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南方多省河流水位暴涨,全国212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其中72条河流超保证水位,19条河流达到历史最高水位。
昨天(12日)的全国水情信息显示:长江干流的10个水文站水位超警,鄱阳湖、洞庭湖水位超警。在太湖流域,到昨天(12日),太湖水位连续第15天超过警戒水位。
鄱阳湖各水文站全线告急
面对严峻的防汛形势,昨天(12日),水利部将水旱灾害防御Ⅲ级应急响应提升至Ⅱ级,国家防总也将防汛Ⅲ级应急响应提升至Ⅱ级。而这其中,江西是形势尤为严峻地区之一。江西最主要水域,也是全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的各水文站,全线超警,并且至少有四个水文站出现超1998年历史洪水水位。至此可以说,鄱阳湖已经全线告急。
鄱阳湖正在急剧“变大”
据12日公布的数据,卫星遥感监测显示7月8日18时,鄱阳湖主体及附近水域面积较7月2日扩大352平方公里,达4206平方公里,为近10年来最大,较历史同期平均值(3510平方公里)偏大两成,五大支流入湖口湿地大面积被淹。未来几天鄱阳湖水位将继续上涨,水域淹没范围逐步扩展。
图片来源: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鄱阳湖水位暴涨破历史极值 一堤之隔泾渭分明
7月12日下午,航拍位于鄱阳湖东岸的江西鄱阳县珠湖联圩,一侧为清澈的鄱阳湖内湖珠湖,一侧为因暴雨变浑浊的鄱阳湖外湖,呈现一堤之隔泾渭分明的景观。
水利部:6月以来全国433条河流超警
7月13日消息,水利部在今天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介绍,6月以来,全国共有433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其中109条河流发生超保洪水,33条河流发生超历史洪水。目前,长江干流监利以下河段及洞庭湖、鄱阳湖和太湖水位仍处于超警状态。应急管理部表示,有27省(区、市)3789万人次受灾,141人死亡失踪,倒塌房屋2.8万间。累计紧急转移224.6万人次。
六问南方强降雨:与1998年相比如何?
6月以来,我国南方迎来持续强降雨,呈现出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极端性强、局地强降水重叠度高等特点。
记者就此专访多名气象专家,多角度详解近期南方强降雨之凶猛。
一问:近期南方暴雨有多暴烈?
从6月2日至7月12日6时,中央气象台连续40天发布暴雨预警,成为2007年开展暴雨预警业务以来历时最长的一次。近期南方暴雨之强可见一斑。
湖南北部、江西北部、湖北东部、安徽南部、浙江中部等地,浙江、安徽、江西局地累计降水量超过800毫米。
7月8日,浙江新安江水库9个泄洪闸孔全开泄洪,这是自1959年9月该水库建成以来的首次。
多地日雨量突破历史极值。比如在7月4日至10日的强降雨过程中,湖北黄梅、浠水,江西吉安、峡江,湖南隆回等国家级气象观测站日雨量突破极值。
暴雨给长江流域防汛带来了压力,6月1日至7月9日,长江流域平均降水量达到369.9毫米,较1998年同期偏多54.8毫米,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
二问:近期雨情与1998年同期相比如何?
7月12日零时,鄱阳湖标志性水文站星子站的水位井内,湖水漫过一道红色标记——“1998年洪水位22.52M”,这标志着我国最大淡水湖水位突破有水文记录以来的历史极值。
一个令人揪心的问题是,与1998年我国南方特大暴雨事件相比,此次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降水如何?
“综合考虑范围、持续时间和雨量发现,6月27日以来(截至7月9日)的我国南方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综合强度为1961年来第五强(1998年第一)。” 国家气候中心副研究员翟建青说。
7月8日,一场大暴雨导致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保靖迁清公路多处出现山体滑坡。相关部门紧急奔赴一线开展灾情调查和路面清障等工作。
三问:近期南方暴雨为何陷入“车轮战”?
6月以来,我国南方地区频繁出现强降雨过程。其频繁性不仅体现在强降雨过程多,而且强降雨一轮接一轮,间歇期非常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马学款解释,这主要与今年6月以来的大气环流形势有关。
对我国影响巨大的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是一个稳定而少动的暖性深厚天气系统。其外围西北侧的西南气流恰恰是向暴雨区输送水汽的重要通道。
具体来说,今年6月以来,副高比往年同期势力偏强,其外围的西南气流将来自孟加拉湾或我国南部海区的充沛水汽输送到我国南方;同时,北方的冷空气活动也比较频繁,造成了冷暖空气在南方地区持续交汇的局面,由此导致强降雨过程频繁而持续发生。
四问:是否梅雨在作怪?
近年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不断增多,气候似乎越来越反常,那么此次持续强降水背后是异常的气候在作怪吗?
