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东方今报记者 赵丹 萌友 周清林 游连勇 李宝文/文图
7月23日,我国第一个火星探测器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开启了我国深空探测的新征程。任务成功的背后,离不开无数航天人的奉献和坚守。在他们之中,也有着咱河南小伙的身影,他们一起在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尽着自己的一份力,为中国人探索深空的脚步迈得更远,贡献着“河南力量”!
史祥健:吊装航天器的“好把式”
火箭发射就是为了把航天器送上天!
2015年,河南信阳小伙史祥健来到了发射场航天器厂房工作,主要负责航天器厂房勤务系统的工作,包括进行航天器进场、吊装,直到转运等一系列保障工作。从此,他就和航天器结下了不解之缘。
此次任务,火星探测器在发射场进行了两个多月的测试、加注工作,史祥健也全程“照看”了探测器。因为测试项目多、工序复杂,为了赶上26个月才有一次的发射窗口,加班加点成了他们的家常便饭
为了当好探测器的“保姆”,作为厂房勤务系统负责,史祥健做足了准备。从基本的设施防腐、房间维护,到几十米的非标大门何时开启,再有整流罩如何精确吊装,他都制定了详细的计划。测试现场有了什么条件变化,他都第一时间赶去处理,最后干脆住在了值班室。
而对于勤务保障最有挑战性的特种设备操作,他更是下足了功夫。探测器测试加注期间,有许多测试仪器要进入厂房,个个都是精密的贵重设备。在操作叉车进行产品装卸的时候,有的时候上下左右操作的间距只有几厘米,而在一些吊装操作中更是要求精确到毫米级。
面对着这些金贵的设备,为了能够圆满完成任务,他带着岗位人员搞起绕桩、跟线行驶练技术,叉着装满水的杯子练平稳度,吊着铁丝入瓶练准头,就为了保障探测器顺顺当当地完成测试。
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正是得益于平时扎实的基本功,面对着探测器扣罩、吊装等高难度工作时,他沉着冷静地将整流罩和探测器从几十米的高空,分毫不差地精确吊装入位。
“这是我的岗位,我就得尽力把它做好。”史祥健说。
李鹏亮、张中恩:给火箭“加油”的河南兄弟
“啥?火箭也要加油?”
是的,本次火星探测器乘坐的火箭加的可是“环保油”—煤油和液氢。在发射场,就有这么两个专门负责给火箭“加油的河南小伙——许昌小伙李鹏亮和信阳小伙张中恩。
今年,是李鹏亮在文昌发射场煤油加注系统工作的第8年。在火星探测器任务中,他的工作是给火箭助推器加注煤油。
平时善于学习的他是煤油加注系统的“顶梁柱”,关键时刻也绝不掉链子!他是岗位上第一个参加长距离煤油押运的人,也曾成功处置屏蔽泵故障保证了试验的正常进行……当同事们夸他的时候,李鹏亮只是笑着说:“我只是尽力干好本职工作而已。”
在执行火星探测器任务的几个月里,他一直驻守在煤油库区,与煤油寸步不离。从煤油进入发射场区到最后加注,先后进行了数十次试验,测试分析了上千条数据。在煤油降温过程中,更是要时刻关注上百个阀门的动作状态和数据比对,确保煤油降至适宜温度,安全加注至火箭助推器内。
而张中恩所在的液氢系统就更惊险刺激了,他所在系统被称为“刀尖舞者”。氢气作为“极危险”的气体,万一发生泄露,一根绣花针掉落都有可能造成巨大爆炸。
本次火星探测任务,他沉着冷静地将指挥员一条条口令转换成控制指令,安全地将液氢输送进火箭。液氢加注的最后阶段是通过远程控制完成,而加注过程中液氢极易挥发升温。看似在平静地敲击鼠标键盘的他,此时精神高度集中,双眼紧盯着监视器上不断更新的数据,同时不断的操作阀门,保证进入火箭内的液氢处于高品质状态。一个平时风风火火的汉子此时太“稳”了,他的系统指挥员曾笑着说,“张中恩稳了,我的压力能轻一半了”。
作为一个与液氢这个“危险分子”打交道11年的老操作手,遇事的时候特别“靠谱儿”。在某次任务中,他就遇到了液氢泄漏,距离他十几米的氢燃池一声巨响,火焰突然窜起七八米高。当时正是任务执行的重要节点,面对紧急情况,他冒着生命危险稳稳地拧紧了泄漏点的螺栓,成功完成了应急处置。
“从事这么久液氢加注,我也曾经想过不再从事这个行业,但一想到自己的工作能影响到航天发射任务成败,比较有意义,还是舍不得。”张中恩深情地望着远处的发射塔架。
张帅:想去看火箭发射的航天人
“轰隆隆……”,伴随着震耳欲聋的轰鸣声,火箭腾空而起,托举着火星探测器向着深空远去。
大家在电视直播中看到的火箭升空画面让人震撼,而这离不开我们河南周口小伙张帅的神操作。
作为文昌发射场摄像机操作手,张帅岗位操作的一项重头戏就是实时跟踪火箭起飞,将火箭一飞冲天的壮景送到千家万户。
