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小木耳变成大产业(东西部扶贫协作一线探访)

2020年07月29日10:44  来源:人民日报

5034

  两山夹峙,翠色入画。

  汽车在秦岭深处一条长长的峡谷中穿行,窗外,连绵的木耳大棚向山脚延伸。

  这里是陕西省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小小的木耳,如星火燎原,已发展为村民脱贫致富的大产业。4月间的一场网络直播,吸引近2000万人在线观看,一晚上卖出24吨木耳。

  今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金米村考察脱贫攻坚时,步行察看村容村貌,走进村培训中心、智能联栋木耳大棚,了解木耳品种和种植流程,询问木耳价格、销路和村民收入等,夸奖他们把小木耳办成了大产业。

  谁能想到,就在几年前,金米村还是个极度贫困村,2015年贫困发生率高达21.85%。

  “那时候也种木耳,但只是零敲碎打,不成气候。”村党支部书记江百川感慨,今昔对比反差大,村民的钱袋子鼓了,金米村变漂亮了。“这背后,有村民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更有千里之外的江苏对口扶贫协作助力。”

  因地施策,找准致富门路

  49岁的江百川,是上世纪90年代初的医学大专生,毕业后开过个体诊所、承包过基建工程,2008年回到金米村当选村支书。

  “干了好几届,中间有一届咱没当。为啥没当?找不准村里脱贫致富的门路,心里惭愧。”担任村支书头4年,江百川头一招是带全村人上山种核桃。大伙一桶桶往山上抬水,硬是在山坡上种下150多亩核桃树。考虑到核桃收效周期较长,他又带村里人种了200多亩中草药连翘。

  没想到,接连栽跟头。因为缺乏管理,连翘被牲口啃掉了一大半,核桃效益也不高。艰辛创业遭遇失利,让江百川备受挫折。干了两届村支书后,他带了一些村民进城务工。

  2017年开始的新一轮江苏与陕西扶贫协作,再次点燃了江百川和金米村人摆脱贫困的梦想。

  当年11月,江苏对口帮扶工作组来到柞水。11月7日上午报到,工作组组长杨宏玉下午就带队开始了产业扶贫调研。12月2日,杨宏玉第一次来到秦岭深处的金米村。“两层小楼不少,但走进屋里一看,水泥地、石灰墙,十几年前的老电视,很多村民出去打工挣的钱只够盖房子,富起来的门路还没有。”

  3个月时间里,对口帮扶工作组跑遍了柞水的山山水水。“突出产业扶贫,增强受援地的‘造血’功能和内生发展动力,我们觉得柞水可以在木耳上大做文章。这里种植木耳有基础、有前景,缺的是先进技术、规模种植和资金投入。”

  说干就干,缺什么补什么。2018年起,江苏扶贫协作资金开始注入柞水木耳产业,率先助力包括金米村在内的5个年产2000万袋菌包生产线基地建设,以龙头企业带动规模种植。

  “当年摸不着发展门道,现在背靠苏陕扶贫协作这棵大树,引入现代经营理念种木耳,心里亮堂了、有底了!”江百川又回到了村里,跟村干部们一起,带领村民干起来。不到两个月时间,金米村建成规模为78万袋木耳的种植大棚。

  “建起来的木耳大棚,贫困户优先承包。”如今,金米村山上山下木耳种植规模已达185万袋。江百川说:“小木耳、大产业,咱是越干越有劲了!”

  就近就业,确保稳定增收

  3号大棚里,肖青松正采摘木耳。天气热,他挥汗如雨。“趁天气好,抓紧采了好晾晒。”

  “这一茬能挣多少钱?”“几千元吧,我承包这两个棚,有3万多袋木耳,一季下来能挣个两三万元。”肖青松笑答。

  今年41岁的肖青松,年轻力壮,却曾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上有老下有小,全家就我一个全劳力。咱这里人均才几分地,种粮食还不够自家吃,日子咋能扒拉得开!”为摆脱贫困,肖青松20岁左右就出门打工。好的时候,一年也就挣下2万余元。

  2018年秋天,正在西安建筑工地干活的肖青松,接到驻村帮扶干部吴正超的电话。“咱村正在规划搞现代化的木耳吊袋种植,优先保证贫困户,你回来弄木耳吧!”肖青松听了有点蒙,村里虽有种植黑木耳的传统,但都是在椴木上种,小打小闹,够自家吃。这吊袋栽培、规模种植的新模式,咋弄?

  “还是打工挣钱实在,不弄!”肖青松撂了电话,又在建筑工地上忙活起来。吴正超并不气馁,电话一个接一个,终于说动了肖青松。

  回家看了几天,肖青松下定决心。原来,村里正在建设柞水木耳金米现代农业产业园。这是江苏与陕西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作为先导项目,年产2000万袋的菌包生产工厂已经投产。

  技术方面,也无后顾之忧。对口帮扶工作组从江苏请来了食用菌专家宋金俤。到柞水后,他走村入户实地调研,开出一剂“良方”:大棚化种植,增强抗风险能力;优化菌包选种、培育技术;实行菌包成熟后再交由农民种植模式,提高成活率。

  为确保贫困户受益,金米村推出“借棚还耳”“借袋还耳”扶持模式——大棚和菌包全都免费出借,到收成时,贫困户还上干木耳。

  大棚有人建、菌包有人送、技术有指导、木耳有人销,村民只要投入劳力,挂袋、采摘、晾晒,就可以在家门口挣钱。“天大的好事啊!”2019年,肖青松种了3万多袋黑木耳,两季下来纯收入四五万元,“两棚木耳,胜过打工两年!”

