出发前的誓师会上,葛波涌作为党员代表发言,对着党旗,举手表达了这次援鄂战疫的信心和决心。

  这次连夜集结的人员和车队包括来自郑州的49名120急救工作者、13辆急救车,与河南省其他地市的人员和车队共计81名队员组成河南省第四批援鄂队伍,也是全国唯一一支援鄂医疗急救转运队。七个多小时的连续跋涉,到达武汉后,这81名急救经验丰富的队员再次全员接受了专业能力突击考核和二次培训,就连穿脱隔离衣和穿脱防护服这看似简单的动作,也重复再重复,力求没有一丝失误。

  2月6日,整个武汉被笼罩在细雨中,气温骤降,河南援鄂医疗急救转运队也正式开启“战斗”模式。这一开始,便是40余天---  

  “我是党员,我先上!”

  2月8日元宵节这天,河南省援鄂急救转运队成立临时党支部,葛波涌等八名同志为河南省援鄂急救转运队临时党支部委员,面向党旗,他庄严举起右手,重温入党誓词。他与其他党员一起在援鄂战线上,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我是党员,我先上”的话语时时在自己耳边回响……

  新冠病人的转运任务,从一天几十次到一天二百余次,工作模式从白天工作模式,转为日夜奋战模式,最早也到晚上11点结束,最晚到次日凌晨三点半才能脱下防护服。深入转诊的地点,从社区到医院,再从医院到火神山、雷神山,转运人群从社区居民,到监狱服刑人员,精神病院患者,再到敬老院的老人,及大型医院里的病人。他接转过的病人年龄最大的95岁。病情最重的身上带着几台抢救仪器,在他的细心监护下,都平安转入指定救治医院。

  印象最深的是援鄂第20天,去敬老院转运病人,多次折返转诊,其中有一趟车接的是三位八十多岁的老人家,万一有一点儿闪失,就会出大问题的。因老人家行动不便,下肢浮肿的厉害,葛波涌和郝威峰、翟东来三个队员帮助清理了老人家身上粘的便溺物及呕吐物,因呼吸费力,老人家不能平躺,他们费力将一位位老爷爷和老奶奶架到车上。路上,一位老爷爷还是出现了呕吐、呼吸困难加重的情况。放慢车速、对症治疗、清理污物、安抚患者……治疗舱里的他们也是忙的一身汗,真的是担心路上出现意外啊,一个有问题,恐怕其他的老人家也会因应激出现连锁反应,更会让他们措手不及的。虽然在郑州经常遇到在救护车上抢救病人,但不会出现一车三个耄耋老人的情况啊!作为医生,他感觉今天的任务之艰巨,无论如何,特殊情况下只有特殊对待,只有沉着应对。好在吸氧及用药后老人家病情稳定了下来,另外两位老人家也放松了下来……送达医院交接,下车才突然感觉身体打冷颤,才意识到刚才在车上出了一身汗。负责交接的也是来支援武汉的部队上的医务人员,互道加油、保重,顺利交接后,看着老人们进入病房才他长长地出了口气……

  这一天葛波涌感到很累,累到不想吃饭,到武汉20天了,一直是盒饭,加上过于疲劳,回到驻地,消毒,洗漱完毕,已经是夜间十一点了,打开盒饭,吃不下去,但为了保持体力,勉强塞了几口,就躺下了,临睡前葛波涌的耳边一直回荡着老人的话:“你们来了就好了,你们是河南来的?好啊,都是来支援我们的,还是共产党好啊!真没有想到急救车这么快就到了!”

  岁寒知松柏 患难见真情

  援鄂第23天,葛波涌和队员们吃上了河南爱心企业捐赠的烩面、胡辣汤、蔬菜等,这些日思夜想的河南饭菜,让家的味道油然而生,几个硬汉子,第一次湿了眼角-----

  下楼给救护车上贴队标和条幅,忽然听见有人喊“武汉加油!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加油!”寻声望去,看到对面的医院病房楼上,有人冲挥手致意,并对着他们喊话。葛波涌和队员们也冲上面的人挥手,一起喊着“一起加油!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记得在武汉转运工作的第24天,还遇到一位河南新乡的大姐,看到我们贴有“郑州急救”标识的救护车,还有车身上的“郑大二附院”红色条幅,大姐的话匣子打开了,“河南新乡出生、长大、参军,随军到信阳,转业工作到武汉,儿子在从军,新疆空军,更为骄傲的是这次新疆支援武汉的医务人员是由她家儿子部队空运来的……”那一路的自豪,不仅仅是为了她自己和儿子,更是连河南人也一股脑儿都夸了!她说她是真真切切体会到了什么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同车的其他几位武汉当地患者也是纷纷伸出拇指点赞,分享他们自己和家人的感受,感谢河南的兄弟们,特别是医务人员、急诊急救人的辛苦付出,说到动情处,也是语声哽咽,低声啜泣……葛波涌深切体会到他们由无助、悲观、失望,到有信心、有希望,感觉是一个生命的轮回。

