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为200人在绝壁修公路不划算?脱贫要算民心账

2020年07月27日12:23  来源:人民日报

5034

  当一辆黄色面包车沿着蜿蜒曲折的柏油路,穿过隧道、越过钢桥,缓缓地开到村里时,许多人和我一样,还是不敢相信,这个三面环高山、一面临深谷的“悬崖村”居然通路通车了。

  远眺穿梭在云雾中的乡村客车,我又想起了没通路的日子。小时候村里没有小学,出村读书,要沿着陡峭的山坡下到谷底,再滑50多米的溜索渡过水流湍急的西溪河,每天花在路上的时间就要四五个小时。村里人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采购物资只能靠人背马驮。

  一条路阻断了村里人出山的脚步,也困住了大家脱贫的步伐。2017年,我回乡担任村支书时,全村65户253人,一大半都是建档立卡贫困户。风景宜人,但游客进不来;能发展特色种植,可农产品运不出去。修路成了阿布洛哈村民们的渴望。

  但村里人也明白,为200多人在悬崖绝壁上修一条通村公路,经济上并不划算。且不说成本高、耗费大,单是大山就足以让人望而却步。

  直到去年6月,机器轰鸣声又带来希望。按照交通运输部和四川省“脱贫攻坚、交通先行”计划,2019年底所有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都要通硬化路。可开工建设后,迎面而来的困难让所有人都倍感压力。

  山高谷深,地质结构复杂,通村道路只能单向掘进。一条规划3.8公里的路修了4个多月,却停在了“最后一公里”。原计划的隧道施工方案因为岩石结构而被迫调整,工期延误似乎无可避免。

  为让乡亲们如期用上出山通道,政府和施工方决定一边调集大型机械攻坚克难,一边修建一条永临结合的峡谷缆车。那些天里,村里热闹极了,许多人不敢想,平生第一次见到直升机,竟是用它来运修路机械。许多人也没想到,溜索过江成为历史,如今可以站在轿厢里,穿行峡谷。

  去年12月31日,赶在新年来临之前,“峡谷摆渡车”投运。在响亮的鞭炮声中,在久久回荡的彝族歌声中,阿布洛哈村迎来了希望之路。

  接下来的半年里,施工队打通了隧道、架起了钢桥,4米多宽的沥青路修到了家门口。120亩芒果、50亩脐橙、30亩魔芋去年已经种下,民宿、农家乐已在建设……路通了,好日子也越来越近。

  一条小路托起了阿布洛哈的脱贫梦,也印证了小康路上不落一村一户一人。脱贫是一笔经济账,需要精打细算,让群众腰包鼓起来;脱贫更是一笔民心账,即便万难在前,也要敢于迎难而上,直抵人心。

  (作者为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乌依乡阿布洛哈村党支部书记,人民日报记者王永战采访整理)

  栏目投稿邮箱:yxxz8494@163.com

  (来源:人民日报)

文章关键词:出山通道 绝壁 峡谷 悬崖村 溜索 钢桥 民心 远眺 掘进 农家乐 责编:邵恰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