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住建部、教育部、工信部等13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城市居住社区建设补短板行动的意见》。
此次《意见》提出的工作目标是,到2025年,基本补齐既有居住社区设施短板,新建居住社区同步配建各类设施,城市居住社区环境明显改善。
此次《意见》明确提出,以居民步行5—10分钟到达幼儿园、老年服务站等社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为原则,以城市道路网、自然地形地貌和现状居住小区等为基础,与社区居民委员会管理和服务范围相对接,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居住社区规模,原则上单个居住社区以0.5—1.2万人口规模为宜。
同时,各地要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城市更新改造工作,通过补建、购置、置换、租赁、改造等方式,因地制宜补齐既有居住社区建设短板。
优先实施排水防涝设施建设、雨污水管网混错接改造。充分利用居住社区内空地、荒地及拆除违法建设腾空土地等配建设施,增加公共活动空间。加强居住社区无障碍环境建设和改造,为居民出行、生活提供便利。具体的建设标准有哪些
一起来看看
(记者陈劲松)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残联等13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城市居住社区建设补短板行动的意见》,将无障碍环境建设和改造作为城市居住社区建设补短板行动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