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深圳部分寄宿制高中校园里发生了一些微妙变化。在校园的某个地方,突然多出来许多神秘的小绿盒子,里面装的是救命神器AED。原来,去年深圳市急救中心与深圳市教育局合作,准备分批次将AED安装在市内寄宿制高中,因为疫情,首批次AED安装配置工作不得不由开学之初延迟到了放暑假之前。这批次AED于7月18日全面安装完工,205台AED顺利入驻深圳69家寄宿制高中校园。(7月20日《南方都市报》)
在寄宿制高中配备AED,难免会面临“是否有必要”“学生会不会使用”等质疑。在火车站、地铁、公园、商场等公共场所都难以配齐AED的背景下,在校园内配备AED就会显得不太急迫。正因如此,学校是否应该配备AED,近年来并没有成为社会热议话题,民众关注的焦点,仍是地铁等人口密集且流动性大的公共场所的AED配备与使用情况。
其实,学校不仅可以,而且应该配备AED。AED作为“救命神器”,能够显著提高猝死的抢救成功率。统计显示,如果在心脏骤停的1分钟内使用AED,救活概率为90%,AED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更要看到,猝死并非成人“专利”,近年来校园猝死事件时有发生,以至于部分学校不得不取消长跑等学生体育项目。这些现象提醒我们,校园不能成为被“救命神器”遗忘的角落。
AED虽然很管用,但公共场所的配备率一直不高,这是现场急救面临的一大难题。比如在地铁和火车站等公共场所,管理者总觉得自己管理的是交通工具,不是医疗机构,在急救方面过于依赖120急救系统,且秉承一种“少做少错,不做没错”的原则,担心在急救能力不足的情况下,自己的员工做得太多反而惹麻烦,因此在自身急救建设上消极甚至是抵触。倘若AED的操作技能能够得到普及,公共场所对于AED的接受程度势必随之增加。这说明,普及AED操作技能是推广AED的前提条件,而学校则又是普及AED操作技能的理想场所,学校配“救命神器”,是“急救进课堂”的一种表现形式,不仅科普作用不容忽视,而且有利于调动其他公共场所配备AED的积极性。
配备了“救命神器”的学校,一旦再发生猝死事件,“救命神器”就会迅速派上用场。在平时,“救命神器”不仅可以对学生起到耳濡目染的作用,而且还可以用于学生的急救演练,使之成为一种教学工具,让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前,能够得到AED操作技能的规范培训。急救和科普的双重意义,使学校配备“救命神器”更有价值,也更值得推广,只要条件具备,不仅寄宿制高中可以配备,其他学校同样可以。“救命神器”若能在学校得到普及,公民急救素养必然水涨船高。(罗志华)
12月8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5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11例(上海6例,广东2例,江苏1例,广西1例,四川1例),本土病例4例(均在四川);无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2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均在上海)。
据财政部网站消息,财政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日前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管理的通知》(下称《通知》)。张云 摄 《通知》指出,2016年建立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以来,总的看,学校正常教育教学活动得到了有力保障。
记者昨日从省政府获悉,《河南省地震预警管理办法》将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办法》明确,地震基本烈度7度以上地区的学校、医院、车站、机场等人员密集场所,应当安装地震预警信息自动接收和播发装置。
当前,运用礼仪礼节的文化资源,发挥其涵育社会文明新风的作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聚焦新时代特征创设礼仪主题,赋予礼仪新的时代内涵。礼仪礼节增强价值认同,凝心聚力,成风化人,是培育新时代文明风尚的重要抓手。
面对广大人民群众对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热切期盼,生态文明建设仍存在一定短板,开展绿色生活创建活动刻不容缓。开展绿色生活创建活动,关键要加强教育引导,提升广大青少年绿色生活创建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在安徽省芜湖市有一所民办盲人学校,办学41年来,培养了近万名盲人学生。 芜湖市盲人学校校长 席蔚菁 :我们在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过程当中,不仅仅要教他文化知识,专业技能,还要教他生活自理能力,还要培养他良好的心理,健全的人格。
徽班进京后,吸纳融合不同曲种之长进行再创作,使京剧在诞生之初便把包容开放写进了基因。徽班进京不仅将二黄、昆曲、吹腔等多姿多态的声腔汇聚一堂,创作了大量通俗精彩的优秀剧目,更重要的是为京剧的形成培育了一批大师人才。
近日,一则《徐州奇葩家长因给老师送特制锦旗而走红》视频在微信群、QQ群等渠道传播,该视频主要内容为一名男子手持“教啥啥不行,叫家长第一名”的锦旗,反映徐州市天翔小学三(2)班赵西海老师频繁叫家长去学校。经排查,徐州市范围内无天翔小学,也无赵西海老师,该视频内容纯属虚构,造谣传谣,给徐州家校共育造成不良影响。
继得克萨斯州和加利福尼亚州之后,2日,佛罗里达州成为美国第三个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超过100万的州。据美媒报道,除了佛罗里达州,美国多州同样因为防疫措施不到位,导致疫情一再反弹。
今年以来,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出台了系列稳就业保增收方案,政府搭桥、院校培训,开发收集就业岗位1.7万余个,新增就业1.75万人。据了解,红花岗区与辖区内的职业院校、技工院校、民办培训学校、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21家培训学校达成合作协议,开展100多个项目的技能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