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从租金、税费、社保、融资等方面解决难题,支持个体工商户发展,助力其快速“回血”。
专家表示,当前餐饮娱乐、民生服务、旅游出行等行业尚未完全恢复,个体工商户恢复元气还面临着诸多现实困难。同时,一些地方存在政策落地不够快、配套措施不够细、执行不够实等问题,要让个体工商户“活下来”“活得好”,还需在政策执行力度和精细度上再加把劲。
多措并举渡过难关
目前我国共有8331.3万个体工商户,占市场主体的67.1%,解决了超2亿人的就业问题。让个体户活下来、发展好,既能解决就业、繁荣市场,也能便利、丰富大众生活。
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频出实招,从资金支持、税费减免、优化服务等方面,帮助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在资金支持方面,引导金融机构增加3000亿元低息贷款,定向支持个体工商户,联合互联网银行、中小银行,为个体工商户提供定期免息或低息贷款。同时延长贷款期限,对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严重、到期还款困难以及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个体工商户,灵活调整还款安排,合理延长贷款期限。
一些金融机构纷纷创新产品和服务,为个体工商户注入资金“活水”。如针对个体工商户现金流减少、难以缴纳租金等情况,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创新推出额度适中、利率优惠的“租金贷”,或者通过信用卡推出各类分期产品,帮助个体工商户解决租金及流动资金难题。
在费用减免方面,实行国有集体物业减免房租,鼓励各地通过减免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等方式,支持出租方为个体工商户减免物业租金。减免个体工商户疫情期间相关检验检测、认证认可费用。阶段性降低用电、用气成本,今年上半年,对受疫情影响无力足额缴纳电、气费用的个体工商户,实行“欠费不停供”措施。
及时出台的帮扶政策,帮助众多个体工商户度过了艰难时期,助其抓住疫情好转契机重新恢复活力。调查显示,目前多地个体工商户复工复产率超90%。
适当放宽市场准入
“疫情给经济运行带来较大冲击,个体工商户规模相对小、资金压力大,受疫情影响尤其大。”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盘和林表示,尽管今年二季度我国经济已经实现了正增长,但餐饮娱乐、民生服务、旅游等服务行业还没有完全恢复,而这些行业容纳了大部分个体工商户。
盘和林认为,政府部门需继续加大对个体工商户的扶持,在原有政策上延伸做细。如可采取更加普惠的降费政策,扩大优惠范围,进一步降低行政性收费。加大公共服务力度,充分发挥社会化服务机构作用,加强对个体工商户数字化信息化培训,创新线上线下结合的经营模式,帮助个体工商户转型挖掘市场机会。
“支持个体工商户走出困境,最根本的是要优化营商环境。”新网银行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要通过落实“放管服”、打破隐形壁垒等一系列举措,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企业和商户发展创造更好的制度环境,进一步激发和扩大市场需求,让遍布城乡的小微企业和小摊小贩恢复生机,真正“活”起来。
从宏观政策来看,董希淼表示,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减税降费工作要继续深入推进,赤字率还可以适当提高。对受疫情直接冲击较大的餐饮、住宿、旅游等行业,应继续进行补贴或减免税费。货币政策要坚持灵活适度,保障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特别是要通过定向降准、再贷款、再贴现等措施,加大对中小银行的支持,鼓励中小银行进一步服务好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还有专家认为,在当前经济形势下,需要对个体工商户更加包容。要放宽市场准入,采用包容审慎监管,对不涉及疫情防控、安全生产等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轻微违法行为,可采用行政提示、行政指导、说服告诫等方式予以规范处置,让执法更有温度。
扶持政策重在落实
采访中,一些个体工商户对已有优惠政策加强落实的呼声较高,表示“好政策还要靠相关部门及时落实落细”。
目前能够惠及个体工商户的政策主要是房租、水电气的减免和定期免息、低息贷款等。但在政策落实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比如,在房租方面,各地普遍实行的是国有集体物业减免房租,鼓励非国有房屋出租人减免或延期收取房屋租金。但对于国有集体物业来说,有些国有产权房通过层层转租后,“二房东”成了免租的直接受益者,真正承租的个体工商户并没有受益。
水电气费用减免方面也存在同样的问题。疫情期间多地下调水电气价格,但很多个体工商户的水电气费用是通过房东或者物业缴纳,这中间存在的传导阻碍致使个体工商户无法享受到降价的实惠。
在贷款支持方面,由于个体工商户数量多、经营分散、抗风险能力弱,往往不是银行等机构青睐的主要群体,金融机构缺乏支持个体工商户的动力。
