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7月13日电新冠疫情近来在世界范围持续蔓延,全球确诊病例急速增加,但特效药尚未问世,疫苗应用尚需时日……日趋严峻的形势更加凸显公共卫生领域加强国际科技合作的紧迫性。
历史经验一次次证明,在人类面临公共卫生重大挑战的关键时刻,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深化国际科技合作是各国抗疫的必然选择,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将有助于人类战胜疫情。
团结互助,编织抗疫创新网络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6月底向全球发出呼吁:疫苗、诊断工具和治疗方法极为重要,但要真正发挥效用,还必须有另一个基本要素:团结互助。
目前,世卫组织已启动“获得抗击新冠肺炎工具加速器”国际合作倡议,以加速新冠疫苗、诊断和治疗工具的研发、生产和公平分配。全球知名慈善基金会英国惠康基金会总监杰里米·法勒在一份声明中说,各国通过世卫组织这个倡议加强合作,才有更大机会确保其人民获得合适的治疗药物和疫苗。
他说:“对每个国家来说,只有紧密合作才能避免第二波疫情出现,避免未来数年出现大量可预防疾病死亡以及经济困难。哪一个国家被抛下都会损害整个抗疫进程。”
应对全球新冠疫情重大挑战,让全球科技创新的网络编织得更加紧密,也将各国人民紧紧连在一起。
在俄罗斯,莫斯科新冠定点收治医院科姆纳尔卡医院使用的疗法编目基于中国同行治疗经验;在哈萨克斯坦努尔苏丹、阿拉木图,由中国华大基因公司承建的两座气膜版“火眼”核酸实验室已平稳运营;在巴西疫情最严重的圣保罗地区,英国的疫苗三期临床试验已启动;在南非,英国牛津大学詹纳研究所研制的新冠疫苗临床试验正在开展。
这张英国牛津大学提供的视频截图显示,4月23日,一名志愿者接受英国牛津大学新冠疫苗临床试验。(新华社/美联)
“过去数月,多国政府、业界以及慈善组织为这类科研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支持,全球合作也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法勒说。
合作研发,确保疫苗公平可及
与以往疫苗研发相比,新冠疫苗研发的各环节都行驶在“快车道”,但疫苗研发不是国别竞赛,国际合作对于人类最终战胜新冠病毒、遏制疫情至关重要。正如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免疫学教授奥尔特曼所说,冷静评估各种候选疫苗的优势和弱项,就有可能找到最佳方案,而要达成这一目标,需尽最大努力开展国际合作。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传染病系主任罗伯特·斯库利告诉新华社记者,同一科研机构不大可能在多个平台都研发出最有效的疫苗,因此跨国、跨公司合作以及科研机构之间的协同合作,对于验证不同疫苗在临床试验中激发人体免疫的效果非常关键。
流行病防范创新联盟(CEPI)正在资助全球多个新冠疫苗研发项目。CEPI首席执行官理查德·哈切特日前表示,开发新冠疫苗有三个目标——速度、规模和可及性:要尽快地开发疫苗;疫苗成功研发出来后面对全球需求,要加大生产规模;全球不论是富裕国家、中等收入国家还是贫穷国家都能用上疫苗。
西班牙药品和医疗产品管理局人用药物部门主任塞萨尔·埃尔南德斯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强调,科学界需要研发出多种疫苗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因此全球需要共同努力。一旦疫苗被开发出来,国际社会还需要继续深入合作,以将疫苗投入大规模的生产和运输。
埃尔南德斯特别称赞中国在分享相关信息方面表现得非常慷慨。他说,“中国疫苗生产商来到欧洲给我们提供数据,交流信息,这让我们认识到他们在中国所做的杰出工作”。中国科研人员的研究成果增加了人类对新冠病毒的认识,“让其他国家的科学家不需要再重复中国科研工作者已经走过的路”。
4月10日,工作人员在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新冠疫苗生产基地展示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样品。(新华社记者张玉薇摄)
中国企业正在积极参与建设全球疫苗产业链:英国葛兰素史克疫苗公司正与中国三叶草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在重组蛋白疫苗方面开展研发合作;上海复星医药集团与德国生物新技术公司(BioNTech)合作开发的一款mRNA(信使核糖核酸)疫苗,在4月已成为德国首款获批进入临床试验的新冠候选疫苗。
“虽然病毒似乎暂时撕开了国际社会的一道口子,但人类的共同命运是相互依存,而非隔离。从这个角度讲,新冠疫苗的意义不仅在于救人,也在于恢复全球的政治、经济秩序。”盖茨基金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李一诺说。
信息共享,助力人类团结抗疫
