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9月17日报道埃菲社9月14日发表题为《摆脱了地狱,但离天堂还很远》的报道称,联合国维护世界和平任重道远。报道摘编如下:
诞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灰烬中,联合国在其成立以来75年的历史中实现了避免大国之间再次爆发冲突的宏伟目标,却常常暴露出无力应对内部冲突和外部干预等问题。
“有人说创建联合国不是要带我们去天堂,而是要使我们摆脱地狱。”联合国第二任秘书长、瑞典人达格·哈马舍尔德曾这样说过。当时该组织成立还不足10年,但时至今日,这也许仍是关于联合国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名言。
对于许多分析家来说,这也是最贴切的一种说法:联合国帮助世界避免了第三次世界大战或核灾难,但显然还没有为世界带来和平。
成立于1945年的这个雄心勃勃的组织并未像其前身“国际联盟”那样遭遇巨大失败,但也没能满足当初所有的期望。
自联合国诞生以来,各国间爆发战争的次数已大大减少,但冲突总数并未减少,这主要是由于内部冲突和恐怖集团活动的增加。
根据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数据统计,1945年至1960年期间,全球没有一年发生超过20起武装冲突,而在2019年,这一数字为54次。
总部位于纽约的国际和平研究所副所长亚当·卢佩尔对埃菲社表示:“如果回顾历史,毫无疑问,国家之间的战争一直在减少,特别是自联合国成立以来,大国之间没有发生大战是明显的进步。”
但正如卢佩尔指出的那样,联合国体系“是建立在国家基础上的,而不是为应对内战而建立的”,这使得联合国面对各国内部冲突的反应变得非常困难,而这种冲突仍在继续增加。
尽管如此,大国之间没有发生战争大大减少了死亡人数。据估计,在1950年代初,一年内冲突中有近60万人死亡,而在2019年这一数字为76480人。
近年来的数据与冷战结束后几年相比出现了反弹,当时是全世界经历的最和平的阶段之一。
卢佩尔指出,叙利亚战争和也门战争,再加上阿富汗冲突的持续,大大增加了战争和冲突受害者的人数,并造成了新的“国际危机感”,同时增加了平民面临的危险。
其中部分原因是联合国安理会一直受到大国间分歧的阻碍,功能失常。
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拥有否决权,这实际上使它们有权使任何不符合自身利益的行动陷于瘫痪。在地缘政治紧张时期,这一机制导致安理会由于面对严重悲剧无能为力而常常遭到诟病和抵制。在其他一些情况下,某些强国蔑视联合国,在没有得到其认可的情况下就采取行动,2003年多国联军入侵伊拉克是最具代表性的案例。
但是,当能够采取统一和果断的行动(特别是在1990年代冷战结束后)时,联合国并不一定总能以最好的方式做到这一点,在没有必要资源的情况下发起维和行动,这导致了联合国历史上的一些重大污点。
除了保障全球和平与安全外,联合国的工作还有人权和发展这两大支柱,联合国在这两个方面的工作常常不被人注意,但是对于许多专家来说,该组织的一些成就也与这两个方面息息相关。
尽管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专家普遍认为,自联合国成立以来,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卢佩尔指出:“我相信,没有联合国,我们的世界无疑将更加危险,繁荣程度将下降。”他强调了这一“有抱负”组织的“混合”性质,其目标是宏伟的,但同时也存在很多“现实”问题。
一个没有联合国的世界的想法听起来像是几年前的科幻小说,但该组织确实是在特别困难的时期迎来了成立75周年纪念日。在这一时期,联合国受到新的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领导人的攻击,整个多边体系受到来自各条战线的质疑,在很大程度上因超级大国之间的冲突而瘫痪。
从1945年的51个创始国,发展到现在的193个会员国,联合国对于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和国际体系的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苏晓辉认为,中国对联合国体系建设贡献很多,其中理念方面的贡献更是独特。
2018年6月,习近平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深刻指出,当前,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全面审视全球大变局,理性应对,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是中国应对全球大变局的关键所在,最符合本国利益和人类共同利益。
几年来,“一带一路”常讲常新,不断有新故事、新思路、新进展、新讨论。“一带一路”倡议可谓“身逢其时”,其空前规模的新型国际合作为新型国际规则、国际制度、国际体系的探索提供了广阔的实验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