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人民日报评论部:直面挑战,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

2020年08月24日16:0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5034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中国共产党立志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深知和平的可贵,也具有维护和平的坚定决心

  积极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始终是中国坚定不移的国家意志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但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民粹主义愈演愈烈,霸权思维、霸凌行径变本加厉,气候变化、战乱恐袭、饥荒疫情等风险日益突出……世界怎么了?人类怎么办?人类又一次站在了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

  “横空大气排山去,砥柱人间是此峰。”这些年来,每当世界发展遭遇逆风、寒流,中国共产党总是带领中国人民迎难而上,努力在不确定性中创造确定性,为世界注入强大正能量。一方面,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着眼国际形势发展变化,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共建“一带一路”、正确义利观、新安全观、全球治理观、文明观等一系列重要理念、重要倡议。另一方面,以实际行动维护世界和平,宣布设立为期10年、总额10亿美元的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并于2016年正式投入运行;始终致力于通过谈判、协商方式处理领土问题和海洋划界争端,同14个邻国中的12个国家彻底解决了陆地边界问题;积极参与重大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解决,发挥了建设性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党。”这不仅是一个大党的豪迈宣示,也是人们每天见证的鲜活事实。今天,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快速提升,国际上有些人担心中国会走“国强必霸”的路子,一些人提出了所谓的“中国威胁论”。这既有认知上的误读,有根深蒂固的偏见,也有力量消长带来的心理失衡,还有出于维护自身既得利益的刻意歪曲。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中国睡狮已醒,“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

  一个民族最深沉的追求,一定要在其薪火相传的民族精神中来进行基因测序。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民族,血液里没有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基因。2000多年前,张骞带着一支和平使团从长安出发,打通了东方通往西方的道路,完成“凿空之旅”,带给世界的是“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而不是侵略扩张;600多年前,郑和下西洋时,率领的是当时世界最庞大的舰队,带去的是丝绸、茶叶和瓷器,而不是战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饱受列强欺凌,对战争和动荡带来的苦难刻骨铭心,因此绝不会将自己曾经遭受的苦难强加给其他国家与民族。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中国共产党立志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深知和平的可贵,也具有维护和平的坚定决心。

  正因如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将坚持自身和平发展载入宪法,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作出这一庄重承诺的国家。从上世纪50年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改革开放以来作出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再到新时代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倡议,中国始终按照中国人民的愿望,不断发展进步并为人类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历史上曾经遭受欺凌、蒙受屈辱的发展中大国,中国发展的目的是赢得尊严和安全,让历经苦难的人民过上好日子。在追求这个目标的过程中,中国自然而然地发展了、强大了。作为体量巨大、人口众多、国情复杂、治理难度世所罕见的最大发展中国家,中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保持社会长期稳定,这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的伟大奇迹,也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最大贡献。

  “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这是中国共产党人朴素而深刻的世界观。中国今天的发展成就得益于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中国未来的发展仍然需要长期稳定的国际环境。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是外交辞令,不是权宜之计,不是战略模糊,而是思想自信和实践自觉的有机统一,是坚定不移且值得信赖的人民选择和国家承诺。历史上确有国家因强而霸,但国强必霸决不是历史定律。用西方一些国家的发展经验评判中国,把西方一些国家的发展逻辑套用于中国,得出的结论必然荒谬失真。新中国成立70多年,中国没有主动挑起过任何一场战争和冲突,没有侵占过别国一寸土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主动裁减军队员额400余万;这些年,中国国防支出占GDP平均比重约为1.3%,在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处于最低水平,与此同时,中国已成为联合国第二大维和预算摊款国和经常性预算会费国。积极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始终是中国坚定不移的国家意志。

  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变初心,也始终是中国发展的最大目标。在追求这个目标的过程中,中国找到了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即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始终得到中国人民最广泛、最坚定的支持,同时也造福这个世界、惠及世界各国人民。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着强大自信,同时尊重世界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无意同任何国家进行制度竞争,无意同任何国家搞意识形态对抗。中国不“输入”外国模式,也不“输出”中国模式,不会要求别国“复制”中国的做法,而是充分尊重其他国家选择的不同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也坚决反对妄图改变中国的不切实际做法,坚决反对人为制造所谓“新冷战”,当年冷战给世界人民带来的创伤和痛苦绝不应重演。

  2021年,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回首百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所进行的伟大奋斗彪炳史册,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有目共睹。面向未来,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中国共产党将带领中国人民,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持之以恒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不断为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贡献智慧和力量!

  (本系列评论到此结束)

  《 人民日报 》( 2020年08月24日 05 版)

文章关键词:评论部 人类命运 奋斗 人类进步 和平发展道路 输入 责编:林瑶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人民日报评论部:抓“六保”促“六稳” 形成发展新动能

    本版从今天起推出系列评论,深入宣传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重要论述。” 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中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必将迈上一个新台阶。

  • 人民日报评论部:闯关夺隘勇向前

    我们在前进路上奋力奔跑,跨过沟沟坎坎,越过激流险滩,很辛苦也很充实,有付出更有收获 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中国社会保持勃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中国人民奔向美好生活的步伐没有停歇 

  • 人民日报评论部:善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让我们的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⑩

    科学社会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的一大区别,就在于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把社会主义看作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实践过程正是将坚守

  • 人民日报评论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 可以说,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

  • 人民日报评论部: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依法治国,不仅是制度文明的发展,更体现着“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治理智慧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的显著优势”。

  • 人民日报评论部:把民主和集中有机统一起来

    以民主集中制为组织原则的制度安排,能够使人民的意愿和要求得到最广泛表达和反映,最大限度把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出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重要标志。

  • 人民日报评论部:以人民情怀彰显治理价值

    我国国家制度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能够有效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力 以人民为中心,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要落实在制度安排与治理实践之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的一切执政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治理活动,都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

  • “伟大成就”彪炳人类史册--国庆盛典启示录①

    “今天,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本版今起推出系列评论,在重温国庆盛典中感受新中国70年的“雄关漫道真如铁”、展望复兴路上的中华民族“长风破浪会有时”。

  • 大团结汇聚磅礴力量--国庆盛典启示录②

    比铁硬,比钢强,团结起来气贯长虹,无数蜿蜒小溪汇聚成了中国历史的大江大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把中华民族的大团结转化为治理的效能、发展的能力,用团结奋进释放出发展的整体效能  恢弘的国庆盛典,处处可见“团结”的意象。

  • 人民日报评论部: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现代化路径

    中国的现代化之路符合中国国情、独具中国特色,是可资借鉴参考的一种现代化模式,让想发展、要发展的国家看到“另一种方式是可能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伟大胜利,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全面迈向现代化,让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