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茶王”钱晓玲 巴煜卿 摄
在信阳罗山县周党镇,“巾帼茶王”钱晓玲,人尽皆知。初识她的茶山,漫步在细雨霏霏中。一级一级的茶树随山势从低往高叠放,像一条条绿腰带装点着山坡。
二十年前,这里是一片荒山。面对连绵不绝的荒山,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信阳人,钱晓玲心底涌动出一个热腾腾的念头:何不把荒山变茶园,让乡亲们多点营生、富起来?
2001年3月,灵山茶业挂牌成立。从种植、生产到销售,钱晓玲都是“门外汉”。
底气从哪儿来?“产于灵山秀水间的茶叶,是大自然给予信阳人珍贵的馈赠!”钱晓玲说,唐代茶圣陆羽把信阳列为全国八大产茶区之一,宋代大文学家苏轼挥毫称赞:“淮南茶,信阳第一”,茶产业无疑潜力无穷。
守着金饭碗,怎么能没饭吃?钱晓玲不服。山间没路?披荆斩棘,开辟新路;土质贫瘠?剔出杂石,整理梯田;上山下山,误时误工?于是就在山上支起大锅,安营扎寨。
“她就是地地道道的男人性格!”乡亲们不禁为钱晓玲竖起大拇指。茶山建设初期,她和专家、工友们一起登山爬坡、挖山栽苗,最长有一个多月没下山。功夫不负有心人,6000亩茶园一举建成并于当年试种成功。
初心不改,20年如一日。钱晓玲带着父老乡亲一锄头、一铁锹,愣生生把当地5万亩荒山变成一块块绿油油的茶田。如今,她的茶园先后成为国家级标准化茶园示范区、全国巾帼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等。
灵山茶业标准化生态茶园 戚艺芳摄
一步一个脚印,灵山茶业的“成员”越来越丰富。“仙灵”牌信阳毛尖、信阳红茶、金荞麦绿茶、茶粉、茶多酚、信阳红茶酒、“茶神”牌洗发水护发素、洁面皂、面膜等七大系列、八十多个品种的茶产品,并获得省市科技成果、国家专利20余项。
脱贫攻坚,一马当先。近年来,灵山茶业每年为当地提供种茶、采茶、制茶、管理、运输、销售等20多种工作、3000余个就业岗位,优先雇用贫困户,并根据年龄、技能、身体状况打造多元化的就业岗位,按照50-150元/天支付劳务薪酬。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贫困户黄义超 ,上有80多岁的老母亲,下有刚上小学的孩子,妻子又身患癌症。面对重重困难,他一度丧失生活的勇气。钱晓玲看他在炒茶方面是可塑之才,出资派他到浙江大学接受茶叶技术培训。现在,黄义超成为了灵山茶业一名专职炒茶师,年收入可达6万多元。
村里许多妇女大多因照顾老小、家务缠身无法外出务工,生活紧张。钱晓玲想方设法与人社、农牧、计生妇幼等相关企业和部门联动配合,组织家政服务,深入乡镇村社针对性地开展妇女实用技术培训等,使得一些聪明能干的村嫂脱颖而出。
荒山变茶园,美了乡村 陈世军摄
得知对接帮扶吊桥村、秦畈村基础设施较差。钱晓玲决定:从整个村级层面上进行帮扶,自筹资金,帮助贫困村修建公路、水利等基础设施。目前已修建改造公路28公里、整修小型水库2座、水塘20余口,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整村面貌焕然一新。
近年来,灵山茶业采用“公司+农户+基地”的形式,结对帮扶建档立卡的贫困户1068户,带动就业3800余人,辐射周党、莽张等乡镇,27个行政村。依靠茶叶种植加工,每户年均增收达3000元以上,不仅保护了当地生态环境,更带动了周边农民增产增收。
“让更多的父老乡亲脱贫致富,是我孜孜以求的夙愿。”谈及未来,钱晓玲有更美的“梦”要做。目前,正在规划建设一个集旅游观光、休闲垂钓、绿色采摘于一体的美丽乡村风光带,将带动更多的贫困群众致富奔小康。(黄莎)
茶园一角 陈世军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