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众志成城、顽强拼搏,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面对世界经济增长低迷、国际经贸摩擦加剧、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不利情况,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成为我国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推动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抓手。我们要清醒认识当前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复杂性,把扩大内需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着力在出实招、下实功、见实效上下功夫,形成拉动经济发展的新格局,为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注入新动能。
着力在稳投资上下功夫。扩大合理有效投资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定海神针”。今年以来,为防止疫情冲击从短期流动性向中长期投资影响转变,财政加大投入用于交通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农林水利等领域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实现了投资持续扩大。稳投资应着眼于强弱项、提质量,要优化资金投向结构,加强脱贫攻坚、交通能源、重大水利、老旧小区改造等补短板领域建设,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要有效提升民间投资预期,增强投资信心,着力落实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减税降费,降低融资成本和房屋租金政策措施,提高企业投资资金可获得性,降低企业投资成本,扩大投资新空间。
着力在促消费上下功夫。消费是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压舱石”。疫情对我国当前的消费产生了一定冲击,要让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就要不断释放被抑制、被冻结的消费需求,不断培育壮大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费、升级消费,使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得到回补。引导企业扩大智能产品、医疗保健、绿色食品、文化娱乐等产品和服务供给,满足消费升级需要。加大力度稳定汽车和地产等传统大宗消费,培育拓展线上消费,鼓励支持便民利民的新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如发放“消费券”和“培训券”,加大在基础教育、卫生防疫、生态环保等方面的支出,提升社会大众的福祉,以发挥消费的“乘数效应”,撬动国内整体消费需求。
着力在保民生上下功夫。“越是特殊时期,越要稳住民生‘底盘’。”民生稳,人心就稳,社会就稳。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拉动消费,又促进投资,是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和有效途径。要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减负、稳岗、扩就业并举,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行业、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在符合疫情防控要求前提下,逐步放宽灵活就业形态,多渠道扩大就业岗位。要通过保市场主体、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特别是保粮食能源安全,为百姓基本生活需求提供充足供给。要切实加大就业、医疗、社保等方面投入,加强困难人员兜底保障,构筑“保基本民生”的社会安全网。
纷繁世事多元应,击鼓催征稳驭舟。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如大海一样的中国经济,有抵御暴风骤雨的强大韧性和回旋余地。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只要我们坚定必胜信心,在坚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上下足功夫,不断释放内生动力,激活发展潜能,就一定能战胜困难和挑战,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脱贫攻坚任务能否高质量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各地要进一步压紧压实政治责任,强化政治担当,号召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战中砥砺初心使命,让“抓落实”贯穿于脱贫攻坚全过程。
今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将2019年作为“基层减负年”,表明了党中央为基层松绑减负、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的坚定决心。基层减负要“用实功”,精简考核“奔”出“精气神”。基层减负要“得实效”,严管厚爱“奔”出“正能量”。
题:接续换挡 马不停蹄——天津、山东、河北有力推进第二批主题教育 山东省第二批主题教育参加单位和人员范围广、类型多、数量大,共涉及14个市、137个县(市、区)、43所省属高校和1家省管企业,共有党员625.5万名、县处级以上党员干部3万余名。
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学习《纲要》为契机,在勤字上用“苦工”、善字上用“巧功”、乐字上用“实功”、好字上用“新功”,按照要求、学出实效。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发扬钉钉子精神、“安专迷”精神,通过学习《纲要》,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做到“四个服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