盘和林认为,疏通政策的“最后一公里”,有关部门要主动靠前服务,各地要把已出台的利好政策细化,提供更直接更有效的帮扶:一是要做到精准施策,政策要更加务实、细致具体,符合个体工商户需求;二是要加强督查检查,可引入第三方机构对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等。
在采访中还发现,部分个体工商户对相关优惠政策不甚了解,也不知该如何申办相关手续。北京市西城区醉初花艺花店店主杨爽向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坦言,此前她有8万元信用贷款,利息并没有得到优惠,自己对相关低息贷款政策和其他税费减免政策也几乎一无所知。
董希淼认为,要使政策真正下沉到基层,可运用技术手段增加政策透明度和可获得性,让政策利好高效顺畅地传导至个体工商户。尤其是金融机构应加强对个体工商户的走访、培训,增进双方沟通,提高供需匹配的契合度,减少“资金空转”现象。(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李华林)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今天(30日)发布统计数据显示,随着暖企稳企利好政策的实施,国内需求逐步激活,市场信心加快恢复。高技术产业企业增长显著,住宿和餐饮业、教育业持续恢复、降幅收窄。
从市场监管总局获悉,随着暖企稳企利好政策的实施,市场信心加快恢复。前三季度,我国日均新设企业2.2万户,日均净增1.2万户;日均新设市场主体6.7万户,日均净增3.9万户。市场监管总局将创新服务手段,通过市场准入领域的各项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推进我国市场主体数量持续攀升,不断激发市场主体创新动能,提升企业持续健康发展能力。
记者佘颖报道:市场监管总局10月3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随着暖企稳企利好政策的实施,国内需求逐步激活,市场信心加快恢复。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生产生活秩序逐渐恢复,高技术产业企业显著增长,住宿和餐饮业、教育业持续恢复,降幅收窄。
7月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京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有关人民团体负责同志,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港澳台资企业、个体工商户代表等参加座谈会。
“加”——充实复工复产队伍 在六安市舒城县杭埠工业园区,记者见到园区入口处贴着两张显眼的招工启事,上面显示安徽精卓光显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优先招聘作业员、检验员、储备技术员。了解到这一情况,舒城县委、县政府立即行动,构建政府帮招工作机制,将园区重点企业招工任务分解到各乡镇。
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最近刚刚带领团队完成了关于“激活中小企业,畅通经济‘双循环’”的调研报告。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 刘尚希:按照中央提出的双循环的这种新发展格局,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提升我们自主发展的能力,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
截至今年7月末,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40.83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0.62%—这是今年以来金融服务小微企业的成绩单。近年来,银保监会在资金端、内部考核、风险管理、尽职免责等方面出台一系列差异化监管激励政策和引导措施,解决惜贷、惧贷问题。
记者商瑞、通讯员孙晓斌报道:今年以来,天津市税务局推出“一企一策”“非接触式办税”等服务措施,助力市场主体纾困解难,服务“六稳”“六保”大局。据统计,今年1月份至7月份,天津税务部门累计新增减税降费115.5亿元,其中今年出台的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税费优惠政策新增减税降费30.8亿元;2019年年中出台政策在今年翘尾新增减税降费84.7亿元。
当前,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大多数个体工商户面临客源减少、成本上升、资金紧张等困难。对此,税务部门着眼个体工商户的难点堵点痛点,以更直接的优惠政策、更有效的帮扶措施,助力“小店经济”重焕生机。
记者近日采访了解到,从“小店”到“大厂”,从制造业到服务业,从内贸企业到出口企业,减税降费红利正在各行各业加速释放。减税降费政策有序有力落地,不仅纾解了企业经营困难,而且增强了企业发展信心,尤其体现在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增强了企业发展后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