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丝路佳苑牧民异地搬迁安置点的一家刺绣合作社里,针线翻飞,精美的刺绣布满一件塔吉克族姑娘的嫁衣,几天后,这件嫁衣就会被放在合作社负责人阿依提拉·克亚巴依的朋友圈供人选购。
“我们的产品卖到了喀什、和田,我个人一个月能赚6000元以上,还为12名贫困户提供了稳定的岗位。”阿依提拉说她从没想过自己能从一名大山里的贫困家庭妇女变成妆容精致的“小老板”。
阿依提拉原来住在塔尔塔吉克民族乡库祖村,地处深山,交通不便,连网络也不通,爱好刺绣的她精心制作的工艺品只能送人或者自己家用,没法变成钱。2019年8月,她通过异地搬迁政策住进了丝路佳苑,一身手艺有了用武之地,开起了刺绣合作社,制作各类民族刺绣作品。
“我还去克州和乌鲁木齐参加培训,和各民族的刺绣艺人交流,学习他们的优点,然后再进行创新。”阿依提拉说,塔吉克族的婚丧嫁娶和日常穿着都需要她的产品,新疆有4万多塔吉克族群众,还有很多外地人也喜欢作为工艺品购买收藏,生意好得不得了,按照目前的收入水平,今年脱贫完全没问题。
“十三五”期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统筹谋划妇女事业发展。女性平等获得土地权益的背后,是“促进妇女全面发展”首次作为专章的专节被写入了我国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手工刺绣蓝牙音箱、扎染单肩包、缠花技艺小饰品……在日前举行的第四届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上,“承古融今·推陈出新”纺织非遗系列展走进沈阳故宫,便携时尚的非遗旅游产品吸引了不少游客的目光。
光明日报记者张勇(右)、光明网记者曾媛(中)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匹河乡老姆登村茶园采访。在广西采访的几天时间,在脱贫攻坚一线,记者被当地党员、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共同战贫的昂扬斗志和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深深感染。
” 在中国推进脱贫攻坚过程中,舍伊纳认为最值得借鉴的是科学合理的统筹规划,以及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中国在做好自身扶贫工作的同时,主动与国际社会分享减贫经验,为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减贫目标作出重大贡献。
科右前旗特润奶制品加工专业合作社门前的牧场(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张相成/摄)萨日朗巾帼民族手工艺品专业合作社的绣娘正在绣花。合作社理事长秀云说,她很喜欢萨日朗,那是在她家乡萨仁台嘎查经常见到的一种花,于是便在2017年注册了“萨日朗”商标。
科右前旗特润奶制品加工专业合作社门前的牧场(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张相成/摄)萨日朗巾帼民族手工艺品专业合作社的绣娘正在绣花。合作社理事长秀云说,她很喜欢萨日朗,那是在她家乡萨仁台嘎查经常见到的一种花,于是便在2017年注册了“萨日朗”商标。
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地各族群众的宝贵资源。如今,在内蒙古大草原上,手工刺绣、马头琴等民族传统文化在代代相传的同时,也成为了草原牧民巧手致富的一道亮丽风景。
截至目前,科尔沁右翼中旗173个嘎查集中举办刺绣培训班100多期,培训绣工1.47万人次,全旗从事刺绣的农牧民及居民超过2万人。在乡里帮助下,杨红娟申请到扶贫贷款,承包了2座大棚,种植高品质原原种土豆,有了企业订单,销路不用愁。
6月17日拍摄的沈晓英和她的彝族服饰作品。新华社记者王迪摄 新华社成都7月11日电(记者王迪)30多年前,沈晓英抛下和舅舅家订的“娃娃亲”,一个人从中国西南山区的村庄来到150公里外的城市,希望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不再被束缚于贫穷和封闭的家乡。
(岳旺)在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猪场乡弯子村富纳蜡染刺绣农民专业合作社里,一块白布、一把蜡刀、五颜六色的刺绣线以及各种漂亮的珠子组成了苗族绣娘蜡染刺绣的指尖“武器”。