据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王永光介绍,引发此次强降水过程的是一只“怪兽”——梅雨。具体而言,入梅偏早和梅雨锋偏强,是长江中下游梅汛期降雨异常偏多的原因。
五问:防汛压力会否减轻?
短暂的间歇期之后,根据中央气象台预报,7月13日至16日,主雨带又将南落至长江中下游地区。在此期间,主要强降雨区域会出现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重庆东部、贵州北部、湖北、湖南北部、江西北部、安徽中南部、江苏南部、上海、浙江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还将有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马学款提醒说,即使7月中下旬雨带东段北抬,长江流域防汛的压力并不会减轻,长江中上游地区的明显降水依然会给水位高位运行的江河库湖带来威胁。
六问:未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会愈加频发吗?
每一次大暴雨、高温、飓风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时,都可能是大自然在给人类发出警示信号。那么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是:未来,这样的极端事件会越来越频发,甚至成为一种“新常态”吗?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气候变化评估报告指出,21世纪全球部分地区的高温和暴雨事件将趋多,干旱程度将加剧,威胁各国粮食、水资源和能源安全。
“虽然目前很难将单独的一次天气气候事件(比如南方暴雨)直接归因于全球气候变暖,但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一些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确实在增多增强。”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变化适应室研究员黄磊说。
事实上,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1951年以来,我国平均温度和极端温度都呈显著升高的趋势,一些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现出强度更强、发生更加频繁、持续时间更长的特点。
1961年至2019年全国暴雨日数历年变化 图/国家气候中心
1961年至2019年全国平均高温日数历年变化 图/国家气候中心
气候模式的预估结果表明,如果不控制人为温室气体的排放,未来全球范围内一些极端事件的出现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都将显著增加,到21世纪末陆地区域高温热浪事件的发生概率将是现在的5-10倍,极端强降水事件的发生频率在全球的大部分地区也将有所增加。
数描中国,笔耕不辍。这个冬天,约17万只候鸟在鄱阳湖湿地集结;塞罕坝林场的112万亩人工林正在生长;太原汾河碧波清流,“汾河晚渡”美景重现……如今的美丽中国“颜值”不断上升,“十三五”收官之年,绿色成为全面小康的亮丽底色,生活多了一份清新的幸福。
11月24日,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监测巡护过程中,在灰鹤种群中观测到一只体态优美的白色大鸟。据悉,全世界鹤类共有15种,其中,中国有9种,在郑州黄河湿地观测到的有4种:白鹤、白头鹤、白枕鹤和灰鹤。
11月24日,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在监测巡护过程中观测到在灰鹤种群中有一只体态优美的白色大鸟。经过确认,该鸟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鹤,在郑州黄河湿地属于首次发现。在郑州黄河湿地观测到的有4种,分别为白鹤、白头鹤、白枕鹤和灰鹤。
在江西九江,通向吴城的永吴公路大湖池路段“水上公路”已成为网红打卡地,被誉为“中国的马尔代夫”。每年到鄱阳湖越冬的候鸟数量多达60万-70万只,其中有约占全球98%的白鹤、80%的鸿雁、85%的东方白鹳,江西九江因而被誉为“白鹤王国”。江西九江永修县委宣传部供图
鄱阳湖是世界最大的候鸟越冬栖息地,每年来此越冬的候鸟数量多达60-70万只,种类多达310种,有着“候鸟王国”的美誉。在吴城保护管理站的救助水塘,两只东方白鹳——“卡卡”和“冻冻”,正在水塘里度过它们悠闲的午后时光。
在江西省南昌市高新区鲤鱼洲管理处周边水域,越冬候鸟在湿地水域游弋、起飞(11月5日摄)。每年秋冬季节,这里会成为候鸟迁徙路线上的越冬地和停歇地。
金溪县竹桥古村映书馆(王健摄)“书”即指金溪的浒湾古镇是明清时期江南最大的雕版印书中心,被誉为“江南书乡”。记者在竹桥古村古屋参观采访(王健摄) “屋”即指金溪丰富的古村落、古建筑资源。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明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将实行为期10年的禁捕。” 发挥退捕渔民水产捕捞等技术专长,大力发展涉鱼产业是各方解决上岸渔民就业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
在湖北,克服疫情影响抓好防汛救灾责任重大,当地构建防汛抗旱指挥新机制,省委书记、省长为双指挥长,常务副省长任常务副指挥长。…… 8月16日,在位于蒙洼蓄洪区内的安徽省阜南县老观乡,村民在进行灾后补种(无人机照片)。
在湖北,克服疫情影响抓好防汛救灾责任重大,当地构建防汛抗旱指挥新机制,省委书记、省长为双指挥长,常务副省长任常务副指挥长。…… 8月16日,在位于蒙洼蓄洪区内的安徽省阜南县老观乡,村民在进行灾后补种(无人机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