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金色,属于教师。为了发扬尊师重教传统、表彰教师的无私奉献,一系列教师节庆祝活动正在陆续开展,让“园丁”们再次登上被聚焦的舞台。
政策在加码:教育部提出将继续督促各地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六部门共同出台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意见,力争3~5年大幅提升乡村教师待遇;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今后教育类硕士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公费师范生将免试用认定教师资格……种种利好出台,彰显了国家层面对教师现状的关注、关怀,表达了发展好教育的决心,也说明了教师整体处境可改善的余地还很大。全社会理应共同思考:如何从精神、物质等方面入手,让教师二字的分量更加沉甸甸。
改善,首先体现在待遇上。当教师需要一定情怀,但清贫不是情怀的标配。事实上,有研究者认为,教师待遇越高,教师越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普通家庭越能从中受益。原因是优质教师的加入,将提高整体教育水平,减少课外培训补习造成的剪刀差,从而减少家庭在课外教育方面的支出。从逻辑上看,这种相关性确实成立。
从2018年8月“不低于”的提法第一次面世以来,各地在教师工资待遇上的改革一直在推进。2020年初,杭州更进一步提出,要让教师平均工资收入高于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朝着打造一支师德优良、学识过硬、愿意深耕的教师队伍的目标,各方齐发力。目标有没有实现,或者说有没有不折不扣地实现,还需要更多督导。尤其在相对低收入地区,要想让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靠精神觉悟也靠真金白银。
改善,体现在方方面面。在职业荣誉感、社会氛围、教师的入职门槛、配套的激励措施、优化考核制度、享有的公共福利等多方面,仍有很多文章可做。前几日,萧山支教教师杨明的故事上了《人民日报》,这个小伙子在山里一待就是11年,条件艰苦不言而喻,他却说内心很快乐很满足,因为村民们的认可从未让他感到孤独,逢年过节,常常有几十个电话打过来邀请他。这就是社会认可的力量。引导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风气,方能真正唤起教师的教育情怀,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经师易求,人师难得”。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民族振兴的重要基石。不要只在教师节这一天感念师恩,而要真正“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为了发扬尊师重教传统、表彰教师的无私奉献,一系列教师节庆祝活动正在陆续开展,让“园丁”们再次登上被聚焦的舞台。不要只在教师节这一天感念师恩,而要真正“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95岁高龄的张礼老师快速适应并投入到了在线教学的实践中,而清华大学体育部的老师们则陷入了无限的惆怅。清华大学电机系大一学生 朱鸿凡:我这学期体育课本来是足球,但是现在在家里所以就踢不成足球了。
11月2日,2019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将举行,共计28个省份参加全国统考,本次考试报名人数高达590万,创下历史新高。教育部官网11月1日晚间发布消息,2019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考生人数再创新高,高达590万人,考试科次1237万科次,比上半年考生人数增加一倍多,加上上半年考生人数290万,全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人数近900万人。
教育信息化,需要的不仅仅是软硬件设施,一线教师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信息化手段用于教学,离不开现代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和各种硬件设备的发展,更离不开关键的使用者——一线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