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边的早点摊、奶茶店……这些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个体商户,因为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今年以来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经营压力:消费需求不足、复工复产难、房租人工成本高企、现金流吃紧等。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高度重视支持个体工商户发展”“要积极帮助个体工商户解决租金、税费、社保、融资等方面难题,提供更直接更有效的政策帮扶”。那么,当前个体工商户还面临哪些困难?怎样才能渡过难关?
房租压力急需缓解
“最大的压力就是房租,一个月8000元,占到了收入的绝大部分。”醉初花艺花店店主杨爽告诉记者,去年4月份,她在北京市西城区陶然亭路租下一家店面卖鲜花,以往生意还不错,遇到旺季一个月纯利润能过万元。杨爽计划着,再经营两三年,也许就能攒点钱换个更大的门面。
但一场疫情打乱了杨爽稳扎稳打的节奏。“春节本来是一年中最赚钱的时候,结果因为疫情直接关门歇业,只能眼看着备好的鲜花一朵朵凋谢。”两个月后,重新开业的杨爽发现,人流量大不如前。“以前一天能接待十几位顾客,现在也就两三位顾客,除了5月份有点微利,其他时候都在亏钱。”最让杨爽头疼的还是房租,“无论店里是亏还是赚,每个月8000元房租是硬支出,如果生意再不好转,真的很难坚持下去。”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发现,“房租”是个体工商户提及最多的难题。
湖南长沙市岳麓区一家琴行老板娘李燕告诉记者,她的店铺每个月租金要1万元,2月份房东减了5000元租金,其他时间房租照付。“疫情期间,为了维持运转,我们全员降薪,但房租是逃避不了的成本。”
虽然今年以来一些地方和相关部门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减免个体工商户房租。但李燕认为,对于普通出租人来说,这只是个建议,并不具备强制性。“房租免或者不免很大程度上还是要看房东个人意愿,有些房东也面临着房贷、车贷等家庭生活开支问题,不给我们减免房租,其实也能理解。”
对此,有专家建议,地方政府可采用减免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等间接补贴方式,鼓励私人业主减免房租,进而减轻个体商户的承租压力。
7月30日,重庆市武隆区仙女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高端民宿归原小镇内,前来旅游的游客在民宿小院里休闲娱乐。 新华社记者 刘 潺摄
消费需求有待拉动
回忆起疫情暴发初期,广东深圳市宝安区甲钵常德土钵菜餐厅老板孙志仍然心有余悸,2月份整整一个月不能营业,门面租金、员工工资、员工宿舍房租等成本一个月就要11万元,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现在生意正在好转,这个月来店里吃饭的顾客明显增多了。”但孙志发现,虽然深圳疫情防控等级早已降级,但客流量却始终未恢复如初。“以前店里的顾客大部分是周边一些工厂的员工,现在很多工厂还没完全复工复产,加上娱乐场所也没放开,客流量大大减少。”孙志说。
与孙志一样,经济社会复工复产情况直接关系着诸多个体工商户的生存。北京人李莹辉几年前开设了个人摄影工作室,平时主要拍摄各种发布会、大型赛事活动,月收入有一两万元。“今年很多赛事取消,一些发布会改在了线上,只能给别人拍拍证件照维持生计,一个月勉强能赚一两千元。”李莹辉感慨,国家进一步推动复工复产、拉动市场需求,自己的工作室才能“死里逃生”。
消费信心也待恢复。“疫情对我们培训行业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招生,在以往的招生旺季,我们一个月能招10多个学生,今年只招到一半。”李燕说,疫情让大家花钱变得谨慎,即使是给孩子花钱,也要精打细算。
此外,由于经营节奏被打乱,还有不少个体商户现金流吃紧。银保监会的调查显示,个体工商户短期资金需求发生了变化:新增信贷需求旺盛,纾困、救急性贷款需求增加,短期内偿还贷款能力下降,还款压力增加。因此,及时给予个体商户资金“活水”解渴,保证可持续的现金流迫在眉睫。
帮扶之外还要自救
面对困难,不少个体工商户选择以自救寻求突围。
有的个体工商户采取暂时关停线下门店及加强线上服务等方式。“虽然现在客流量在慢慢恢复,但我们还是准备把现有门面转让,寻找好位置重新开始。”湖南省邵阳县宾希法龙服装店店主曾思思说,疫情让大家习惯了网上购物,这个消费习惯一旦养成,对实体店的影响很大。为此,曾思思也学着在朋友圈发打折促销信息,吸引新老顾客。“但这不是长久之计,服装行业的玩法变了,我们也得跟着变,未来打算铺设线上渠道,加强线上经营,线上线下相结合。”
