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印发《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的批复》,同意在粤港澳大湾区有序实施一批城际铁路项目,以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城际交通供给质量,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国经济网)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有利于深化内地和港澳交流合作,对港澳参与国家发展战略,提升竞争力,保持长期繁荣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此次国家对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项目的批准,必将进一步带动未来粤港澳大湾区的腾飞,对此笔者认为建设城际铁路有三项意义。
拉近时空距离,大湾区城际铁路使核心城市间近若比邻。城际铁路的建设最直观的便利就是缩短了大湾区城市之间的通行时间,为当地群众的生活提供了更多的便利选择。例如家在深圳去香港打卡;早晨来一份广式早茶午后点一枚葡式蛋挞,城际铁路快速、经济、高效的通行方式可以让这些不再是奢望。多层次的铁路交通网络,构建出大湾区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主要城市至广东省内地级城市2小时通达、主要城市至相邻省会城市3小时通达的交通圈,使核心城市间近若比邻。
刺激区域交流,大湾区城际铁路助力港澳长期繁荣稳定。城际铁路的建设在缩短出行时间的前提下,直接影响着大湾区内的经济文化合作交流,密切内地与港澳交流合作,为港澳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港澳同胞到内地发展提供更多机会,使港澳同胞对内地的“风土人情”有更加深入地了解,从地区经济间的合作,上升到制度文化的全面认同,确保港澳长期繁荣稳定。
辐射经济发展,大湾区城际并合“八纵八横”促经济腾飞。大湾区内铁路交通网络建成完善后,将与原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网贯通,依托珠江三角洲铁路网,形成“轴带支撑、极轴放射”的态势,并入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从而使大湾区的区域经济效益通过铁路网辐射至全国,协调对接京津冀、长江三角洲、长江经济带、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打通经济“血脉”,畅通发展“气血”,使我国经济发展迸发出新活力,促使未来经济新腾飞。
“巨浪澎湃出南海之滨,神州屹立引万国来贺”。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新的经济腾飞“储能站”,将以强大的经济势能,迸发出浑厚的发展动能,通过高速发展的交通网络,将强劲的发展能量供入全国,辐射亚太。(景亚飞)
梳理明确三年开工项目计划,建设总规模约6000公里,加快建设一批条件相对成熟的城际和市域(郊)铁路项目。把握好城际铁路功能定位和建设标准,加强市域(郊)铁路的统筹规划和设计建设,实现铁路建设与城市融合和多网融合,科学规划项目建设。
机器人拼装、机器人编程、无人机编程……在日前举办的第二届珠海市青少年机器人大赛暨珠港澳青少年机器人横琴邀请赛上,来自大湾区137所学校的2000多名青少年汇聚横琴,开展赛事活动与交流。
记者冯其予报道:第128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在广州举行云开幕仪式。据了解,截至目前,近2.6万家境内外企业参展,上线展品数量已超过240万件,来自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采购商报名参会。
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蕴藏的发展潜力令世界瞩目
哈大高铁:穿越严寒,串联新时代东北经济 哈大高铁纵贯东北三省,是世界上第一条投入运营的高寒高铁,也是穿越粮食生产地的“粮仓专列”。
时值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再次引起广泛关注。粤港澳大湾区作为继美国纽约湾区、美国旧金山湾区、日本东京湾区之后由我国着力打造的世界第四大湾区,是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与此同时,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还需要注意区域一体化的真正内涵概念,要理解其实质。
时值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再次引起广泛关注。粤港澳大湾区作为继美国纽约湾区、美国旧金山湾区、日本东京湾区之后由我国着力打造的世界第四大湾区,是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与此同时,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还需要注意区域一体化的真正内涵概念,要理解其实质。
创新生态圈通常以机构和平台为载体,通过整合多种创新资源,形成基于若干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载体,并借助产业链、创新链与价值链等构成协同互补和共生作用的体系。如何以创新生态圈集聚更多的创新资源,培育更强的创新能力,打造更高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整个粤港澳大湾区提质扩容增效发展的核心命题。
11日于广州举办的广东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上,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旅游市场联合监管协作体签约并正式组建运作。来自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等9个城市的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共同签署了《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旅游市场联合监管协议书》。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我国重要的发展战略,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举措,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相关负责人也介绍了横琴自贸片区在深化对澳开放合作,打造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的巨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