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靠着“无中生有”,“老乡菇”带领老乡奔小康

2020年09月03日13:48  来源:科技日报

5034

◎ 科技日报记者 张佳星 陈龙 刘廉君

  “这地儿不用出门,老婆孩子热炕头儿,一年还能收入十来万,这不是挺好嘛。”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农民白月新在自家承包的菌棒大棚外蹲着说这些话时,他的媳妇就坐在对面看着他笑。

  白月新看了媳妇一眼,顿了顿,可能在想下面的话该不该说,但他还是接了下去:“我们还想再多包两棚,挣了钱了,园区里谁不想多包两棚啊?”

  身后的大棚里,蘑菇像盛开的小伞,不时就拱出来几朵,好像总也采不完。不开伞的蘑菇,因为孢子没“溜走”,市场价高些,能卖到五六块一斤,开伞的品相好,也能卖到3块钱一斤,能卖多少钱都是有统一标准的,它们有一个统一的名字——“老乡菇”。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作为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扶贫工作的第一站,阜平县用“老乡菇”这个品牌名字凸显了“发展扶贫产业、重在群众受益”的决心。

  “无中生有”照样要有凭有据

  让两口子安心过上小日子的“老乡菇”产业是近两年才落户阜平的。

  中国农科院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调查给阜平“把了脉”,列出了这里的四大优势:冷凉的气候条件适合菌类生长;山清水秀无污染,适合生产绿色有机产品;丰富的木料资源保证原料需求;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利于带动贫困户脱贫。

  在此基础上,专家们有凭有据的为地方开了一个产业“药方”——“无中生有”发展食用菌产业。

  无中生有,没经验有风险怎么办?

  阜平县与保险公司联办共保,在全国首创成本损失险,每个菌棒政府补贴60%保费,兜住生产经营风险。

  无中生有,没组织管理散怎么办?

  阜平县成立了高规格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县长任组长主抓食用菌产业,选配“蘑菇县长”,坚持县长亲自抓食用菌产业,定期召开食用菌产业调度例会,坚持食用菌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项目重大决策集体决策一事一议机制。

  无中生有,没干过有惰性怎么办?

  阜平县发动党员干部带头流转土地、带头承包大棚、带头学习技术,带动贫困群众从“揣着手等”到“甩开手干”。

  回答好这三个问题,“老乡菇”在阜平开始生根。它的生根,更带来了资源依赖型产能的转变。

  关了矿业,坚决走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阜平县现代食用菌核心区里,管理这个园区的阜平县嘉鑫种植有限公司经理齐建利不好意思地说,他们公司以前是做矿业的。

  面临企业的整体转型,齐建利和同事们全都要从头学。齐建利说:“转型怕什么,方向是对的就有信心,因为我们是朝着绿色可持续发展转型的,有利环境,也能产生效益。”

  不是没遇到坎,但是路是越走越顺。“第一年的菌棒是从外面拉来的,运输时间长,有好多坏的,我们也不了解习性。”齐建利说,公司管理层马上意识到,菌种是“根子”,还得是自己掌握,找到最优的培养模式,这和“亲生的孩子”一个道理。

  这个想法是奔着长远去的,因为要打造出自己的品牌,就必须有自己的种质。获知这一需求,阜平县政府随即联系当地农业院校,帮助牵线搭桥。

  据介绍,阜平县与吉林农业大学教授、国际药用菌学会理事长李玉院士达成合作协议,在阜平天生桥核心园区创建食用菌产业“李玉院士工作站”。同时阜平县每年投入300万元用于太行山食用菌研究院和林果专家工作站建设,聘请了160余名技术专家常年驻点服务,为阜平县引进新品种2个、新技术6项。

  与此同时,企业建立了自己的菌种中心,也挖来了搞了一辈子食用菌种研究的技术“辅导员”。现在从菌种研发制作到菌棒生产,再到生产管理、收购销售、深加工……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在阜平县现代食用菌核心区建立了起来。

  2018年“阜平香菇”通过地理标志认证,“老乡菇”也成为一个真正叫得响的品牌。

  如今,香菇大棚的周边搬来了很多身份显贵的邻居,比如云木耳、灵芝、桑黄……“研究员们时不时就会来做技术指导,老百姓们紧跟着我们的产业,日子越过越甜。”齐建利说。

  来源:科技日报

文章关键词:阜平县 老乡菇 桑黄 图源 药用菌 奔小康 食用菌产业 责编:林瑶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好政策托起好日子(脱贫故事)

    2017年,孟路明的妻子患上重病,常年住院买药,两个孩子都在上学,孟路明在外打工,一家日子紧巴巴的。去年11月11日,县人保财险公司派人到孟路明家核实交通事故和住院的详情,他开始一头雾水。

  • 秉持初心,书写决胜全面小康精彩答卷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党中央想的就是千方百计让老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在湖南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他首次提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十六字”方针……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一景(4月9日摄)。

  • 且看信心如何让黄土变成金——“环京津贫困带”整体脱贫记

    新华社记者 王晓 摄  在河北阜平县台峪乡平房村一处香菇大棚内,村民在查看香菇长势(4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晓 摄  河北阜平县一处易地扶贫安置点(无人机照片 4月8日摄)。

  • 党建引领的乡村蝶变之路

    河北保定阜平县食用菌产业核心区有二百零三座大棚,不远处就是南栗园铺村盖起的新民居,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增收致富。保定市积极探索在党的领导下,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不断完善“5+3+N”的组织体系,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不断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效。

  • 用特色产业闯出一条脱贫路(新春走基层)

    1月20日,正值隆冬时节,记者走进位于河北保定阜平县城西太行山深处的顾家台村。”  富起来的不止顾成虎一家,整个顾家台村都在奔往小康的路上拼搏奋斗。如今,宽广平坦的水泥路、干净的公厕、齐整的路灯、冬暖夏凉的新民居,成了顾家台村人的“标配”。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