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藏军区某合成旅侦察营把官兵拉到海拔5600米的陌生地域,多课目、多要素跨昼夜开展克服冰川、武装泅渡、引导打击、敌后破袭等课目演练,有效检验侦察分队在高海拔地区的“动、侦、打、保”综合作战能力。
这次演练,要求侦察分队所有官兵背负60多斤的装备,全程行军114公里,共历时三天两夜。队员刚出发没多久,就被一道高80多米的自然崖壁挡住了去路。为了按时到达指定地域,指挥员临机决策,果断采取索降的方式通过崖壁。
武装泅渡,在海拔5000多米的高原上显得异常艰难。他们不仅要克服高原环境下剧烈运动而导致的缺氧,还要面临水中的低温。官兵们巧妙利用携行具的浮力,交替掩护射击,悄然向岸滩接近。
侦察兵是一把尖刀,冰川就是他们的磨刀石。从4500米的宽谷区到5500多米的冰川地带,攀升的不仅是海拔,更是对体能和技能的极限挑战。队伍继续前行,一道高40多米,近乎垂直的冰壁,成了他们的“拦路虎”。先锋攀登率先利用专业工具,建立保护站,挂好保护绳,队员依次攀登而上。
坚硬的冰面、积雪融化的水流、随处掉落的冰块,给攀登增加了极大的难度,冰裂、暗沟、雪崩更是时刻威胁着每一名队员,要完成敌后破袭,他们只有向上攀登,别无选择。登上冰壁,被积雪掩盖的冰裂隙变成了最大的危险。官兵们每9人连接一起,分为两组,由领攀者向前开辟前进路线,后面的人踩着脚印依次前进。原本300多米的距离,官兵们却花了整整4个多小时才顺利的通过,到达顶峰。
夜幕降临,夜间按照方位角行进,漆黑的高原,能见度小,而且缺乏参照物。
记者:连长,我们怎么又原路返回了?
侦察连连长王聪:高原夜间行军,没有参照物,方向走错,所以我组原路返回。
重新确认方向后,经过1个多小时的急行军,前沿侦察分队终于按照时间节点到达指定地域,开设敌后观察哨,并将敌情通报给指挥中心。随后。破袭分队依据打击数据迅速对目标实施打击。
西藏军区某合成旅旅长 张家林:高海拔地区自然环境极端恶劣,对我们开展实战化练兵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充分利用高原高寒条件模拟实战化环境,从目标获取、监视,到引导打击、敌后破袭,昼夜不间断连续行动,锤炼摔打部队,磨砺侦察分队全天候,全地域作战能力。
(编辑 陈越绮)
这个人就是中央指导组防控组驻荆州防控队队员、广东支援湖北荆州医疗队队员王烁。党指向哪里,就冲向哪里;哪里有人民需要,就奔向哪里,全然不顾个人得失、安危,是王烁一以贯之的职业坚守和人生信条。
在过去的一周里,刘博和他的检测小组,昼夜奋战,已完成八批次千余份样本的核酸检测。刘博是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检验科的主管技师,一名从事检验工作10多年的老“侦察兵”。2月29日,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检验科主管技师刘博准备进入实验室“红区”。
” 2月11日,在湖北恩施州疾控中心,来自天津市南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检验技师郑旭坤(右)在实验室为同事鼓劲加油。” 2月28日,在湖北恩施州疾控中心,来自天津市南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检验技师郑旭坤穿好手术服准备进入核心实验室更换防护服。
穿上密不通风的厚重防护服,戴上双层乳胶手套、防渗透脚套、N95口罩和护目镜,“全副武装”的走进实验室,近距离与新型冠状病毒面对面较量。俩小伙实验室内创下连续工作记录 1月31日,谢楠和程思嘉这对“90后”组合迎来了参加工作以来最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