  还有那天在武汉接诊一位河南新乡的女“新冠肺炎”患者看到救护车和医护人员后,激动的大声叫着:

  “你们是郑州来的?”

  “就是经八路上的那个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

  看到防护服外面写的医院名字,看到我们“郑州急救”字样的救护车,看到葛波涌点头确认,患者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她不停在夸郑州的人,郑州的大夫。说到激动时还拿出了手机,从手机里放出了舒缓、轻快、熟悉的音乐旋律!是红歌,“我和我的祖国”……

  以后的这些天,一天转诊百余人,大家似乎都忙习惯了,最多的一次,一天转运了192名病人。葛波涌和队员们真的是恨不能有三头六臂、耳听八方、眼观六路,恨自己不是超人。每一个病人,都要严格防护,万分细心,不敢有一丝马虎。一个人的不慎,将会导致整个队伍的沦陷。这一点,他和队员们深深懂得。

  问起葛波涌心情最低落的一天,他说还要属他援鄂第28天,又一次听到同行的离去,河南宝丰县一位36岁的医生,因连续奋战在疫情一线去世了,他的心里极其难受。他把“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的诗句送给牺牲在此次疫情阻击战中的各行各业的英雄们。更希望“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我一生为子尽孝,为父尽责,为夫爱妻,为人尽诚!永别了!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 这是常凯先生的遗言 锥心泣血。 “你在身边,我就无所畏惧。灾难让人猝不及防,但爱从未缺席。不管是天然的亲情、浓郁的爱情、温暖的友情,还是陌生人之间的互信互助,爱都是最亮眼的底色,它发轫于血脉,直抵于心巅,永不消散。”这是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也是我们每个医者的对于患者的肺腑之语。

  “把知道的真相告诉大家,是一种正义;把明白的常识告诉大家,是一种责任;把目睹的罪恶告诉大家,是一种良知;把了解的事实告诉大家,是一种道德;把听到的谎言告诉大家,是一种博爱 ; 把亲历的苦难告诉大家,是一种告诫 ; 把面临的风险和不幸告诉大家,是一种善念……” "只有对国家民族满怀深沉挚爱的人,才会批评社会的阴暗面;只有怀揣光明的人,才会去发现和揭露生活中的龌龊;因为他们知道,这是一种责任,一种现代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这是一家法治日报上的话,振聋发聩、醍醐灌顶,值得人去深思。葛波涌把它记在自己的日记本上。

  疫情不散,我们不归 !

  2020年3月10日,是葛波涌和队友们在武汉援鄂工作第35天,这个看似普通的日子,将被永远铭记!武汉市所有方舱医院,休舱!各地援鄂医疗人员,已经休息,但葛波涌所在的医疗转运队,仍然在紧张的工作中。这天葛波涌在转运患者的时候,被一位大姐认出来。大姐原来入院是他接转的,已经出院了,又复阳了!这次还需要转运至定点医院,又碰巧遇见葛波涌去接她,大姐说:“葛大夫,太谢谢你们了!我还以为你们回河南了呢!”“疫情不散,我们不回!”葛波涌坚定的告诉大姐。

  在武汉,每一次的接诊转诊任务都是一次极其严峻的考验和对身体体能的极限挑战,葛波涌和队友们已经记不清穿、脱过多少次防护服和尿不湿了。记得在转诊工作的第38天,这天的任务非常艰巨,把两家医院的患者分别转运至泰康同济医院和火神山医院。葛波涌习惯性的穿上纸尿裤,同时也叮嘱队友们穿好。连续作战,衣服湿透了,护目镜模糊了,但是他作为队伍的负责人仍然不能掉以轻心,每一趟、每一次都会认真核查。其中一位队友在多次执行任务时防护服背后破了个洞,细心的葛波涌及时发现,安全起见,立刻让他终止任务,并叮嘱队友立刻返回中心洗消,队友自责中有几分的不舍,但是,安全防护责任更大,队友还是听从了他的安排。这天,葛波涌与队员们数次的往返,直到晚上20:35完成了155人的转运任务!队友们防护服里面的衣服彻底湿透,大家还互相自嘲:“尿裤了吧!”