7月初,世卫组织主办了第二次新冠全球科研论坛,来自93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300名新冠研究人员和专家,免费在线分享了研究方法和原始数据,显示了全球科学界团结抗疫的努力。
新冠疫情暴发后,中国科研人员快速分离鉴定出病毒毒株并与世卫组织共享了病毒全基因组序列,为全球科学家开展药物、疫苗、诊断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础。世卫组织首席科学家苏米娅·斯瓦米纳坦表示,目前全球已共享的新冠病毒基因序列超过6万个,这有助于追踪病毒基因变异情况,同时也有利于研发疫苗。这一共享机制为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大流行病起到示范作用。
随着疫情在全球持续蔓延,中国派出多支抗疫医疗专家组支持多个国家的抗疫行动,与多个国家开展了交流活动,分享中国抗击新冠疫情的经验和做法,探讨启动应对疫情联合研究项目等。中国诊疗和防控方案已翻译成多国文字,可为其他国家制定疫情防控策略提供重要参考。
这是5月8日在南非比勒陀利亚拍摄的“中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经验分享国际交流会”现场。(新华社发,中国驻南非大使馆供图)
《哈萨克斯坦实业报》总编辑谢利克·科尔容巴耶夫评价说,这些举措充分展示了中国促进国际抗疫合作的决心和担当。新冠疫情大流行下,唯有各国精诚团结、紧密合作才能应对如此严峻的公共卫生事件。中国无疑为各国加强合作树立了典范。
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面对形势日益严峻的新冠疫情威胁,只有各国携手合作,加快药物、疫苗等方面科研攻关,共享科研数据和信息,共同研究提出应对策略,才能早日取得惠及全人类的突破性成果,才是国际社会战胜疫情的根本之道。(执笔记者:郭爽;参与记者:刘石磊、栾海、刘曲、宫若涵、荆晶、谭晶晶、张毅荣、张家伟、任军、魏忠杰、李佳、谢宇智)
美国单日新增新冠确诊病例再超10万例
新华社记者 王婧嫱 摄 新冠疫情近期在韩国再次出现反弹且持续扩散,韩国政府从8日零时起再次上调全国保持社交距离防疫级别,进一步收紧防疫措施。从8日起,首尔、仁川、京畿道等首都圈地区的防疫级别从2级提升至2.5级,其他非首都圈地区从1.5级提升至2级,暂定实施3周。
施洛宾斯基说,今年德语语言还诞生了一批构词含“新冠(Corona)”的新词汇,比如新冠游行(Corona-Demo)、新冠数字(Coronazahlen)、新冠隔离(Corontne)、反新冠限制措施的蠢货(Covidioten)等等。日本“新词流行语大奖”12月1日揭晓,新冠疫情防范标语“3密(密闭、密集、密切接触)”一词获最优秀奖。新华社/美联 其他与新冠疫情相关的词汇也入选年度流行语。
专访:中国减贫成就为贫穷国家带来希望——访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可持续发展中心主任杰弗里·萨克斯 萨克斯认为,过去40年中国积累了很多长期发展经验,尽管各国国情不同,但其他国家可以在多方面借鉴中国脱贫经验。
进入12月后,美国疫情蔓延趋势丝毫没有放缓。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在疫情初期,美国累计确诊病例达到第一个100万用了约100天的时间,但是进入12月份后,美国仅仅5天就新增了超过100万确诊病例。伯克斯还强调,不能指望新冠疫苗来拯救自己,只有严格遵守防疫指南,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才能真正控制住疫情。
12月8日,有网友在新浪微博等社交平台上发布消息,称包括川音在内的多所成都高校现已封校。收到消息后,红星新闻记者第一时间联系上四川音乐学院,求证封校消息真伪。据校方知情人士透露,截至发稿,四川音乐学院并未封校,防疫措施与此前相同,校外人员无正常理由及相关证件禁止入内,请广大网友勿信谣传谣。
换洗衣物外出衣物经常换洗,必要时可以用沸水煮沸消毒,或使用84消毒剂等浸泡消毒(按产品说明书使用)。
难忘安徽,一声“行动起来,到一线去,筑起抗击疫情的坚固防线”动员令,安徽卫健系统45万干部职工立刻进入战时状态,全员在岗。难忘安徽,抗疫与生产“两手抓、两不误”,以更有力举措投入“两个战场”作战,为抗击疫情、稳定经济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当前保持快速增长的新型消费将获更多支持。专家指出,在改善“硬设施”和“软环境”政策力挺下,各类线上消费、新型消费将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激发国内消费潜力。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完善新型消费生态体系,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关键。
在全院抗疫的大背景下,全院所有医务人员及职能部门管理人员均不同程度地参与了疫情防控工作。来源|中国青年报 ID:zqbcyol 综合:封面新闻(记者 宁芝)、川观新闻、@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