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社会 > 正文

少数民族、海外华侨用热血谱写全民族抗战的壮歌——写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五周年之际

2020年07月23日17:39  来源:舜网

5034

  少数民族、海外华侨用热血谱写全民族抗战的壮歌

  ——写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五周年之际

  李 涛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全民族空前团结御侮的反侵略战争,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各族人民和海外华侨超越地域、阶层、党派和意识形态的不同认识与分歧,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浴血奋战,真正实现了全民族抗战,改写了中国近代以来因列强入侵而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屈辱历史,重新找回了民族自尊与自信,成为中华民族由孱弱走向复兴的伟大转折点,在中国革命史和民族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时光荏苒,斗转星移。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五周年,当我们走进遍布全国各地的烈士纪念设施,缅怀那些为民族独立和解放而英勇献身的抗日英烈时,就会发现其中不乏有满、回、朝鲜、蒙古、藏、苗、蒙古、维吾尔族等各个少数民族以及海外华侨。他们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唱响了一曲曲精忠报国的英雄赞歌,筑起了一座座全民族抗战的不朽丰碑。

  满族英雄陈翰章:坚决不当亡国奴

少数民族、海外华侨用热血谱写全民族抗战的壮歌——写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五周年之际

  2013年,陈翰章将军的头颅被迎回故乡安葬。资料照片

  第一批入选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的哈尔滨烈士陵园,曾建有一座特殊的烈士墓,安葬着“镜泊英雄”陈翰章的头颅。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三省,扶植“满洲国”伪政权,竭其所能离间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以图实现分裂中国、灭亡中国的阴谋。东北地区汉、满、朝鲜、达斡尔、鄂伦春、赫哲、鄂温克等各族民众率先组织了诸多抗日团体和形式多样的抗日义勇军,充分体现了多民族团结抗战的特点。在满族聚居的辽宁省东边道,满族爱国志士唐聚五、李春润、邓铁梅等领导建立了数万人的抗日义勇军,与日寇殊死搏杀。东北抗联的11个军中有8个军先后转战于满族聚居的松花江中、下游与牡丹江一带,大批满族群众踊跃参加。

  1932年秋,19岁的满族青年陈翰章毅然投笔从戎,参加吉林抗日救国军。七七事变后,陈翰章率部以镜泊湖为中心,转战于宁安、额穆、延吉、安图、汪清等地区。因足智多谋,屡立战功,威震敌胆,当地群众传颂着:“鬼子遭了秧,出门遇见陈翰章。”日伪当局惊恐地称陈翰章的部队是活动“最为显著”的“有力之匪”。

  1935年秋,日军逮捕了陈翰章的父亲陈海和妻子邹氏,许以高官厚禄,威逼利诱陈海把儿子找回来,并威胁说:不找回儿子,就别想活着出去。无奈之下,陈海只好带着儿媳跋山涉水,在宁安县陡沟子附近找到了已离家三年的陈翰章。当得知这一切后,陈翰章坚定地对父亲说:自古忠孝难两全,请允许儿子抗日救国。我决心抗日,就是全家人都被日本人杀了,我也决不回去,坚决不当亡国奴!临别前,他再三叮嘱父亲,回去后就说没找到他,千万不要上敌人的当。为了不连累妻子,陈翰章劝其择人另嫁。

  从1939年秋冬季起,日伪军对抗联实施更为频繁和残酷的“讨伐”。抗联战士缺衣少食,在冰天雪地里赤足空腹与敌人浴血拼杀。1940年12月8日,陈翰章转战至镜泊湖南湖头附近小湾沟密营,被日伪军重兵包围,壮烈牺牲,年仅27岁,实践了他“死也不当亡国奴”的誓言。

  丧心病狂的日军残忍地割下了陈翰章的头颅,送往伪满洲国邀功,后被存放于关东军司令部医务课,作为医学标本保存。陈翰章的尸身则被日军运回他的老家敦化县游街,后在乡亲们的帮助下埋葬于半截河屯的山坡上。解放后,陈翰章的头颅被安葬在哈尔滨烈士陵园。直到2013年陈翰章诞辰百年之际,他那颗高昂的头颅终于回归故里,身首得以合葬于敦化市陈翰章烈士陵园。

