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豫事 > 正文

践行嘱托争出彩·产业扶贫|总书记的嘱托,我们靠啥来践行?

2020年09月10日10:13  来源:大河网

5034

  李佩阳(右一)一有空,就去李国松、尚够夫妇的芹菜育苗基地查看。

  总书记的期望:2019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光山县文殊乡东岳村考察当地脱贫攻坚工作成效和中办在光山县扶贫工作情况时说:“我一直强调扶贫既要扶智,又要扶志,一个是智慧,一个是志气,不光是输血,还要建立造血机制,脱贫后生活还要不断芝麻开花节节高。”

  第1问

  “光山十宝”凭啥走向全国?

  听听光山县东岳村干部的“触电”感受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李鑫通讯员姜烽烜

  9月初的信阳市光山县东岳村,连片的稻田即将迎来第二次收获:稻田里养殖的小龙虾,已经在夏季价格最高时捕捞出售,无公害的新稻虾米,即将在收获之后进行加工、包装,再上线进行销售。

  四方景家庭农场负责人杨长太说:“现在东岳村的稻田,水能养小龙虾,还能种水稻。不养小龙虾的普通大米,能卖到2块2到2块3一斤,养小龙虾的稻虾米生态绿色,现在我们卖到将近5块钱一斤,一亩地的小龙虾能卖到将近2000块钱。”

  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有啥窍门?

  “以前我们的大米都是几十斤一袋的包装,不适合网上销售。现在这种方盒子包装,一盒是一公斤,正适合。”东岳村驻村干部潘瑛矗拿起四方景稻虾米的新包装,跟杨长太嘀咕道。“一公斤可能也有点多,不太适合城市的家庭,还可以试试,一公斤的盒子里,分成四份半斤的。”

  四方景家庭农场生产的农产品,已经在国内多个电商平台上架,农场也聘请了多名专职电商工作人员。潘瑛矗说,现在东岳村的农产品也搭上直播带货的潮流快车,今年以来,已经在京东、微博等电商平台和社交媒体平台做了多场大型直播带货活动。

  潘瑛矗说,找对路子,选好产品。“光山十宝”已经形成了很强的地域品牌效应,但一个村不能哪种产品都做,所以东岳村选择了山茶油、稻虾米、咸麻鸭蛋作为主力产品。

  如何让村里的特产走向全国各地?

  潘瑛矗说,把“农货”打造成为“网货”。比如,我们不可能把50斤一袋的大米放到网上去卖,但是经过精加工的小包装大米,就能方便在网上销售。同时还要搭配合适的物流、快递服务。

  第2问

  三市交界处,为何“长”出电子厂?

  看看返乡创业青年朱晓辉如何反哺家乡搭起致富舞台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刘广超通讯员赵明奇

  “未来,我准备以现在的公司为基础扩大生产规模,健全产业链,建成工业园区,带领更多乡亲致富!”9月9日,在漯河市舞阳县章化镇魏楼村,向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提及今后的发展规划,漯河市益龙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晓辉的话语中透露出十足的信心。

  用自己力量反哺家乡,他是咋做的?

  9月9日上午11时许,记者来到位于漯河、许昌、平顶山三市交界处的舞阳县魏楼村,漯河市益龙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就位于该村边界处。该公司的创办人,正是36岁的魏楼村村民朱晓辉,也是当地小有名气的“返乡创业之星”。“2000年初中毕业后,我就去了北京,最开始是在一家音箱厂当保安,后来进车间成了一名工人。”朱晓辉说。

  2011年,朱晓辉与朋友合伙在北京市开办了一家公司,“在北京创业的路并不是一帆风顺。”朱晓辉说,他由此萌生了返乡创业的念头,朱晓辉于2017年回到了老家魏楼村。

  在镇政府的帮助下,朱晓辉在魏楼村成立了漯河市益龙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就此扎根故乡。“老家的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剩下的多是妇女,平时来工厂上班,农忙时还不耽误农活。”朱晓辉说,目前公司共有员工近80人,多是周边村镇的农民,其中还有10多个贫困户,用自己的力量来反哺家乡。

  返乡创业青年未来的目标是啥?

