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中交一公局集团:用暖招实招帮扶贫困家庭

2020年09月12日11:24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5034

  【落实“六稳”“六保”一线见闻·企业一线见闻】

  光明日报记者 李宏 张国圣

  9月1日清晨,39岁的重庆万州新田镇铜马村村民张德军搭乘顺风车,10分钟就来到万州环线高速公路建设工地,开始一天的工作。今年2月下旬,万州环线项目成为重庆全市率先实现复工的重点工程项目,1300多名和张德军一起上班的工人有了稳定的收入。

  帮驻地建卡贫困户就近就业增收、为建档困难职工家庭提供过渡性岗位、给驻地建卡贫困户子女送“金秋助学”服务……中交一公局集团重庆万州公司在万州环线高速项目新田至高峰段的施工一线,勇担央企社会责任,助力脱贫攻坚,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用暖招实招解除困难职工、驻地群众的后顾之忧。

  就近就业,有着踏实的幸福

  从今年3月26日开始,为工地上片石混凝土挡墙勾缝,对表面细小的气泡进行修饰处理,是张德军一天中主要的施工内容。如今,张德军对在家门口的这份工作十分满足。每个月4000多元的收入,让这位曾经的建卡贫困户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因病致贫是张德军家庭成为贫困户的主要原因。他父亲因病去世,张德军和妻子双双患有结核病,只能在家休养买药吃。在国家医疗政策的帮助下,夫妻俩身体有所好转,政府又落实了易地搬迁、发放补贴的政策,让张德军一家在2017年脱了贫。

  今年疫情形势好转后,张德军得知离家不远的万州环线高速公路项目正在为困难家庭提供岗位,就主动联系。顺利通过面试后,他成为一名工人。早晨6点上工地,晚上7点下班回家,规律地上下班,张德军可以兼顾家庭和就业。

  “只要他愿意干、好好干,可以一直干到建成通车的那一天!”项目部经理李志双对张德军的情况比较了解,给予了特别的关怀。

  父子同岗,有着浓浓的关爱

  来自河南南阳的55岁的隧道施工班组长范付春,每天最开心的事就是忙完一天的生产,还可以在产业园里看到自己最小的孙子。而在今年年初,范付春为小儿子找不到工作整日发愁。

  上有老、下有小曾让范付春不堪重负。万州环线项目书记史向群了解范付春一家的情况后,主动为范付春一家走出困境想办法。在一次项目支部会议上,史向群根据重庆市总工会下发的《关于为建档困难职工家庭提供或购买过渡性工作岗位的通知》要求,研究落实如何为范付春等困难职工家庭解难题、办实事。

  “老范,你和你小儿子做做工作,让他也到环线项目来上班。”史向群的一番话让范付春感动不已。小儿子终于来到工地上跟班当学徒,很快就适应了项目上的环境,工作也很积极主动。

  “现在条件好多了。我们以前住的是工棚,一到夏天全身就被蚊子咬。”回忆起当年的岁月,范付春苦笑。如今在他的内心深处,最感激的是项目组设身处地为他这个困难家庭着想,让一家人走出了困境,逐步过上了好日子。

  金秋学业,有着深深的期盼

  “我明年毕业后就准备回到家乡去工作!”如今就读于江西九江学院的张娟,是万州区甘岭镇二屯村一家建卡贫困户的子女。在今年开学前,她又收到了中交一公局万州环线项目组提供的“金秋助学寒门学子”爱心善款。

  在为困难家庭提供工作岗位的同时,中交一公局集团重庆万州公司还为困难家庭子女提供教育帮扶。“在孩子们最需要帮助的关键时刻施以援手,中交建设者为孩子们插上了一双梦想的翅膀。”甘宁镇河口中学老师张玲对企业的善举充满感激。

  2018年7月,中交一公局集团重庆万州公司了解到甘岭镇二屯村相关建卡贫困户的家庭情况,决定积极开展“金秋助学”圆梦行动。两年多来,经过当地村、镇党组织的推荐和审定,项目组的实地家访和调查了解,最终确定资助两名大学生和一名高中生,对大学生每人每年资助10000元、对高中生每年资助6000元,直到他们分别就读的大学、高中学业结束。

  “希望你们坚定信心、怀揣梦想、刻苦学习、奋发向上,将来以优异成绩走上工作岗位,建设祖国,回报社会。”中交一公局集团重庆万州公司党总支书记、总经理胡风明的深情寄语,已经记在了张娟和几个同学的心中。

  《光明日报》( 2020年09月12日 05版)

文章关键词:张德军 公局 中交 环线 贫困户 贫困家庭 光明日报 助学 重庆万州 困难家庭 责编:赵惠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