  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打得敌人心惊胆战

少数民族、海外华侨用热血谱写全民族抗战的壮歌——写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五周年之际

  马本斋领导的冀中回民支队。资料照片

  在松柏掩映下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里,安葬着被毛泽东赞誉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的创建者和领导人马本斋。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后,利用历史上民族压迫政策造成的回汉矛盾,大肆鼓吹“尊崇回教”“回民自治”,妄图建立伪“回回国”。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共同抗战的主张后,得到了全国各地广大回族群众的拥护和响应。他们响亮地喊出了“天下兴亡,穆民有责”“争教必先争国”“保国即是保教,爱国即是爱身”的口号,纷纷拿起武器,建立武装,以极大的爱国热情和勇于牺牲的精神投入到抗日救亡运动中。在大大小小数十个回民支队、骑兵团、游击队、基干大队中,尤以马本斋领导的冀中军区回民支队最为出名。

  马本斋,1902年生于河北献县。早年投身奉军,后入东北讲武堂学习,官至团长。九一八事变后,因不满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弃官返乡。全国抗战爆发后,马本斋在家乡组织回民义勇队,奋起抗日。1938年率部参加八路军,被编为冀中军区回民教导总队。次年改称冀中军区回民支队,任司令员。在马本斋的领导下,回民支队运用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破袭战、推磨战等游击战术,巧妙打击敌人,战果辉煌。马本斋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入党申请书上写道:“我决心为回回民族的解放奋斗到底,而回回民族的解放,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下才能实现。”

  被回民支队打得心惊胆战的敌人恼羞成怒,将马本斋的母亲抓起来,强迫她给儿子写信劝降。马母严词拒绝:“杀剐存留,全凭你们,要我写信万万不能。”这位英雄母亲绝食七日而死。马母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和舍身为国的英雄壮举令冀中抗日军民为之恸容,激励着马本斋和他的回民支队更加坚决地打击日本侵略者,成长为“无攻不克,无坚不摧,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抗战期间,冀中军区回民支队进行大小战斗870余次,歼敌3.6万余人。1944年2月7日,马本斋病逝。毛泽东题写挽联:马本斋同志不死。周恩来赠挽:民族英雄,吾党战士。朱德的挽联是:壮志难移,回汉各族模范;大节不死,母子两代英雄。

  朝鲜族女战士:面对敌人逼降,宁死不屈

少数民族、海外华侨用热血谱写全民族抗战的壮歌——写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五周年之际

  《八女投江》(国画)

  地处祖国北部边陲的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江滨公园里,树立着一座“八女投江”烈士群雕,向后人诉说着八位抗联女战士与日寇血战到底、集体沉江的英雄壮举,其中第4军被服厂厂长安顺福、第5军妇女团战士李凤善就是朝鲜族女战士。

  抗战期间,东北朝鲜族人口约120万人,主要聚居在吉林东部的延边和辽宁东部的兴京及黑龙江的阿城、海林、饶河等县。抗联的11个军中都有朝鲜族战士,第1、第7军的朝鲜族战士占到了半数,仅在战斗中英勇牺牲的朝鲜族军、师级指挥员就有李红光、李东光、朴凤南、许亨植等。1938年初,日伪军5万余人对活动在佳木斯地区的抗联实施大规模“讨伐”。中共吉东省委决定抗联第2路军主力680余人西征,以打通与东南满抗联第1路军和挺进到热河的八路军的联系。8月,第2路军所属第5军到达五常县,遭日伪军优势兵力的围追堵截,伤亡严重。第5军第1师突围后,决定向依兰、方正地区折返回到牡丹江沿岸。10月,第5军妇女团随第1师进至牡丹江支流乌斯浑河畔。在异常艰苦的西征中,妇女团大部分官兵牺牲,由30余人锐减至8人。