  援鄂第40天时 ,武汉新增数据“0” 估计许多人感动哭了,第一次感觉到“0”这个数字是如此的美好!期待着现存疑似归零,现存确诊和重症数据逐渐早日归零。葛波涌说,父母在老家也是每天关注着新闻里的数字,在关心着、盼望着、祈祷着孩子能平安回家。他和队友们都能体会到父母悬着的一颗心。每当写到母亲,他的笔便跪着爬行。忠孝不能两全,国家有难,医务人员有责,相信父母和亲人们能理解和支持。

  葛波涌家里有两个正在读书的儿子,正是课业繁重需要家长陪伴的时期,妻子是自己的大学同学,也是一个医院的同事,同是大夫,她最能理解丈夫的心情,她叮嘱丈夫,家里老人孩子,她会照护好,在武汉要时刻做好防护,一定平安归来。

  在武汉转运的病人中,最重最冒险的一次是援鄂第43天,葛波涌带领队员从医院里接转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到火神山医院治疗。老人已经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呼吸机应用,昏迷状态,身上插着多处管路。葛波涌带领队员们现场为老人做好各项评估,吸痰,然后从病床上小心翼翼将老爷子抬至担架车上,整理好各种管路,从18楼病房转移至一楼等待的救护车上。由于搬动,老爷子血氧饱和度、心率等生命体征快速下降,最低时血氧饱和度只有70%,随时要出问题,葛波涌和队员们再一次给予吸痰、调整呼吸机模式和参数、调整用药、向中心指挥部领导汇报后重新送回病房。经过对症用药,调整呼吸机并吸痰后,监护仪显示器上的数据逐渐好转,血氧饱和度70、80、85%,一个一个慢慢变化的数字,上下波动着---

  葛波涌是这个队的负责人,转与不转,他要及时做出决定。转就承担责任与风险,不转,但老人需要去定点医院进一步救治。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救护车内寂静无比,隔离衣内汗湿透了衣服。再次检查车上的急救药品、物品、氧气足够,心中有数,为了老爷子更好地接受集中救治的需要,葛波涌决定继续转送,叮嘱郝威峰师傅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加快速度。一路上,更换液体、调整用药、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吸痰,25分钟,顺利将老爷子转运至火神山医院。安全返回中心消杀已经是下午两点。已经饿过劲了,啥饭也吃不下,这天气温高,出汗多,防护口罩勒的紧,加上护目镜上的雾,头昏沉的厉害------再一次挑战了四十多天来转运重症的极限,九零后的韩文杰说:“主任,今天真的是好累,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感觉,累到吃不下饭---”

  3月20日,也是他驰援武汉的第45天,葛波涌所在援鄂医疗转运队接到上级通知,返回郑州。武汉人民用最高的礼遇,含泪送别这来自河南郑州开着21辆救护车的81位队友。

  “你们为武汉拼过命,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车已走远,武汉人民送别时含泪的呼喊,撕心裂肺,一直在耳边回响----

  作为国家派来的国内唯一的一支专业急救转运医疗队,在武汉奋战的45天里共转运了2525名患者。他们日夜兼程,不顾安危、义无反顾、逆风而行,书写了可歌可泣的赞歌,树立了全国急诊急救人的榜样。

  归来时,满城沸腾,所经之路,受到了郑州人民最至高无上的欢迎。

  葛波涌所在的河南援鄂医疗急救转运队在武汉工作期间,获得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个部委的“先进集体”表彰。

万里尚为邻,相助无远近

  近日,中国派医疗队先后支援意大利、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等国家,尚在郑隔离的葛波涌再次向单位领导提出请战,他在申请中说:我有过援外医疗的经历,我可以再去支援。中国“病则独善其身,愈则兼济天下”,患难见真情,再一次展现大国的担当,作为一名中国人,中国大夫,葛波涌说他更应该有医者的担当。