  朱晓辉介绍,该公司2019年创收达1200万,今年受疫情影响,订单较往年削减了不少。但创办一家公司,远远不是朱晓辉的目标,“我准备以益龙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为基础,引进投资建设模具注塑厂等配套企业。”

  同时,朱晓辉也立志把魏楼村建设为章化镇的电子产业园区,为全镇群众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为贫困户争取更多的脱贫致富平台,带动更多的乡亲踏上致富路。

  第3问

  这里的芹菜为啥叫“勤”菜?

  看看驻村第一书记李佩阳是怎样带动农民脱贫增收的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李钊通讯员李凯文图

  2017年11月,河南省新闻出版局处级干部李佩阳主动请缨到国家级贫困村、艾滋病重点帮扶村——上蔡县高李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她坚持“志智双扶”,积极协调、争取资金近2000万元,大力优化农业结构,成立种养联盟,发展特色产业。现如今,蔬菜种植已成为高李村持续稳定增收的主要抓手之一。

  高李村的蔬菜种植是如何做大的?

  高李村有种菜的传统,以前几乎家家户户都种菜,但面积小,先保证自给自足,多余部分才会拿到市场上卖。立足这一村情,决定在高李村蔬菜种植成规模、提高技术含量方面下功夫。通过努力,协调、争取资金140多万元,在高李村建起了7座蔬菜大棚。大棚建成后,向全村村民公开招标,没人敢接。

  村民李国松,是村里出名的蔬菜种植能手。李佩阳经常去他家,给他聊,他才被说服。2018年年底,李国松与村委签订了大棚承包合同。

  李佩阳请省、市、县的蔬菜种植专家经常来高李村给村民们讲课。30多名村民常年在大棚里务工,“日薪”60元左右当天结算,照顾家庭、村头大棚里就业增收两不误。

  做强大棚蔬菜,具体是如何运作的?

  在蔬菜种植专家的精心指导下,村民李国松、尚够夫妇没明没夜地在大棚里勤劳打理。李国松、尚够夫妇育的芹菜苗品质优、质量好,平顶山、商丘等地都驱车来抢购。大家都亲切地叫李国松、尚够夫妇“勤大哥”“勤大嫂”。

  高李村的大棚芹菜,一进入农历腊月就开始上市,一直供应到腊月二十八左右。其间,郑州、周口、漯河等地的大批发商派人开着大货车,每天往来高李村。

  春种黄瓜秋种芹,李国松二十多万的小轿车开进了门。靠着勤劳和品质,高李村大棚里辛勤劳作致富的“勤大哥”“勤大嫂”们赢得了市场和尊敬,这里的芹菜也被外地来买菜的车主们敬称为“勤”菜。

  第4问

  八旬老人领扶贫分红,拿了多少?

  听听信阳市平桥区贫困户陈清宪的心里话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李鑫通讯员姜烽烜

  金秋九月,在信阳市平桥区龙井乡,外地赶来的收割机正趁着晴好天气向各个村落转移,等待开镰的命令,而农民们在做收割前的最后准备工作。

  没脱贫之前,老两口是啥状态?

  在龙井乡冯大塘村刘洼组,马上要过80岁生日的陈清宪,已经不必再为水稻的收割操心。陈清宪说:“要是没有扶贫政策,我们的坟头草都长半个人高了。2016年开始,老伴每个星期都要做透析,这个费用不是小数目。现在有合作医疗,看病吃药的负担少得多。”

  现在的生活情况怎么样了?

  陈清宪说,现在情况好多了。2019年,我领到1400块钱的分红,这笔钱对我们老两口来说也不算小数目。现在用电有补贴,还有粮补,养老保险,低保,算下来,能享受的政策我们都享受了。

  冯大塘村驻村干部丁胜兵告诉记者,目前,该村因为交通等方面的因素,对企业进驻的吸引力不强。随着即将新建的107国道信阳市区段贯穿该村,村里将迎来全新的发展产业的机遇。“下一步,村两委将想方设法,吸引更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在村里落地,将这种分红模式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丁胜兵说。

文章关键词:朱晓辉 总书记 践行 扶贫工作 扶贫政策 东岳村 蔬菜种植 魏楼村 芹菜 小龙虾 责编:邵恰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