  一天夜里,部队露宿在林口县三家子北部的柞木岗。此地为牡丹江与乌斯浑河的分水岭,大、小关门嘴子山隔水相望。周围几十里人烟稀少,比较僻静,是抗联的秘密交通线。由于大雨滂沱,河水暴涨,渡船又都被敌人毁坏,部队无法渡河,准备次日拂晓由附近渡口过河,到依兰密营寻找第5军军部。黎明时分,就在妇女团8名女战士准备先行渡河时,宿营地枪声大作,千余名日伪军从后面突袭上来。8名女战士被阻隔在岸边,前面是滔滔江水,后面是敌人追兵。她们主动吸引敌人火力,使第1师主力得以迅速摆脱敌人追击,转移进山里,而她们却被身陷重围。在背水战至弹尽的情况下,八位女英雄面对敌人逼降,宁死不屈,毅然毁掉枪支,挽臂跳入翻滚湍急的乌斯浑河,集体沉江,壮烈殉国,彰显了中华儿女不畏强暴、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华侨女英雄李林:誓死不当战俘 最后一枪朝向自己

少数民族、海外华侨用热血谱写全民族抗战的壮歌——写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五周年之际

  李林

  在“朔北雄城,塞外天险”的山西平鲁,建有一处以人名命名的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李林烈士陵园,用以纪念为民族解放运动英勇捐躯的归国女华侨李林。

  中华民族具有深厚的爱国主义传统,几千年来一种根植于中国人血脉中的民族认同感,总是随着国家民族安危,升华为强烈的爱国责任感。抗战期间,远在海外的爱国华侨心系中华,有的捐款捐物,有的回国奔赴前线,纷纷以拳拳赤子之心报效祖国。福建龙溪人李林幼年被侨眷领养,侨居荷属殖民地爪哇。1929年,她怀着对帝国主义者的满腔愤恨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烈憧憬,回到故乡。1936年考入北平国民大学政治经济系,如饥似渴地阅读马列主义著作,积极参加各种抗日救亡活动。在一次示威游行中,李林担任旗手。面对警察的暴力阻拦,她告诉护旗的同学:“如果我倒下了,你们要接过去,红旗绝不能倒!”

  全国抗战爆发后,李林坚决要求到抗日前线杀敌立功,担任骑兵营教导员,驰骋于雁北、绥南,屡建战功,被贺龙称赞为“我们的女英雄”。1940年4月,日伪军对晋绥边区进行大“扫荡”。为掩护机关和群众突围,李林不顾怀有3个月的身孕,率骑兵连勇猛冲杀。她在多处负伤后仍英勇抗击,毙伤敌军数人,用最后一颗子弹射进喉部,壮烈殉国,年仅25岁,实践了“甘愿征战血染衣,不平倭寇誓不休”的誓言。中共中央妇工委在延安为李林召开追悼会,并向晋绥边区发去唁电,称赞她“不仅是女共产党员的光辉模范,而且是全国同胞所敬爱的女英雄”。

  李涛简介

少数民族、海外华侨用热血谱写全民族抗战的壮歌——写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五周年之际

  军事科学院解放军党史军史研究中心军事志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大校军衔,军事学博士,中国地方志学会常务理事,全军党史军史专家库组成员。

  1970年生于山东济南,1989年入伍,三次荣立三等功。先后参加《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第一版、第二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第二版的编纂工作,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门类主任编辑。目前正在组织编纂“十三五”全军军事理论科研重点项目、“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中国革命纪念设施志·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卷》(担任课题组组长),负责制定《军事年鉴编纂工作规范》。在《光明日报》《解放军报》《学习时报》《军事历史》《中国军队政治工作》《紫光阁》《中国地方志》《中国年鉴研究》等报刊上发表学术文章90多篇,获中国人民解放军图书荣誉奖1项,全军军事科研优秀成果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第七届长征文艺奖。出版30余部800余万字的军事著作,其中独立完成20多部,主要作品有《战典》(1-14册)(作家出版社)、《赤都风云—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纪实》(长征出版社)、《湘江血泪—中央红军长征突破四道封锁线纪实》(长征出版社)等。

  原标题:少数民族、海外华侨用热血谱写全民族抗战的壮歌——写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五周年之际

文章关键词:陈翰章 1970年 马本斋 军事志 敦化县 回民支队 日伪军 敌人 满族 十三五 责编:邵恰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