  早在2014年,葛波涌同志也是主动请缨参加中国援赞比亚医疗队工作,两年多的时间,他克服工作、生活环境的“贫穷落后、传染病肆虐、职业暴露、停水停电、社会动荡不安”等重重困难;他将对祖国和亲人的思念藏在心里;他将医学知识和技能传播给赞比亚人民;他精心培养赞比亚年轻医师,传道授业解惑;他以精湛的技术为当地的患者手术治疗,解除病痛;他满腔热情地为当地的华人华侨提供医疗服务,受到他们的赞扬和传颂;他不顾个人安危积极抢救2015年“10.26”凌晨重大入室抢劫杀人恶性事件中受伤的中国同胞。“Dr.GE”成了当地中国医生的代名词。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援外医疗队精神。一场场与死神擦肩而过后重获新生的抢救艰辛经过,令无数赞比亚人为之动容,他们的辛苦付出,记录下了中赞人民的美好情谊。诠释了什么是外交事业中的“民间大使!”葛波涌同志因工作突出,获优秀援外医疗队员、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

  一身橄榄绿 满腔仁爱心

  葛波涌同志2002年开始从事急诊急救工作,至今整整18年,在从事急诊急救工作之前,他就知道急诊急救工作是一个医疗风险高、体力强度大、突发事件多、技术要求硬、应急反应快、工作环境差的学科。急诊病人具有病情复杂、来势凶猛、变化迅速的特点,患者及家属期望值大、易伴有情绪激动与过激行为。急诊急救专业病种繁杂,涉及各个专业。这就要求急诊急救医生在呵护生命的过程中,更要锻炼自己的韧性、提高自己的技能。为练就过硬技术本领,他勤学苦练,多次参加河南省及郑州市卫生应急知识、技能竞赛活动。工作学习之余,他精心总结,善于把经验和技术分享给同事、学生、社会大众。

  作为首批中国创伤救治培训项目师资人员,他先后为全省及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同仁医院、吉林大学三附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陕西省人民医院、以及新疆医科大学一附院等西部六省市区医务人员进行培训教学。他多年坚持带教活动,数百名实习生、进修生、研究生、规培生、新员工经过急救培训合格后走上新的工作岗位。

  他深入学校、厂矿、企业、社区,如郑州大学、郑州市十四中、郑州市金水区纬三路小学、建设银行、河南广播电台、河南省军区社区等为数以万计的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工人、职员、老师、居民传播急救知识和实用急救技术。他多次为郑开马拉松赛、世界传统武术节等重点赛事、重要会议进行现场应急备诊;多次参加防恐、防汛、防灾等大型应急演练及重大事故现场救援工作;多次深入基层卫生院、社区诊所、社会福利院、敬老院,进行义诊活动。多年的急救生涯,练就了他出色的应急能力和过硬的本领,从容应对各种急难险重患者,为患者开辟重获新生的绿色通道。

  巧手绣丹青 仁术载深情

  “急在分秒之间,救在生死边缘”,一路走来的十八年,葛波涌始终相信,当好一名急诊急救医务人员,要付出更多,要有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精神,要有担当与决断力。他说:“急诊外科医生要有鹰的眼,绣花的手,菩萨的心。”

  曾记得,N女士,一位豫剧演员,右上睑被啤酒瓶爆炸致伤;陈先生,一位21岁的帅气小伙,面颊部纵行8cm长玻璃划伤;马先生,20岁的帅气男孩,右口角至右耳前横行刀割伤,腮腺裂伤;禄女士,右眉弓钝性裂伤;还有有赞比亚时为被鳄鱼咬伤的男子---手术时,他总是尽力用小针细线采用整形的方法缝合伤口,尽量让患者落下的伤痕小些,再小些。他说:“医生麻烦些没有什么,患者康复后的形象会影响他们的一生。”经他缝合后的伤口,几乎看不到曾经受过的伤。好多患者后来都成为了他的好朋友,是他用一双绣花的外科医生之手复原了他们的美丽。

  葛波涌扎实的知识技术、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为人师表的敬业精神、播撒大爱的国际情怀深深体现在他喜爱的急诊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中。

  他先后荣获“急救先进工作者”、“中国初级创伤救治培训传播贡献奖”、“优秀援外医疗队员”、“河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优秀带教老师”、“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等各项荣誉称号。他的事迹先后被《华侨周报》、《赞比亚邮报》、《健康报》、《医药卫生报》、《中国产经新闻报》、赞比亚国家电视台、中国中央电视台一套中秋特别节目等媒体报道。作为中共党员和急诊医学教研室主任,他积极为科室医疗和教学、科研工作竭尽所能,通过言传身教履行自己的职责,起到了示范和引领作用。