  强链延链,促进长效发展

  临近中午,肖青松家的厨房里飘出饭菜香,他的母亲和妻子正在为帮工的村民准备午饭。“帮工一天有80元工钱,忙了一上午,吃顿可口饭菜。”肖青松说。

  “贫困户承包种植,全村人就近务工。”金米村的木耳产业,带动了约六成村民就业。杨宏玉介绍,2017年以来,江苏累计投入苏陕扶贫协作资金7330万元,助力柞水县实施木耳产业项目16个,带动44个村建立吊袋和地栽扶贫木耳基地。柞水木耳由传统的松散式种植加速向规模化、集约化转变,全县7000余户农民牢牢镶嵌在产业链上。

  今年,苏陕扶贫协作又将投入2000万元,实施3个柞水木耳产业项目。其中,金米产业园木耳种植项目将投入200万元,建设地栽及大棚吊袋木耳栽植30万袋及相关设施,建成后预计可带动260人增收。

  为助力柞水木耳销售,江苏对口帮扶工作组正积极推动柞水与苏宁易购等江苏本地知名电商、超市商场开展销售合作,力争年内在南京建立柞水木耳等名优农特产品直销店2家以上、协作店10家以上。

  沿着金米村地栽木耳基地向南走,早园竹亭亭玉立,荷叶田田,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香气。这里是金米村的中药材与早园竹套种基地、莲藕基地,为发展乡村旅游而建,已初具规模。

  正漫步其中,十几辆西安牌照的旅游大巴陆续到来,不一会儿便人声鼎沸。

  江百川的心里,有一张金米村发展的蓝图:强链延链,进一步做大木耳产业,将全村70%以上有发展能力的农户吸附在木耳产业链上;借苏陕扶贫协作建设金米现代农业产业园的东风,走产业和生态融合的乡村观光休闲旅游之路,促进长效发展。

文章关键词:产业项目 大产业 规模种植 贫困户 良方 种植模式 菌包 地栽 对口帮扶 吊袋 责编:邵恰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厦门理工学院:打造“泛文化产业”帮扶贫困地区奔小康

    岗头村位于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偏远地带,曾经是中央苏区革命临时办公点,留存多处革命遗迹。福建省地域建筑文化极其多元,传统村落众多,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是贫困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

  • 厦门理工学院:打造“泛文化产业”帮扶贫困地区奔小康

    岗头村位于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偏远地带,曾经是中央苏区革命临时办公点,留存多处革命遗迹。福建省地域建筑文化极其多元,传统村落众多,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是贫困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

  • 给贫困村送去“阳光产业”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倒淌河镇的光伏产业园区,是国内大型光伏发电基地之一,为当地脱贫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在光伏扶贫项目的带动下,青海省1622个贫困村实现村集体经济“破零”。

  • 山东烟台:让传统优势产业在数字时代再次“抢占先机”

    编者按:烟台是一座因工业而强的城市。——这,不仅仅是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更是烟台企业怀揣家国情怀,在关键时刻挑起的责任与担当。全市制造业企业步入动能转换“快车道”  数字经济正深刻改变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 这五年,扶贫产业更兴旺(“十三五”,总书记关心的这些事)

    要探索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强化产业扶贫,组织消费扶贫,加大培训力度,促进转移就业,让贫困群众有稳定的工作岗位。要因地制宜探索精准脱贫的有效路子,多给贫困群众培育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多给贫困群众培育可持续脱贫的机制,多给贫困群众培育可持续致富的动力。

  • “十三五”,总书记关心的这些事:这五年,扶贫产业更兴旺

    要探索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强化产业扶贫,组织消费扶贫,加大培训力度,促进转移就业,让贫困群众有稳定的工作岗位。要因地制宜探索精准脱贫的有效路子,多给贫困群众培育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多给贫困群众培育可持续脱贫的机制,多给贫困群众培育可持续致富的动力。

  • 梅州市湖中村:党建引领促发展 产业撑起致富路

    初秋傍晚,走在梅州市五华县湖中村的田间步道上,两旁是绿油油的连片稻田,近处装点着花卉草木,不少人家门前的池塘亮起装饰路灯。湖中村村委和扶贫工作队看到这一机遇,多次组织人员奔赴惠州、番禺等种植基地和花卉市场,学习兰花种植知识,了解销售渠道和市场前景。

  • 浙江:重大项目“挑大梁”保发展

    推动“4+1”重大项目建设是浙江省落实中央“六稳”“六保”的重大举措,更是浙江省扩大有效投资的核心任务。长电集成电路中道先进封装生产线及扩产项目是绍兴市越城区2020年的重大产业项目。

  • 浙江:重大项目“挑大梁”保发展

    光明日报记者 陆健 严红枫 光明日报通讯员 王力中  秋风送爽,在浙江德清乾元镇的新材料园区,浙江物产中大德清线缆智慧产业园年产100万千米特种线缆一期的项目现场,正呈现一派忙碌有序的建设景象。

  • 行走自贸区|海南重点产业园区为自贸港腾飞积蓄能量

    依托海口美兰国际机场空港优势以及湿地生态优势,“一港双心四组团”的产业空间格局已初具雏形,江东新区29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正在发生巨变……2020年6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方案指出,依托三亚深海科技城,布局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平台,培育深海深空产业。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