有的个体工商户采取拓展新业务、转向新领域等方式突破困境。“这几年自媒体、手机摄影对传统摄影行业冲击很大,我们这行去年就出现了下行苗头,只不过疫情又添了一把火。”李莹辉说,他在继续经营个人摄影工作室之余,也开始转型做自媒体,拍摄Vlog视频“吸粉”,希望做大视频号,以流量换取收入。
“疫情其实也为个体工商户推进数字化转型、开展线上商业模式提供了机会。”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盘和林认为,个体工商户要展开自救,还要扩宽融资渠道,做好现金储备,以应对潜在危机。(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李华林)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今天(30日)发布统计数据显示,随着暖企稳企利好政策的实施,国内需求逐步激活,市场信心加快恢复。高技术产业企业增长显著,住宿和餐饮业、教育业持续恢复、降幅收窄。
从市场监管总局获悉,随着暖企稳企利好政策的实施,市场信心加快恢复。前三季度,我国日均新设企业2.2万户,日均净增1.2万户;日均新设市场主体6.7万户,日均净增3.9万户。市场监管总局将创新服务手段,通过市场准入领域的各项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推进我国市场主体数量持续攀升,不断激发市场主体创新动能,提升企业持续健康发展能力。
记者佘颖报道:市场监管总局10月3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随着暖企稳企利好政策的实施,国内需求逐步激活,市场信心加快恢复。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生产生活秩序逐渐恢复,高技术产业企业显著增长,住宿和餐饮业、教育业持续恢复,降幅收窄。
7月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京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有关人民团体负责同志,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港澳台资企业、个体工商户代表等参加座谈会。
“加”——充实复工复产队伍 在六安市舒城县杭埠工业园区,记者见到园区入口处贴着两张显眼的招工启事,上面显示安徽精卓光显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优先招聘作业员、检验员、储备技术员。了解到这一情况,舒城县委、县政府立即行动,构建政府帮招工作机制,将园区重点企业招工任务分解到各乡镇。
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最近刚刚带领团队完成了关于“激活中小企业,畅通经济‘双循环’”的调研报告。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 刘尚希:按照中央提出的双循环的这种新发展格局,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提升我们自主发展的能力,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
截至今年7月末,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40.83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0.62%—这是今年以来金融服务小微企业的成绩单。近年来,银保监会在资金端、内部考核、风险管理、尽职免责等方面出台一系列差异化监管激励政策和引导措施,解决惜贷、惧贷问题。
记者商瑞、通讯员孙晓斌报道:今年以来,天津市税务局推出“一企一策”“非接触式办税”等服务措施,助力市场主体纾困解难,服务“六稳”“六保”大局。据统计,今年1月份至7月份,天津税务部门累计新增减税降费115.5亿元,其中今年出台的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税费优惠政策新增减税降费30.8亿元;2019年年中出台政策在今年翘尾新增减税降费84.7亿元。
当前,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大多数个体工商户面临客源减少、成本上升、资金紧张等困难。对此,税务部门着眼个体工商户的难点堵点痛点,以更直接的优惠政策、更有效的帮扶措施,助力“小店经济”重焕生机。
记者近日采访了解到,从“小店”到“大厂”,从制造业到服务业,从内贸企业到出口企业,减税降费红利正在各行各业加速释放。减税降费政策有序有力落地,不仅纾解了企业经营困难,而且增强了企业发展信心,尤其体现在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增强了企业发展后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