7年前,带着对世界一流发射场和蓝天大海的向往,张帅来到了文昌发射场。那时候的发射场正处于建设期,他所在的通信系统正在进行弱电施工。身为小组长的他,从最基础的看图纸做起,到后来玩得转电钻、起子、切割机,有时候一天更是要将二十多层高的塔架爬上爬下好几次,发射塔架到处都留下了他挥洒的汗水。
如今,他亲手参与的弱电项目已经受住了数次任务的考验。“能够参加发射场建设,还是很自豪的,这可是值得吹嘘一辈子的事!”张帅笑着说道。
“其实挺想去现场看一次发射的。”说起有什么心愿,坐在监视器前操作摄像机的张帅说到。虽然每次任务都全程参与,但每次火箭点火发射时,他都要在机房操作摄像机跟踪火箭起飞状态,火箭升空那刻正是精力最集中的时候。对岗位的坚守导致多次参加发射任务的他至今还没有亲眼看过火箭发射。
“心愿是心愿,但看不到发射我并不后悔,能够平稳、准确的捕捉到火箭起飞的画面最重要!”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嫦娥五号探测器钻取子系统主任设计师 王国欣:说不紧张,其实是不想紧张。
2020年9月20日23时许,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飞行控制团队,顺利完成对天问一号的第二次轨道中途修正。次中途轨道修正,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对天问一号的4台120牛发动机做了开机点火的操作,既修正轨道,又测试了发动机的状态。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 天问一号探测器系统副总设计师 贾阳:我们可能没准要长一点,也许要9分钟。航天科技集团五院 天问一号探测器系统副总设计师 贾阳:在设计火星车的时候,我们是希望设计一个能力强又漂亮的火星车。
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消息,7月23日发射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目前飞行距离已经超过800万公里,昨晚(19日晚),探测器携带的多个载荷完成自检,设备状态正常。 8月19日22时20分起,环绕器上火星磁强计、矿物光谱分析仪、高分辨率相机、中分辨率相机等载荷依次完成自检,确认设备状态正常。
●科技型企业一定要积极融入社会发展,不能仅仅盯着“皇冠上的明珠”,还要考虑经济社会对我们的需要。张国伟:新乡2016年被国务院批复建设“郑洛新自主创新示范区”,我们抓住这个机遇,突出“六抓”——首先抓改革,激发创新活力。
8月2日一早,“天问一号”传来最新消息: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科研人员的携手努力下,“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实施了地火转移轨道首次中途修正。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探测器上携带的由航天科技集团六院研制的3000N轨控发动机是首次太空点火工作,验证了发动机在轨的实际性能。
火星探测器的轨道修正与之类似,但不同的是火星探测器要修正的不仅仅是飞行方向,还有飞行速度等多个变量。后续,天问一号还将经历深空机动和数次中途修正,奔火飞行6个多月后抵达火星附近,通过制动被火星引力捕获进入环火轨道,开展着陆火星的准备和科学探测等工作。
8月2日一早,“天问一号”传来最新消息: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科研人员的携手努力下,“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实施了地火转移轨道首次中途修正。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探测器上携带的由航天科技集团六院研制的3000N轨控发动机是首次太空点火工作,验证了发动机在轨的实际性能。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中国行星探测计划“天问一号”任务)将在国际上首次通过一次发射,实现针对火星的“绕”“着”“巡”三合一壮举。“天问一号”任务以环绕器环绕火星、火星车着陆火星表面并开展科学探测为圆满成功标志。
我国火星探测器由环绕器和着陆巡视器两部分组成,着陆巡视器将在火星表面软着陆,并释放火星车,在火星表面进行巡视探测。在此之前,我国已经成功进行了悬停避障试验,在最后的着陆阶段,探测器通过悬停在空中,可以对火星表面进行观察,为选定着陆点做最后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