  一个有情怀的医者

  无论援非还是援鄂,无论在哪里工作,无论条件如何艰苦,葛波涌都坚守着医者的职业操守,对工作一丝不苟,对患者认真负责,做到生命面前人人平等,他用精湛的医术,为无数患者赢得生命,工作之余,他还会用笔,把身处急救一线的医者的所思所感记录下来。此次作为河南省援鄂医疗急救转运队二附院领队,葛波涌在武汉紧张的战疫工作之余,还勤于笔耕,饱含深情地写下三十余篇抗疫日记和诗词,不仅自己带头身体力行工作,还给战友们无尽的精神鼓励。他真实的记录了河南援鄂转运队的急救人员的艰辛和汗水,拼搏与感动。经过战斗的洗礼,产生的内心深处的家国情怀,更容易让人感动;经过生死考验,发出的对生命的眷恋,更容易让人动情,经过医者仁心,迸发的文字,更让人明白生命的真谛。

  在此,摘其诗两首,以飨读者——

  (一)

  不要问我

  不要问我

  深夜受命 有没有过彷徨

  护佑生命·

  急救人 就应承载更多的担当·

  不要问我 ·

  "疫"无反顾 为何如此坚强·

  因为我们 总把生命看得至高无上·

  不要问我·

  逆风而行 是否畏惧隔离病房·

  救死扶伤·

  就是我们 勇往直前的力量!·

  不要问我·

  日夜奋战 “神兵”突降·

  是否感受到 “河南人真好”的回响·

  大爱无疆·

  就不分 河南和湖北 ·

  甘于奉献·

  又哪分 黄河与长江·

  众志成城·

  胜利的号角 很快将会奏响!

  (二)

  花开疫散归家

  你说花开疫散归家,

  不要为你做什么计划。

  只想陪家人们人民公园散散步,

  只想陪战友们爬一爬二七塔。

  抖一抖身上的伤痕,

  看一看吐蕊的新芽。

  你说花开疫散归家,

  不要为你做些什么。

  只想跪绕在父母的膝下,

  听一听父母的唠叨,

  叙一叙彼此的牵挂,

  擦一擦爸妈眼角的泪水,

  理一理爹娘满头的白发。

  你说花开疫散归家,

  不要为你张罗什么。

  悄悄地推开熟悉的家门,

  抱一抱爱人的双肩,

  吻一吻孩子的面颊。

  给爱人分担一下家务,

  给孩子讲一讲“战场”上

  那些惊天地泣鬼神的“神话。”

  你说花开疫散归家,

  不要因为你麻烦大家。

  回到科室和同事继续工作,

  见到领导就聊一聊未来吧!

  一己之力怎能挽狂澜?

  万众一心才会匡扶大厦。

  既不是祸福趋避的丰功,

  更不是苟利国家的伟大。

  时代让平常的我遇上疫情,

  国殇让杏林中人披上铠甲。

  无论是谁都无悔走上前线,

  敬业报国救人责任比天还大。

  你说花开疫散归家,

  一定会赶上春暖花开,

  想去看那柳绿与桃红,

  欣赏绿城盛开的鲜花。

  说好的青山一道岁月不老,

  一定是明月有情不负韶华。

  江城的樱花树丛浓郁芬芳,

  绿城的牡丹国色天香无瑕。

  你说花开疫散归家,

  不用惊扰了任何人家。

  最想吃番茄鸡蛋面的味道,

  最想喝稀饭有小米红薯南瓜。

  萝卜白菜豆腐的家常,

  三杯两盏淡酒就映出红颊。

  听一曲高山流水,

  和一首情歌夜话。

  你说花开疫散归家,

  感谢我们拥有的一切。

  因为面对疫情,

  没有什么不可以放下。

  明白了什么是家国情怀,

  懂得了怎样对生命表达。

  三山五岳巍峨生命之重,

  江河大海澎湃热血抛洒。

  举国上下力量整合,

  众志成城雄姿英发!

  你说花开疫散归家,

  不用惊扰不归的灵魂。

  他们也如归来的你一样;

  英雄不问出处,

  英雄一起出发。

  站立的是坚强的意志,

  倒下的是为了托起后来者的挺拔!

  我们更应该把英雄的名字记住!

  才不负英雄民族英雄国家!

文章关键词:葛波涌 呼吸机应用 仁心仁术 患者 方舱 队员 急诊急救 战斗 医疗风险 青春 责编:徐宁宁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