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熊洞,好样的!

2020年08月29日15:15  来源:央视新闻

5034

四川凉山的熊洞

  幼时被烧伤致右腿残疾

  只能“爬着走”

  16岁,熊洞艰难“爬”进校园

  在支教老师和医院的帮助下

  他不仅站了起来,还考入大学

  今年暑假,他回到曾经就读的小学

  完成了一个心愿

  ↓↓↓

  两岁时意外烧伤,右腿残疾

  他只能“爬着走”

  熊洞的家在四川大凉山深处的一个村庄

  两岁多时的一场意外

  使还不能站立、只会满地爬的熊洞

  右腿被火烧成“肉团”

  由于家庭极度贫困

  加上村里医疗条件差

  没能得到及时治疗

  他的大腿和小腿渐渐粘在一起

  无法分开

  十多年来,熊洞只能“爬着走”

  走一小段路,别人用几分钟

  他得用大半个小时

  手掌经常被沙石磨破出血

  然而,祸不单行,就在熊洞10岁那年

  爸爸干活时遭遇山体崩塌遇难

  直到16岁

  熊洞才克服重重阻碍,艰难地“爬”进校门

  而从家到学校700米多的距离

  他要“爬”上半个多小时

  16岁“爬”进校门

  支教老师帮助他“站”了起来

  进入校园的熊洞

  遇到了前去支教的广东义工组织

  听闻他的遭遇

  支教老师决定帮他“站”起来

  支教老师和爱心人士带着熊洞

  辗转踏上寻医之路

  在广东顺德和平外科医院

  医护人员听说了他的情况

  专门为他准备了病房,还捐款8000多元

  医院的专家团队

  为熊洞实施了长达12个小时的手术

  术后三个月,经过康复训练、牵引

  熊洞的腿伸直了、有力了

  终于“站”了起来

  2010年3月初,熊洞出院回到家乡

  此后,经过康复训练

  熊洞完全可以站立行走

  不仅可以走着去上学,他还能帮助家里干活

  “快跑,疾行,干活负重,

  挑一百几十斤都没问题”,熊洞说

  6年学完9年课程

  他25岁圆梦大学

  重新回到校园的熊洞

  用6年时间学完9年的课程

  2016年,22岁的他

  考取四川攀枝花市建工程学校

  在学校,熊洞用乐观和努力

  不断地追赶着同龄人的脚步

  不仅如此,他经常通过书信、短信等形式

  他把自己的生活、学习情况

  告诉帮助过他的医生

  2019年,25岁的熊洞

  考上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在大学,他学习之余还当起了志愿者

  在养老院和公共场所做义工

  利用暑假时间

  他回到家乡成为支教老师

  2020年7月14日,放暑假回到家的熊洞

  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

  “我要把村里的孩子们召集起来

  给他们上课,分享外面世界的精彩”

  于是,他马上忙碌了起来

  找想学习上课的孩子、跟家长开会

  7月18日,还是在他曾经上课的教室

  熊洞的“暑期课堂”正式开课

  来上课的学生从2年级到6年级不等

  每天7小时的课程

  为了备课,熊洞常常忙到凌晨两三点

  为什么要当支教老师?

  “如果去打暑假工,的确可以挣些钱

  但我更想做这些有意义的事”,熊洞说

  课余时间

  孩子们喜欢听熊洞讲大山外的故事

  他也时常勉励孩子们

  让知识帮助他们走向更远的地方

  “今后无论干哪行,我都想做个有用的人

  力所能及,多帮助别人”

文章关键词:支教 老师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爬 爬着走 上课 课程 责编:林瑶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支教志愿者踢学生 东南大学回应:支教工作已被暂停

    据了解,视频反映的情况属实,涉事人系我校在云南南华县思源实验学校的支教志愿者,在该校担任支教老师。思源实验学校和南华县教育部门正就此事进行调查。目前,该生的支教工作已被暂停。

  • 数据线联通山海 红苹果香飘两城

    资料图片   ▲昭通市贫困群众在昭阳区工业园区的东莞电子企业数据线生产车间工作。目前,东莞结对帮扶昭通6县区到广东就业的贫困劳动力27748人,转移到其他地区就业的贫困劳动力165440人。

  • 泉润湘西拔穷根(决战脱贫攻坚·一线故事)

    济南与湘西的实践证明,东西部扶贫协作,不是单向帮扶,而是双向协作,走向互利共赢。据不完全统计,3年来,已累计有刘静这样的泉城义工400余名,从济南飞到湘西,摸索走出一条“志愿服务参与精准扶贫”之路。

  • 支教老师在乡村学校拍最美婚纱照 曾背80斤书上山

    侯长亮背着80斤重的捐赠书籍艰难上山的照片曾感动无数网友 ”  记者看到侯长亮与女友的婚纱照上,孩子们手里捧着的红纸上写着:走出大山,不但要走出物质的大山,更重要的是走出精神的大山。

  • 央广网报道《远山的回响》系列评论之一:乡村教育 斩断贫困的利器

    值此决战脱贫攻坚收官之际,央广网特别推出系列报道《远山的回响》,谱写新时代的山乡巨变,揭开献礼建党一百周年的序幕。如今,人们欣喜地发现:伴随着贫困地区“旧貌换新颜”的,不但是基础设施、乡村面貌,还有最漂亮的乡村校舍、朝气蓬勃的师生,以及无数个“谭梓涵”充满自信、犹在耳畔的朗朗读书声。

  • 【津云微视】你笑起来,真好看!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中华民族摆脱贫困的千年愿景即将梦圆。从“输血”变“造血”,把“有限”变“无限”,天津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在增强内生动力和“造血”功能方面下足“绣花功”。

  • 凝聚决战决胜的强大合力——河南省脱贫攻坚系列述评之三

    在河南,有一种投身脱贫、扶危济困的攻坚力量在汇聚,有一种助力脱贫、无上光荣的价值信念在传递,有一种参与脱贫、人人可为的巨大激情在点燃,脱贫攻坚真正从扶贫部门的“独角戏”转变为社会各界的“大合唱”。团省委联合14家省直单位实施“八方援”河南共青团助力脱贫攻坚行动,搭建起青年人才施展才华的舞台;

  • 了不起!她兜里最少只有3.6元却帮助筹建29所希望小学

    72岁的周秀芳是宁波市鄞州区李惠利小学退休教师。”  从大学生那里周秀芳得知贵州那边还需要支教老师,与贵州那边通过电话后,周秀芳中断了旅游,返回宁波。学校最缺的就是老师,周秀芳还发动宁波的退休教师、教过书的企业家以及大学生来这里支教。

  • 兜里最少只有3.6元却帮助筹建29所希望小学,这位奶奶了不起!

    72岁的周秀芳是宁波市鄞州区李惠利小学退休教师。学校最缺的就是老师,周秀芳还发动宁波的退休教师、教过书的企业家以及大学生来这里支教。如今,周秀芳已经72岁了,她说自己最大的收获是“欣慰”:为众人的支持欣慰,也为爱心的传递欣慰,她要继续把“爱心搬运工”做下去。

  • 建设大美新疆,习近平强调这两种精神

    9月25日至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践行胡杨精神和兵团精神,激励各级干部在新时代扎根边疆、奉献边疆。远在5000多公里外的浙江永嘉人戴豪杰,主动放弃了在福建顺昌县郑坊镇政府干部的工作岗位,来到新疆皮山、叶城乡村学校支教。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